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连接定位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199019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座椅连接定位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座椅连接定位装置,包括一形成ㄇ形的围阻组件、一ㄇ形的定位组件与一直形的闸板;该定位组件固定地设于围阻组件内围,使定位组件的相对两侧与围阻组件的相对两侧之间分别具有一第一空间与一第二空间;该闸板枢设于围阻组件的一侧;该闸板的下边与该定位组件的一侧上边分别设置可以相互嵌合的一第一凹沟与一第二凹沟;在两个以上的座椅并排时,可利用此连接定位装置的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分别套合相邻两座椅的前脚及/或后脚,使并排的座椅获得排列整齐且相等间距的效果。
【专利说明】座椅连接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将多座椅排列后固定,使座椅排列整齐且具有固定间距 的连接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一般大型会议室或活动场合或大型球赛的观众席中,常使用间隔排列的方式将 多张折迭椅排成数列供人乘坐,为求座椅整齐排列,常会将每一张折迭椅独立摆放后再扣 合连接在一起,但因每张折迭椅扣合在一起后所留的间距很小,若身体较胖人士坐在一起 会显得很拥挤,除非将座椅单张一张一张排列,但若要保留座椅的适当间距常常造成整体 上排列不正的情形。
[0003] 台湾专利M328232号提供一种扩充折迭椅间距装置,其包含一框型本体,该框型 本体设置一第一卡柱、一锁固组件与一具有颈缩段的孔。另外需要在一张折迭椅的前脚架 上焊固一具有一颈缩段的孔的板体;再于另一张折迭椅的前脚架上设置一第二卡柱。进行 折迭椅的扩充连接时,将框型本体上的第一卡柱通过板体上的孔并迫入其颈缩段,再旋转 锁固组件使其端面紧抵前脚架表面而完成一张折迭椅的连结。再取另一张具有第二卡柱的 折迭椅,使第二卡柱通过框型本体上的孔,并紧迫于该孔的颈缩段,从而将此张折迭椅以扣 合方式连结在本体上,达到将数张折迭椅连结,并且在每张折迭椅之间留有间距的效果。
[0004] 前述专利M328232号除了必要的框型本体做为主组件之外,还必须在折迭椅的椅 则焊接设置具有颈缩段的孔的板体,致使制程烦复,制造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更为精简,可以直接对折迭式座椅或其它 形式的座椅进行连接定位,不需要为了连接座椅而对座椅再做任何加工的连接定位装置。
[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连接定位装置,其特征包括有一形成Π 形的围阻组件、一 Π 形的定位组件与一直形的闸板;该定位组件固定地设于围阻组件内围,使定位组件的相 对两侧与围阻组件的相对两侧之间分别具有一第一空间与一第二空间;该闸板系枢设于围 阻组件的一侧,闸板的下边与该定位组件的一侧上边分别设置可以相互嵌合的一第一凹沟 与一第二凹沟;在两个以上的座椅并排时,可利用此连接定位装置的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 分别套合相邻两座椅的前脚及/或后脚,再利用闸板关闭围阻组件的开口,使并排的座椅 获得排列整齐且相等间距的效果。
[0007]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包括有:一围阻组件、一定位组件与一闸板;其中,该围 阻组件具有设于相对两侧的侧壁,该两侧壁的端部分别设有一凸耳,其中一凸耳设有一洞 孔;该定位组件固定地设于该围阻组件的两侧壁之间,该定位组件具有设于相对两侧的一 第一壁与一第二壁,该第一壁在水平方向延伸的长度大于该两侧壁在水平方向延伸的长 度,该第一壁的上端设有一第一凹沟,第一壁与相邻的其中一该侧壁之间形成一第一空间, 该第二壁与相邻的另一侧壁之间形成一第二空间;该闸板的第一端枢接于围阻组件的另一 凸耳,闸板的相对第二端侧边设有一对应该第一凹沟的第二凹沟,以及对应该洞孔的螺孔, 该闸板相对于围阻组件旋转,致使第一凹沟与第二凹沟完全相互嵌合时,该洞孔与该螺孔 形成直线对应,可以利用一螺丝穿过洞孔并锁入螺孔而固定。
[0008] 基于制造更方便的考虑,本实用新型的围阻组件一体弯折成型的Π 形状,以构成 所述二侧壁,该二侧壁的端部则一体弯折成型出所述二凸耳。
[0009] 基于制造更方便的考虑,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组件一体弯折成型为Π 形状而具有于 相对两侧的该第一壁与该第二壁,该第一壁在水平方向延伸的长度大于该第二壁在水平方 向延伸的长度。
[0010] 本实用新型的围阻组件可以依实际上的需要而设计不同的长度,使连接定位后的 并排座椅具有不同的间距。
[0011] 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用具有不同尺寸的连接定位装置分别连接于并排座椅的前脚 或后脚,藉以将多座椅排列定位成直形或弧形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定位连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立体图;
[0013] 图2为图1的闸板关闭后的立体状态图;
[0014] 图3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定位连接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立体图;
[0015] 图4为图3的闸板关闭后的立体状态图;
[0016] 图5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定位连接装置用于连接两座椅的前脚的使 用不意图;
[0017] 图6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定位连接装置用于连接两座椅的后脚的使 用不意图;
[0018] 图7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定位连接装置用于连接两座椅的前、后脚, 以使多座椅形成直向排列的使用示意图;以及
[0019] 图8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二实施例的定位连接装置分别用于连接两座椅的 前、后脚,以使所座椅形成弧形排列得使用示意图。
[0020]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1] 1A、1B 连接定位装置
[0022] 11AU1B 围阻组件
[0023] 111AU11B 铆钉
[0024] 12AU2B 侧壁
[0025] 13AU3B 凸耳
[0026] 131AU31B 洞孔
[0027] 14AU4B 闸板
[0028] 141AU41B 枢轴
[0029] 142AU42B 第二凹沟
[0030] 143AU43B 螺孔
[0031] 15AU5B 定位组件
[0032] 151AU51B 第一壁
[0033] 152AU52B 第二壁
[0034] 153AU53B 第一凹沟
[0035] 16AU6B 螺丝
[0036] 1S1 第一空间
[0037] 1S2 第二空间
[0038] 2 座椅
[0039] 21 前脚
[0040] 22 后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以下配合图式及附图标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0042] 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定位连接装置1A的第一实施例立体图,其包括有一围阻组 件11A、一定位组件15A与一闸板14A ;其中,围阻组件11A采用具有适当厚度的长条状金 属板弯折成型为π形状,使其具有位于相对两侧的侧壁12A,该两侧壁12A的端部再进一步 弯折成型出一凸耳13A,其中一凸耳13A设置一贯穿的洞孔131A,另一凸耳13A则以一枢轴 141A枢接该闸板14A的一端。
[0043] 所述定位组件15A采用具有适当厚度的长条状金属板弯折成型为π形状,使其具 有位于相对两侧的第一壁151A与第二壁152A,其中,第一壁151A的水平方向延伸的长度大 于第二壁152A以及前述侧壁12A在水平方向延伸的长度,且第一壁151A的上边设置有一 第一凹沟153A ;该定位组件15A被固定地设于围阻组件11A的两侧壁12A之间,例如,可以 利用铆钉111A将定位组件15A与围阻组件11A固定在一起,也可以采用焊接技术将定位组 件15A固定在围阻组件11A的两侧壁12A之间;该定位组件15A的长度较围阻组件11A的 长度短,使得第一壁151A与相邻的一侧壁12A之间形成一第一空间1S1,且第二壁152A与 相邻的另一侧壁12A之间形成一第二空间1S2。
[0044] 本实用新型的闸板14A采用具有适当厚度的长条形金属板制成直形状,其第一端 利用枢轴141A枢接于围阻组件11A的一凸耳13A,该闸板14A的相对第二端侧边设有一对 应前述第一凹沟153A的第二凹沟142A,以及对应前述洞孔131A的螺孔143A ;闸板14A可 藉由枢轴141A为圆心相对于围阻组件11A旋转,致使第一凹沟153A与第二凹沟142A完全 相互嵌合时,该洞孔131A与螺孔143A直线对应,进而可以将一螺丝16A穿过洞孔131A而 锁入螺孔143A,让闸板14A被固定于围阻组件11A(如图2所示);当然,若仅需要暂时性地 固定座椅时,则闸板14A的第二凹沟142A与第一凹沟153A相互嵌合即可,不用锁入螺丝; 当第一凹沟153A完全脱离第二凹沟142A时,则闸板14A相对于围阻组件11A开启而使围 阻组件11A产生用来置入座椅的椅脚的开口。
[0045] 图3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定位连接装置1B的立体图,其具有和图1所 示的相同结构,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尺寸大于图1的第一实施例的尺寸;图3所示的结 构包括有一围阻组件11B、一定位组件15B与一闸板14B ;其中,围阻组件11B采用具有适当 厚度的长条状金属板弯折成型为π形状,使其具有位于相对两侧的侧壁12B,该两侧壁12B 的端部再进一步弯折成型出一凸耳13B,其中一凸耳13B设置一贯穿的洞孔131B,另一凸耳 13B则以一枢轴141B枢接该闸板14B的一端。
[0046] 所述定位组件15B采用具有适当厚度的长条状金属板弯折成型为Π形状,使其具 有位于相对两侧的第一壁151B与第二壁152B,其中,第一壁151B的水平方向延伸的长度大 于第二壁152B以及前述侧壁12B在水平方向延伸的长度,且第一壁151B的上边设置有一 第一凹沟153B ;该定位组件15B被固定地设于围阻组件11B的两侧壁12B之间,例如,可以 利用铆钉111B将定位组件15B与围阻组件11B固定在一起,也可以采用焊接技术将定位组 件15B固定在围阻组件11B的两侧壁12B之间;该定位组件15B的长度较围阻组件11B的 长度短,使得第一壁151B与相邻的一侧壁12B之间形成一第一空间1S1,且第二壁152B与 相邻的另一侧壁12B之间形成一第二空间1S2。
[0047] 本实用新型的闸板14B采用具有适当厚度的长条形金属板制成直形状,其第一端 利用枢轴141B枢接于围阻组件11B的一凸耳13B,该闸板14B的相对第二端侧边设有一对 应前述第一凹沟153B的第二凹沟142B,以及对应前述洞孔131B的螺孔143B ;该闸板14B 可藉由枢轴141B为圆心相对于围阻组件11B旋转,致使第一凹沟153B与第二凹沟142B完 全相互嵌合时,该洞孔131B与螺孔143B直线对应,进而可以将一螺丝16B穿过洞孔131B而 锁入螺孔143B,让闸板14B被固定于围阻组件11B (如图4所示);当然,若仅需要暂时性地 固定座椅时,则闸板14B的第二凹沟142B与第一凹沟153B相互嵌合即可,不用锁入螺丝。 [0048] 由于折迭式座椅的前脚与后脚相互枢接成交叉形态,致使两前脚在水平方向的距 离较短,而后后脚在水平方向的距离较长,因此,利用前述不同尺寸的连接定位装置1A或 1B分别用于连接并排的座椅的前脚与后脚时,可以获得良好的定位效果。
[0049] 如图5所示,当需要使并排的座椅2连接定位时,首先可以采用图1所示的小尺寸 的连接定位装置1A,在闸板14A相对于围阻组件1A开启的状态下,将两个并排的座椅2的 前脚21分别置入此连接定位装置1A的第一空间1S1与第二空间1S2内,再将闸板14A相 对于围阻组件11A旋转,直到第二凹沟142A嵌入第一凹沟153A内,让闸板14A位于两前脚 21的后面,此时洞孔131A直线对应于螺孔143A,因此,若欲长期地固定座椅时,可以再将一 螺丝 16A穿过洞孔131A而锁入螺孔143A,便可将闸板14A固定于围阻组件11A,同时将两 座椅2的并列的两前脚21被围阻组件11A与闸板14A包围及固定。
[0050] 同样的,如图6所示,将图3所示的较大尺寸的连接定位装置1B在闸板14B相对 于围阻组件1B开启的状态下,将两个并排的座椅2的后脚22分别置入此连接定位装置1B 的第一空间1S1与第二空间1S2内,再将闸板14B相对于围阻组件11B旋转,直到第二凹沟 142B嵌入第一凹沟153B内,让闸板14B位于两后脚22的前面,此时洞孔131B直线对应于 螺孔143B,因而可以再将一螺丝16B穿过洞孔131B而锁入螺孔143B,便可将闸板14B固定 于围阻组件11B,同时将两座椅2的并列的两后脚22被围阻组件11B与闸板14B包围及固 定,得以避免并排的座椅移位,同时将多座椅排列定位成一直线(如图7所示)。
[0051]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定位装置1A与1B也可以视情况的需要而设计成多种尺 寸,以便于将多座椅排列成不同弧度的弧线。例如,用于组合在座椅的前脚的连接定位装置 1A尺寸相对较小,而用于组合在座椅的后脚的连接定位装置1B相对更大时,则将多座椅2 固定后,可以排列成座椅前面朝向圆心方向的弧形(如图8所不)。
[0052] 或是,用于组合在座椅的前脚的连接定位装置1A尺寸相对较大,而用于组合在座 椅的后脚的连接定位装置1B相对较小时,则将多座椅2固定后,可以排列成座椅后面朝向 圆心方向的弧形(未图不)。
[0053] 以上所述者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实用新型 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 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
【权利要求】
1. 一种座椅连接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围阻组件,具有设于相对两侧的侧壁,该两侧壁的端部分别设有一凸耳,其中一凸耳 设有一洞孔; 一定位组件,固定地设于该围阻组件的该两侧壁之间,该定位组件具有设于相对两侧 的一第一壁与一第二壁,该第一壁在水平方向延伸的长度大于该两侧壁在水平方向延伸的 长度,该第一壁的上端设有一第一凹沟,该第一壁与相邻的其中一该侧壁之间形成一第一 空间,该第二壁与相邻的另一该侧壁之间形成一第二空间; 一闸板,其第一端枢接于该围阻组件的另一凸耳,该闸板的相对第二端侧边设有一对 应该第一凹沟的第二凹沟,以及对应该洞孔的螺孔,该闸板相对于该围阻组件旋转,致使该 第一凹沟与该第二凹沟完全相互嵌合时,该洞孔与该螺孔形成直线对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连接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围阻组件一体弯折成型 的π形状,以构成所述二侧壁,该二侧壁的端部则一体弯折成型出所述二凸耳。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连接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组件一体弯折成型 为π形状而具有于相对两侧的该第一壁与该第二壁,该第一壁在水平方向延伸的长度大于 该第二壁在水平方向延伸的长度。
【文档编号】A47C1/124GK203828459SQ201420244033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3日
【发明者】凌美全 申请人:金桃园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