汽车后背门中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337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汽车后背门中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背门中锁,它不需要借助副传动机构来解锁,而由内开/外开手柄通过内/外开拉杆直接作用在中锁上实现解锁,传动效率得到提升。汽车后背门中锁在结构上,增加了外开摇臂和上锁舌摇臂,采用新结构的棘爪连动板,把原来的开锁摇臂作为内开摇臂使用,实现了内/外开手柄通过内/外开拉杆直接作用在锁体上实现开锁,且通过将原有中锁的开锁摇臂分解为开锁摇臂和上锁摇臂,用以避免锁止时上锁打开的问题。此外,通过零件结构、行程的调整,保证了上锁先开,中锁后开的功能,避免上锁和中锁同时开启而产生一瞬间的开门力增大,提高了用户体验。本发明由于省去了副传动机构、开锁拉杆和内锁止拉杆,结构较为简单,降低了成本。
【专利说明】汽车后背门中锁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门锁【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汽车后背门中锁。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汽车车门附件系统中使用的后背门中锁,其结构较为复杂,如图1所示,它包括主要锁体总成101,内开手柄103,副传动机构106,上锁108,提钮总成109,外开手柄110 ;与锁体总成101相连的有副传动机构106、上锁108和提钮总成109,其他部件都是通过各拉杆与副传动机构106相连。所以,现有后背门中锁解锁需要由副传动机构106配合才能实现。解锁时由内开手柄103通过内开拉杆111 (或外开手柄110通过外开拉杆102)作用在副传动机构106上,再由副传动机构106通过开锁拉杆104作用于锁体总成101实现解锁。
[0003]这种解锁方式在结构上存在缺陷,导致这类锁机构在解锁时需要克服副传动机构106的弹簧力和锁体总成101自身的弹簧力,且整套机构过于复杂,传动效率较低,并且开锁时,后背门上锁和后背门中锁是同时打开的,这会导致开锁时一瞬间开门力明显增大,最终导致后背门开启力过大的现象,影响了用户的体验感。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汽车后背门中锁结构复杂,传动效率低,且开启不易的缺陷,提供一种传动结构更少,体积更小,开启方便的汽车后背门中锁。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汽车后背门中锁,包括锁本体,所述锁本体上设有带有锁扣孔的棘轮和与所述棘轮相配合的棘爪,与棘爪相连的棘爪连动板,棘轮和棘爪分别通过棘轮销轴和棘爪销轴固定在锁本体上;
[0006]所述棘爪上设有棘爪连接轴;所述棘爪连动板上设有用于插设棘爪连接轴的连接轴孔,所述棘爪连动板的一侧还设有突出部,另一侧设有导柱;
[0007]所述锁本体上铰接有上锁摇臂、开锁摇臂、外开摇臂及内开摇臂,其中上锁摇臂的一端及开锁摇臂通过铆轴同轴铰接在锁本体上;
[0008]所述上锁摇臂上还设有凸板;
[0009]所述开锁摇臂的一端与内开摇臂抵接配合;
[0010]所述外开摇臂的一端顺序与开锁摇臂的另一端、突出部、及凸板抵接配合;
[0011]所述锁本体上还设有用于推动导柱使棘爪连动板绕棘爪连接轴转动的锁止转换块;
[0012]所述锁止转换块也通过铆轴铰接在锁本体上,锁本体上还设有用于拨动锁止转换块绕铆轴转动的内锁止摇臂及外锁止摇臂;
[0013]所述棘轮销轴、棘爪销轴、铆轴上均设有回位弹簧。
[0014]优选地,所述连接轴孔为长圆孔,其布置方向与棘爪连动板开锁或锁紧时运动方向一致,从而消除中锁锁紧过程中棘爪运动的行程。[0015]优选地,所述锁本体上还设有用于限位棘爪的固定销轴。
[0016]优选地,所述锁止转换块上设有与内锁止摇臂的一端相配合的缺口,所述锁止转换块上还设有拨块,所述外锁止摇臂上设有扇形缺口,所述拨块位于扇形缺口内。
[0017]转动后的棘爪连动板的突出部位于开锁摇臂的另一端的外侧;
[0018]优选地,所述锁止转换块上设有条形的导柱孔,棘爪连动板上的导柱插设在锁止转换块的导柱孔内;
[0019]优选地,所述锁本体包括用于各部件安装定位的安装骨架及位于安装骨架两侧的
第一壳盖板和第二壳盖板。
[0020]优选地,所述上锁摇臂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上锁拉杆的上锁卡扣;所述外开摇臂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外开拉杆的外开卡扣;所述外锁止摇臂上设有用于连接外锁止拉杆的外锁止卡扣;所述内锁止摇臂上还设有用于连接提钮总成的提钮卡扣;所述内开摇臂上还设有用于连接内开拉杆的内开卡扣。
[00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2]1、本发明所设计的汽车后背门中锁不需要借助副传动机构来解锁,而由内开/外开手柄通过内/外开拉杆直接作用在中锁上实现解锁,传动效率得到提升。
[0023]2、将原有汽车背门中锁的开锁摇臂分解为开锁摇臂和上锁摇臂,用以避免锁止时上锁打开的问题。
[0024]3、在结构上,增加了外开摇臂和上锁舌摇臂,采用新结构的棘爪连动板,把原来的开锁摇臂作为内开摇臂使用。实现了内/外开手柄通过内/外开拉杆直接作用在锁体上实现开锁。
[0025]4、通过零件结构、行程的调整,保证了上锁先开,中锁后开的功能,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开门过程中,同时开上锁和中锁而产生一瞬间的开门力增大,利于提高用户体验感。
[0026]5、由于省去了副传动机构、开锁拉杆和内锁止拉杆,结构较为简单,降低了成本。【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现有技术的汽车后背门中锁与其他部件作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中本发明的汽车后背门中锁与其他部件作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图2中汽车后背门中锁及与其相连的各拉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图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图3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图3中汽车后背门中锁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图6中开锁摇臂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4]图8为图6中上锁摇臂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5]图9为图8中上锁摇臂水平旋转180°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0为图6中棘爪连动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7]图11为图10中棘爪连动板水平旋转180°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2为图6中锁止转换块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9]图13为图12中锁止转换块水平旋转180°后的结构示意图。[0040]图14为棘轮、棘爪、部分摇臂及棘爪连动板的组装状态示意图。
[0041]图15为图14水平旋转180°后的状态示意图。
[0042]图16为棘轮、棘爪、部分摇臂、棘爪连动板及锁止转换块组装时的未锁止状态示意图。
[0043]图17为图16中锁止转换块拨动后的锁止状态示意图。
[0044]图18为图16水平旋转180°后的状态示意图。
[0045]图19为图17水平旋转180°后的状态示意图。
[0046]图中,锁体总成101,外开拉杆102,内开手柄103,开锁拉杆104,外锁止拉杆105,副传动机构106,上锁拉杆107,上锁108,提钮总成109,外开手柄110,内开拉杆111,内锁止拉杆112 ;
[0047]锁本体I,安装骨架1.1,壳盖板1.2,壳盖板1.3,棘轮2,锁扣孔2.1,棘爪3,棘爪连接轴3.1,棘轮销轴4,棘爪连动板5,连接轴孔5.1,突出部5.2,导柱5.3,棘爪销轴6,上锁摇臂7,凸板7.1,上锁卡扣7.2,开锁摇臂8,外开摇臂9,外开卡扣9.1,锁止转换块10,拨块10.1,导柱孔10.2,缺口 10.3,外锁止摇臂11,扇形缺口 11.1,外锁止卡扣11.2,内开摇臂12,内开卡扣12.1,内锁止摇臂13,提钮卡扣13.1,固定销轴14,铆轴15。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49]图1中现有后背门锁系统的结构已在【背景技术】中说明,此处不做赘述。
[0050]如图2?19所示,相比现有汽车后背门中锁系统,本发明的汽车后背门中锁系统省去了副传动机构106、开锁拉杆104和内锁止拉杆112,结构较为简单。
[0051]汽车后背门中锁,包括锁本体1,锁本体I包括用于各部件安装定位的安装骨架1.1及位于安装骨架1.1两侧的第一壳盖板1.2、第二壳盖板1.3。
[0052]安装骨架1.1上设有带有锁扣孔2.1的棘轮2和与棘轮2相配合的棘爪3,与棘爪3相连的棘爪连动板5,棘轮2和棘爪3分别通过棘轮销轴4和棘爪销轴6固定在安装骨架1.1上,锁本体I上还设有用于限位棘爪3的固定销轴14,第一壳盖板1.2、第二壳盖板1.3也通过棘轮销轴4、棘爪销轴6、固定销轴14与安装骨架1.1固定。
[0053]棘爪3上设有棘爪连接轴3.1 ;棘爪连动板5上设有用于插设棘爪连接轴3.1的连接轴孔5.1,连接轴孔5.1为长圆孔。棘爪连动板5的一侧还设有突出部5.2,另一侧设有导柱5.3 ;
[0054]锁本体I上铰接有上锁摇臂7、开锁摇臂8、外开摇臂9及内开摇臂12,其中上锁摇臂7的一端及开锁摇臂8通过铆轴15同轴铰接在安装骨架1.1和第一壳盖板1.2之间,夕卜开摇臂9铰接在第一壳盖板1.2上,内开摇臂12铰接在第二壳盖板1.3上;
[0055]上锁摇臂7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上锁拉杆107的上锁卡扣7.2 ;上锁摇臂7上还设有凸板7.1 ;
[0056]开锁摇臂8的一端与内开摇臂12抵接配合;内开摇臂12上还设有用于连接内开拉杆111的内开卡扣12.1。
[0057]外开摇臂9的一端顺序与开锁摇臂8的另一端、突出部5.2、及凸板7.1抵接配合;外开摇臂9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外开拉杆102的外开卡扣9.1 ;[0058]安装骨架1.1和第二壳盖板1.3之间还夹设有用于推动导柱5.3使棘爪连动板5绕棘爪连接轴3.1转动的锁止转换块10 ;
[0059]锁止转换块10也通过铆轴15铰接在安装骨架1.1上,第二壳盖板1.3上还铰接有用于拨动锁止转换块10绕铆轴15转动的内锁止摇臂13及外锁止摇臂11 ;外锁止摇臂11上设有用于连接外锁止拉杆105的外锁止卡扣11.2 ;内锁止摇臂13上还设有用于连接提钮总成109的提钮卡扣13.1 ;
[0060]棘轮销轴4、棘爪销轴6、铆轴15上均设有回位弹簧。
[0061]锁止转换块10上设有与内锁止摇臂13的一端相配合的缺口 10.3,锁止转换块10上还设有拨块10.1,外锁止摇臂11上设有扇形缺口 11.1,拨块10.1位于扇形缺口 11.1内。锁止转换块10上设有条形的导柱孔10.2,棘爪连动板5上的导柱5.2插设在锁止转换块10的导柱孔10.2内;
[0062]下面详述汽车后背门中锁的工作过程。
[0063]解锁时,如图14、15所不,拉动内开手柄103/外开手柄110时,通过内开拉杆111/外开拉杆102带动内开摇臂12/外开摇臂9,内开拉杆111/外开拉杆102分别由内开卡扣12.1和外开卡扣9.1固定在内开摇臂12/外开摇臂9上,使其可自由转动。再由内开摇臂12/外开摇臂9带动开锁摇臂8绕铆轴15转动,开锁摇臂8作用于棘爪连动板5上图示为下压棘爪连动板5,棘爪连动板5通过棘爪连接轴3.1带动棘爪3棘爪连接轴3.1和棘爪3过铰接连接绕着棘爪销轴6转动,同时棘爪连动板5也作用于上锁摇臂7上,使上锁摇臂7的另一端绕着其一端的铆轴15向下运动。上锁摇臂7运动一段行程后,通过上锁拉杆107使得上锁舌(图未示)也运动等长的一段行程,使得上锁舌从上锁板中脱出实现上锁解锁;棘爪3运动一段行程后,棘轮2不再与棘爪3啮合,在回位簧的作用下绕棘轮销轴4转动,使得锁扣从棘轮2的锁扣孔2.1中脱出,从而实现中锁解锁。在中锁初始位置时,由于棘爪连动板5上设有一段长条形孔的连接轴孔5.1,使得开始解锁时棘爪连动板5不会带动棘爪3运动,而会带动上锁摇臂7运动,保证上锁摇臂7比棘爪3先运动一段距离,又由于上锁摇臂7挂上锁拉杆107 —端的悬臂较长,使得上锁舌的行程>棘爪3的行程,这保证了上锁先开,中锁后开的功能。
[0064]锁止时,如图16?19所示,通过提钮总成109/外锁止拉杆105作用于内锁止摇臂13/外锁止摇臂11上,内锁止摇臂13绕其上铆轴转动/外锁止摇臂11绕其上铆轴转动,带动锁止转换块10绕着铆轴15运动,导柱孔10.2牵拉导柱5.3,从而锁止转换块10作用于棘爪连动板5,使棘爪连动板5绕着棘爪连接轴3.1做让位运动(如图17所示),此时拉内开手柄103/外开手柄110,通过内开摇臂12/外开摇臂9作用于开锁摇臂8上,开锁摇臂8绕着铆轴15运动,由于棘爪连动板5的让位,开锁摇臂8将不作用于棘爪连动板5上,故上锁摇臂7和棘爪3将不发生运动,从而不会解锁,实现了锁止功能。
[0065]为了避免关门时锁体和锁扣的撞击音,安装骨架1.1、棘轮2与棘爪3表面都有包塑层,用于消除关门时产生的碰撞音。为了避免锁体本身产生的撞击音,在锁本体I内设置了缓冲块。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后背门中锁,包括锁本体(1),所述锁本体(I)上设有带有锁扣孔(2.1)的棘轮(2)和与所述棘轮(2)相配合的棘爪(3),与棘爪(3)相连的棘爪连动板(5),棘轮(2)和棘爪(3)分别通过棘轮销轴(4)和棘爪销轴(6)固定在锁本体(I)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棘爪(3)上设有棘爪连接轴(3.1);所述棘爪连动板(5)上设有用于插设棘爪连接轴(3.1)的连接轴孔(5.1),所述棘爪连动板(5)的一侧还设有突出部(5.2),另一侧设有导柱(5.3); 所述锁本体(I)上铰接有上锁摇臂(7)、开锁摇臂(8)、外开摇臂(9)及内开摇臂(12),其中上锁摇臂(7)的一端及开锁摇臂(8)通过铆轴(15)同轴铰接在锁本体(I)上; 所述上锁摇臂(7)上还设有凸板(7.1); 所述开锁摇臂(8)的一端与内开摇臂(12)抵接配合; 所述外开摇臂(9)的一端顺序与开锁摇臂(8)的另一端、突出部(5.2)、及凸板(7.1)抵接配合; 所述锁本体(I)上还设有用于推动导柱(5.3)使棘爪连动板(5)绕棘爪连接轴(3.1)转动的锁止转换块(10); 所述锁止转换块(10 )也通过铆轴(15 )铰接在锁本体(I)上,锁本体(I)上还设有用于拨动锁止转换块(10 )绕铆轴(15 )转动的内锁止摇臂(13 )及外锁止摇臂(11); 所述棘轮销轴(4 )、棘爪销轴(6 )、铆轴(15 )上均设有回位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背门中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孔(5.1)为长圆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背门中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本体(I)上还设有用于限位棘爪(3)的固定销轴(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背门中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转换块(10)上设有与内锁止摇臂(13)的一端相配合的缺口( 10.3),所述锁止转换块(10)上还设有拨块(10.1),所述外锁止摇臂(11)上设有扇形缺口(11.1),所述拨块(10.1)位于扇形缺口(1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背门中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转换块(10)上设有条形的导柱孔(10.2),棘爪连动板(5)上的导柱(5.2)插设在锁止转换块(10)的导柱孔(10.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后背门中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本体(I)包括用于各部件安装定位的安装骨架(1.1)及位于安装骨架(1.1)两侧的第一壳盖板(1.2)和第二壳盖板(1.3)。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后背门中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摇臂(7)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上锁拉杆(107)的上锁卡扣(7.2);所述外开摇臂(9)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外开拉杆(102)的外开卡扣(9.1);所述外锁止摇臂(11)上设有用于连接外锁止拉杆(105)的外锁止卡扣(11.2);所述内锁止摇臂(13)上还设有用于连接提钮总成(109)的提钮卡扣(13.1);所述内开摇臂(12)上还设有用于连接内开拉杆(111)的内开卡扣(12.1)。
【文档编号】E05B83/18GK103603559SQ201310686890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6日
【发明者】雷明星, 孙人杰, 孙龙飞, 黄霞 申请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