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重块及车门外开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6040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重块及车门外开把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重块及车门外开把手,其中配重块包括配重块主体,所述配重块主体上设置有配重孔、摇臂孔、旋转轴孔、配重柱和扣手柄,所述配重柱位于所述配重孔中;所述配重块主体上设置有所述配重孔、摇臂孔、旋转轴孔的部分呈V字形,所述摇臂孔位于V字形的交叉点上,所述配重孔和旋转轴孔分别位于V字形的两臂上,所述扣手柄自所述旋转轴孔向背离配重孔的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重块结构紧凑,节约了布置空间,增大了配重块和车门玻璃之间的有效间隙,减少了车门造型的约束。
【专利说明】—种配重块及车门外开把手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门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配重块及车门外开把手。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消费者对汽车无论在造型还是性能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车门钣金造型趋向于大腰线、大反凹面设计,压缩了车门外开把手的布置空间。如图1所示,为最大程度的保证整汽车内部空间,车门玻璃2,的布置位置比较靠外,这样使得车门把手1'与车门玻璃2'间最小距离较短,车门外开把手P上的配重块11'与车门玻璃2'之间无法保证有效的安全间隙,当车门开启时,如图中虚线所示,配重块11'容易与车门玻璃2'接触导致碰撞异响,甚至导致车门开启功能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结构合理的配重块,及使用了该配重块的车门外开把手。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重块包括配重块主体,所述配重块主体上设置有配重孔、摇臂孔、旋转轴孔、配重柱和扣手柄,所述配重柱位于所述配重孔中;所述配重块主体上设置有所述配重孔、摇臂孔、旋转轴孔的部分呈V字形,所述摇臂孔位于V字形的交叉点上,所述配重孔和旋转轴孔分别位于V字形的两臂上,所述扣手柄自所述旋转轴孔向背离配重孔的方向延伸。
[0005]优选地,所述配重块上V字形的夹角为30度~45度。
[0006]优选地,当车门关闭时,所述配重块主体与车门玻璃的最小间隙为10mm。
[0007]优选地,所述配重块主体为一体铸造成型。
[000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门外开把手,包括上述配重块和外开把手底座、外开把手扣手、外开拉杆、旋转轴、回位弹簧,所述旋转轴自所述旋转轴孔中穿过并将所述配重块固定在所述外开把手底座的矩形槽上,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矩形槽的槽底的间隙为3mm。
[000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重块结构紧凑,节约了布置空间,增大了配重块和车门玻璃之间的有效间隙,减少了车门造型的约束。
[00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外开把手不但通过配重块结构的改进增大了配重块和车门玻璃之间的间隙,还将旋转轴与外开把手底座的距离从9_降低至3mm,从而进一步增大了配重块与车间玻璃之间的安全间隙,可最大程度满足车门造型风格的多样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现有的车门外开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配重块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门外开把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门外开把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标示如下:
[0016]车门外开把手-1',配重块-11',车门玻璃-2',配重块-10,配重块主体-101,配重孔-1011,摇臂孔-1012,旋转轴孔-1013,配重柱-1014,扣手柄-1015,外开把手底座-1I,矩形槽-110,外开把手扣手-12,外开拉杆-13,旋转轴-14,回位弹簧-15。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1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9]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重块10包括配重块主体101,所述配重块主体101上设置有配重孔1011、摇臂孔1012、旋转轴孔1013、配重柱1014和扣手柄1015,所述配重柱1014位于所述配重孔1011中;所述配重块主体101上设置有所述配重孔1011、摇臂孔1012、旋转轴孔1012的部分呈V字形,所述摇臂孔1014位于V字形的交叉点上,所述配重孔1011和旋转轴孔1013分别位于V字形的两臂上,所述扣手柄1015自所述旋转轴孔1013向背离配重孔1011的方向延伸。
[0020]本实施例提供的配重块10将配重孔1011、摇臂孔1012、旋转轴孔1013合理分布在V字形上,V字形的交叉点与车门玻璃间的距离即为配重块10与车门玻璃的最小距离,这样配重块10其它部分与车间玻璃间的有效间隙得到了合理地增大。
[0021]为了防止车门惯性开启的同时,使配重块10的结构尽可能地紧凑,所述配重块10上V字形的夹角优选地为30度~45度。
[00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当所述车门关闭时,所述配重块主体101与车门玻璃的最小间隙为IOmm,以节约布置空间,方便车门造型。
[0023]为了提高配重块10的整体结构强度,所述配重块主体101优选地为一体铸造成型。
[0024]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门外开把手,其包括上述配重块10和外开把手底座11、外开把手扣手12、外开拉杆13、旋转轴14、回位弹簧15,其中外开把手底座11安装在车门上,外开把手扣手12与扣手柄1015相配合,所述旋转轴14自所述旋转轴孔1013中穿过并将所述配重块10固定在所述外开把手底座11的矩形槽110上,所述旋转轴14与所述矩形槽110的槽底的间隙为3mm,回位弹簧15旋转轴14上,外开拉杆13与摇臂孔1012相配合。旋转轴14与矩形槽110的槽底的间隙通常为9_,通过将该间隙降低至3_,增大了配重块与车间玻璃之间的安全间隙,车门外开把手的结构更加紧凑。
[0025]当拉动外开把手扣手12时,力自外开把手扣手12传递至扣手柄1015,配重块10绕旋转轴14旋转,配重块10上的摇臂孔1012旋转带动外开拉杆13运动,从而实现了与外开拉杆13连接的锁体解锁,此时配重块10的位置如图3中虚线所示。
[0026]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配重块,包括配重块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主体上设置有配重孔、摇臂孔、旋转轴孔、配重柱和扣手柄,所述配重柱位于所述配重孔中;所述配重块主体上设置有所述配重孔、摇臂孔、旋转轴孔的部分呈V字形,所述摇臂孔位于V字形的交叉点上,所述配重孔和旋转轴孔分别位于V字形的两臂上,所述扣手柄自所述旋转轴孔向背离配重孔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上V字形的夹角为30度?4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块,其特征在于,当车门关闭时,所述配重块主体与车门玻璃的最小间隙为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主体为一体铸造成型。
5.一种车门外开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中所述的配重块和外开把手底座、外开把手扣手、外开拉杆、旋转轴、回位弹簧,所述旋转轴自所述旋转轴孔中穿过并将所述配重块固定在所述外开把手底座的矩形槽上,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矩形槽的槽底的间隙为3mm。
【文档编号】E05B85/10GK203729724SQ201420119940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7日
【发明者】黄丹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