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6837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真空吸尘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吸尘器。



背景技术:

通常,真空吸尘器是利用安装于本体内部的吸入马达产生的吸力,吸入包含有尘埃的空气后,在本体内部过滤尘埃的装置。

作为在先文献的韩国公开特许公报特2003-0033775号(公开日2003.05.01)公开有真空吸尘器用电路板的散热结构。

在先文献的真空吸尘器用电路板的散热结构包括:中间构件,设置有电路板;马达壳体,成型有多个排气孔;排气风道,从排气孔延伸;空气流动管,被紧固为从排气孔达到电路板的一侧。

在先文献中,利用空气流动管中流动的空气来冷却电路板,因此,存在有降低电路板的散热性能的问题,并且,需要追加提供用于形成空气流动管的结构,因电路板和马达壳体之间的间隔使得真空吸尘器的体积变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冷却电路板中产生的热量的真空吸尘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方便的真空吸尘器。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吸入马达的噪音达到最小的真空吸尘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的真空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设有用于产生吸力的吸入马达组件,以及,吸入部,与所述吸尘器本体相连通,用于吸入空气和尘埃;所述吸入马达组件包括:吸入马达,马达壳体,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吸入马达的马达腔体,壳体盖,用于覆盖所述吸入马达,并设有空气入口,电路板,配置于所述马达腔体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发热部件,以及,散热构件,位于所述马达腔体,与所述至少一个发热部件相接触;在所述马达壳体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电路板的安装部。

所述马达壳体可还包括分隔板,用于划分所述安装部和所述马达腔体,在所述分隔板可设有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发热部件及所述散热构件中的一个可贯穿所述开口。

多个发热构件可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所述多个发热构件中的一部分可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第一面,所述至少一个发热部件设置于作为所述第一面的相反面的第二面,设置于所述第二面的所述至少一个发热部件与所述散热构件相接触。

在所述分隔板和所述散热构件之间可设有密封构件。

所述至少一个发热部件是逆变器。

在所述马达壳体可设有用于安置所述散热构件的安置槽。

所述吸入马达组件可还包括:紧固构件,用于一次性结合所述电路板和所述至少一个发热部件及所述散热构件。

所述吸尘器本体可还包括:马达框架,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吸入马达组件的容纳腔体。

当在所述马达框架的容纳腔体容纳所述吸入马达组件时,所述容纳腔体被划分为所述吸入马达所处的第一腔体和所述电路板所处的第二腔体。

在所述马达壳体可设有密封构件,用于防止所述第一腔体的杂质向所述第二腔体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吸尘器可还包括:电池组件,用于向所述吸入马达进行供电,充电器,用于对所述电池组件进行充电;所述至少一个发热部件可向所述吸入马达供给从所述电池组件输出的电压,以供所述吸入马达使用。

所述马达框架可还包括:充电器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充电器。

所述充电器安装部可配置于所述容纳腔体外侧,并设有至少一个散热孔。

所述电路板、所述逆变器及散热构件可位于所述充电器和所述吸入马达之间。

所述马达壳体可还包括马达支架,用于支撑所述吸入马达,所述马达框架可还包括支撑部,用于支撑贯穿所述马达壳体的所述马达支架,所述支撑部可从所述马达框架的底部沿着上方突出。

所述马达支架可贯穿所述马达壳体的底部。

在所述支撑部可设有至少一个空气孔,已经过所述吸入马达的空气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式的真空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设有马达框架,以及,吸入马达组件,容纳于所述马达框架,用于产生吸力;所述吸入马达组件包括:吸入马达,马达壳体,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吸入马达的马达腔体,马达支架,连接于所述马达壳体的下侧,电路板,配置于所述马达腔体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发热部件,散热构件,位于所述马达腔体,与所述至少一个发热部件相接触;所述马达框架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马达支架,从所述马达框架的底部沿着上方突出。

在所述支撑部可设有至少一个空气孔,已经过所述吸入马达的空气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吸尘器可还包括:电池组件,用于向所述吸入马达进行供电,充电器,用于对所述电池组件进行充电;所述至少一个发热部件可向所述吸入马达供给从所述电池组件输出的电压,以供所述吸入马达使用。

所述充电器可安装于所述马达框架的外侧。

所述马达壳体可包括分隔板,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电路板的安装部,在所述分隔板可设有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发热部件及所述散热构件中的一个可贯穿所述开口。

在以下附图和说明中,阐述了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其他特征能够通过实用新型内容、附图及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真空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真空吸尘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吸入马达组件设置于吸尘器本体的状态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吸入马达组件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图。

图6是示出从图4的吸入马达组件分离吸入马达的状态的图。

图7是示出从图4的吸入马达组件分离逆变器装置的状态的图。

图8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吸入马达组件容纳于马达框架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以下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参考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这些附图示出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实例性具体优选实施例。这些实施例被充分详细地描述,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应当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采用其他实施例,做出逻辑结构上的、机械的、电学的以及化学的变化。为了避免本领域技术人员实现本实用新型所不必要的细节,可以省略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些信息的描述。因此,下面的详细描述,不应当被视为具有限制意义。

另外,在这些实施例的描述中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件时,本文中使用了诸如第一、第二、A、B、(a)、(b)之类的术语,但这些术语都不应该理解为对对应构件的本质、顺序或次序的限定,而仅是用于对对应构件和(一个或多个)其他构件进行区别。应当指出,说明书中描述的一构件与另一构件“连接”、“联接”、“结合”,是指前者与后者直接“连接”、“联接”、“结合”,或者前者经由另一构件与后者相“连接”、“联接”、“结合”。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真空吸尘器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真空吸尘器的结构的框图。

参照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真空吸尘器1包括:吸尘器本体10,设有用于产生吸力的吸入马达161;吸入装置20,用于向所述吸尘器本体10引导包含有尘埃的空气。

所述吸入装置20可包括:吸入部21,用于吸入作为清扫面的一例的地板面的尘埃;连接部22、23、24,用于将所述吸入部21连接于所述吸尘器本体10。

所述连接部22、23、24可包括:延伸管24,与所述吸入部21相连接;把手22,与所述延伸管24相连接;吸入软管23,用于将所述把手22连接于所述吸尘器本体10。

此外,所述真空吸尘器1可还包括:尘埃分离部(未图示),用于将从所述吸入装置20吸入的空气和尘埃相分离;吸尘筒110,用于储存从所述尘埃分离部分离的尘埃。所述吸尘筒110能够以可分离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吸尘器本体10。所述尘埃分离部可制造为与所述吸尘筒110另外的物件,或者可与所述吸尘筒110构成一个模块。

所述真空吸尘器1可包括:电池组件120,用于供电以使所述吸入马达161进行工作;充电器140,用于对所述电池组件120进行充电;电源线30,以可分离的方式与所述吸尘器本体10相连接,用于向所述吸尘器本体10供给商用电源。

所述电源线30可包括:插头31,与插座相连接;充电器连接器32,与所述吸尘器本体10相连接。此外,所述吸尘器本体10可包括:本体连接器102,其中连接有所述充电器连接器32。

所述电池组件120可包括多个电池单元121。所述多个电池单元可串联连接。

所述充电器140执行整流及平滑工作,从而接入商用交流电压并转换为直流电压形态。此外,所述充电器140将转换的直流电压向所述电池组件120供给。

所述充电器140可包括:变压器141,用于对输入的交流电压进行变压;AC-DC转换器142,用于将从所述变压器141输出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

作为另一例,所述变压器也可对从所述AC-DC转换器输出的直流电压进行变压。

作为又一例,所述充电器140也可不具有变压器,而是所述AC-DC转换器142具有防止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的电路。即,所述AC-DC转换器142也可以是绝缘型转换器。在本实施例中,AC-DC转换器可使用公知的结构,因此将省去详细的说明。

所述吸入马达161作为一例可以是BLDC马达。

所述真空吸尘器1可还包括用户界面190。所述用户界面190可输入所述真空吸尘器1的工作指令,并可显示所述真空吸尘器1的工作信息或状态信息。

所述用户界面190可设于所述把手22及吸尘器本体10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用户界面190可提供为输入部和显示部一体形成的形态,或者可包括各单独的输入部和显示部。

通过所述输入部可选择所述真空吸尘器1的电源接通、清扫模式、吸力的强弱程度等。所述显示部可至少显示所述电池组件120的余量信息。

当所述电池组件120的余量达到参考值时,所述控制器150可使所述显示部中显示用于提示需要进行所述电池组件120的充电的信息。

作为另一例,所述显示部可连续地或按阶段显示所述电池组件120的余量。作为一例,所述显示部可以数字、符号或图表形态等显示所述电池组件120的余量。或者,所述显示部可包括多个发光部,并利用改变多个发光部的开启数目来显示所述电池组件120的余量。或者,所述显示部可利用改变从发光部照射的光的颜色来显示所述电池组件120的余量。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电源线30仅在所述电池组件120的充电时与所述真空吸尘器1相连接,而在利用所述真空吸尘器1进行清扫时,则可从所述真空吸尘器1分离所述电源线30并使用,因此,提高所述真空吸尘器1的移动自由度。

即,所述真空吸尘器1不设有捲线器,并接收从所述电池组件120供给的电源,因此,在所述真空吸尘器1的移动距离方面没有限制,在所述真空吸尘器1移动的过程中,无需跨越所述捲线器上缠绕的电线或边整理电线边移进行动,从而能够使所述真空吸尘器1顺畅地进行移动。

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吸入马达组件设置于吸尘器本体的状态的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吸入马达组件的立体图,图5是本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图,图6是示出从图4的吸入马达组件分离吸入马达的状态的图,图7是示出从图4的吸入马达组件分离逆变器装置的状态的图。

参照图3至图7,所述真空吸尘器1可还包括吸入马达组件160。

所述吸入马达组件160可包括:所述吸入马达161和用于容纳所述吸入马达161的马达壳体170(motor housing)。

所述吸尘器本体10可还包括:底座101(base),用于支撑至少一个轮子105;马达框架130(motor frame),设于所述底座101,用于容纳所述吸入马达组件160。

所述马达框架130可与所述底座101一体地形成或以可分离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底座101。

所述电池组件120可位于所述马达框架130的一侧和轮子105之间。

所述马达框架130可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吸入马达组件160的容纳腔体131。

所述马达框架130可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充电器140的充电器安装部133。所述充电器140可从所述马达框架130的外侧插入于所述充电器安装部133。即,所述充电器安装部133可配置于所述容纳腔体131的外侧。

在所述充电器安装部133可设有用于释放所述充电器140中产生的热量的至少一个散热孔134。

此时,所述充电器140可沿着水平方向安装于所述充电器安装部133,所述吸入马达组件160可沿着上下方向容纳于所述马达框架130的容纳腔体131。

所述马达壳体170可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吸入马达161的马达腔体171。

所述吸入马达组件160可还包括壳体盖179(housing cover),用于覆盖所述马达腔体171中容纳的所述吸入马达161。所述壳体盖179可包括空气入口179a,所述空气入口179a结合于所述马达壳体170的上侧,用于使空气流入。

所述马达壳体170可还包括用于安装逆变器装置180的安装部174。

所述逆变器装置180可包括设置有至少一个发热部件的电路板182。在所述安装部174可安装所述电路板182。作为一例,所述电路板182可插入于所述安装部174。此外,所述电路板182配置于所述马达腔体171的外侧。

所述至少一个发热部件可包括逆变器184(inverter)。所述逆变器184可包括多个开关元件。

所述逆变器装置180用于向所述吸入马达161供给从所述电池组件120输出的电压,从而供所述吸入马达161使用。

多个发热构件可安装于所述电路板182。所述多个发热构件中的一部分可安装于所述电路板182的第一面182a,所述逆变器184可安装于作为所述第一面182a的相反面的第二面182b。

所述马达壳体170可还包括用于划分所述安装部174和所述马达腔体171的分隔板175。在所述分隔板175可形成有开口175a,用于使所述逆变器184贯穿所述开口175a。

所述逆变器装置180可在设置于所述电路板182的第二面182b的逆变器184朝向所述分隔板175的状态下安装于所述安装部174。

当所述逆变器装置180安装于所述安装部174时,所述逆变器184的至少一部分可贯穿所述开口175a。

所述吸入马达组件160可还包括用于所述逆变器184的散热的散热构件185。所述散热构件185可包括多个散热鳍。

所述散热构件185可容纳于所述马达腔体171。所述散热构件185可与贯穿所述分隔板175的开口175a的所述逆变器184直接接触。

作为另一例,所述散热构件185的一部分可贯穿所述开口175a并与所述逆变器184相接触。

在所述马达腔体171中可流动有从所述吸入马达161排出的空气,从所述逆变器184释放的热量向所述散热构件185传递,传递到所述散热构件185的热量可利用所述马达腔体171的空气从所述散热构件185释放出。

即,由于所述散热构件185位于所述马达腔体171内,所述散热构件185可被所述马达腔体171内的空气冷却,从而能够快速排出所述逆变器184的热量。

作为另一例,在所述逆变器184和所述散热构件185之间可还设有导热物质。即,导热物质可还涂覆于所述逆变器184和所述散热构件185各自的表面。在此情况下,利用所述导热物质可使所述逆变器184和所述散热构件185间接接触。

在所述马达壳体170可设有用于安置所述散热构件185的安置槽172。

所述电路板182和所述逆变器184及所述散热构件185可利用单个紧固构件一同进行结合。作为一例,紧固构件可贯穿所述电路板182、逆变器184并与所述散热构件185相结合。

因此,随着利用紧固构件使所述电路板182和所述逆变器184及所述散热构件185相结合,能够稳定维持所述逆变器184和所述散热构件185相接触的状态。

此时,所述散热构件185可安置于所述马达壳体170的安置槽172,因此,在利用所述紧固构件使所述逆变器184和散热构件185相结合的过程中,能够防止所述散热构件185的水平方向移动,从而减少利用所述紧固构件的结合时间并容易进行结合。

另外,所述马达壳体170可还包括多个孔173,经由所述吸入马达161的空气通过所述多个孔173。

并且,所述马达壳体170可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吸入马达161的马达支架200(motor supporter)。所述马达支架200在支撑所述马达壳体170的状态下,能够吸收所述吸入马达161的震动。作为一例,所述马达支架200可由橡胶材料构成。所述马达支架200结合于所述马达壳体170的底壁,其一部分可贯穿所述马达壳体170的底壁。

并且,在所述马达壳体170可设有用于容纳密封构件(参照图8的178)的密封构件容纳槽177。所述密封构件容纳槽177作为一例可配置于所述安装部174的外围。

图8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吸入马达组件容纳于马达框架的状态的剖视图。

参照图3至图8,所述吸入马达组件160可容纳于所述马达框架130的容纳腔体131。

当所述吸入马达组件160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131时,所述吸入马达组件160可将所述容纳空间131划分为第一腔体131a和第二腔体131b。

所述第一腔体131a是已经过所述吸入马达161的空气流动的腔体,所述第二腔体131b是所述逆变器装置180所处的腔体。

此时,在所述马达壳体170设有密封构件178,因此,利用所述密封构件178能够防止所述第一腔体131a中存在的杂质向所述第二腔体131b移动。

所述马达框架130的上侧可利用框架盖137覆盖。所述框架盖137覆盖所述容纳腔体131,并可与设于所述马达壳体170的密封构件178相接触。

并且,在所述分隔板175和所述散热构件185之间也可设有密封构件186。所述密封构件186能够防止所述第一腔体131a中存在的杂质经由所述分隔板175和所述散热构件185之间向所述第二腔体131b移动。

所述密封构件186可设置于所述散热构件185或设置于所述分隔板175。

当结合所述逆变器184和所述散热构件185时,所述密封构件186可包覆所述逆变器184的外围。

由此,从尘埃分离部排出的空气在通过所述框架盖137后,经由所述吸入马达161向所述马达腔体171排出。排出到所述马达腔体171的空气在向所述第一腔体131a排出后,能够向真空吸尘器1的外部排出。

根据本实施例,马达壳体位于马达框架形成的容纳腔体内,吸入马达位于在所述马达壳体形成的马达腔体内,从而能够使吸入马达161产生的噪音达到最小。即,由于吸入马达161被用于形成多个腔体的壁所围绕,能够减小吸入马达161的噪音。

所述充电器140在所述马达框架130的外侧安装于所述充电器安装部133,因此,能够区分所述充电器140所处的空间和所述逆变器装置180所处的空间(第二腔体)。

因此,能够防止所述充电器140和所述逆变器装置180中产生的热量对彼此构成影响。

此外,所述逆变器装置180可位于所述充电器140和所述吸入马达161之间。作为一例,所述电路板182、所述逆变器184及散热构件185可位于所述充电器140和所述吸入马达161之间。

所述真空吸尘器1可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散热构件185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89。当所述温度传感器189检测出的温度达到参考温度时,所述控制器150能够使所述吸入马达161停止工作。

另外,所述马达框架130可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马达支架200的支撑部135。

所述支撑部135可从所述马达框架130的底部沿着上方突出。在所述马达框架130可形成有使已经过所述吸入马达161的空气通过的多个空气孔,随着所述支撑部135从所述马达框架130的底部沿着上方突出,在所述支撑部135也可形成至少一个空气孔135a,能够增大空气可通过的空气孔的整体面积,从而实现空气的顺畅的流动。

并且,随着所述支撑部135从所述马达框架130的底部沿着上方突出,能够增大所述马达框架130和所述底座101之间的空气流路中的一部分的截面积,从而实现空气的顺畅的流动。

即,所述空气流路中流入的空气通过未图示的吸尘器本体的排出部向外部排出,随着所述空气流路的截面积增大,能够使空气顺畅进行流动。

以上参照多个例示性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多种修改及提示出其他实施例。具体而言,在本实用新型的揭示范围、附图及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元件或对象组合的排列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元件或排列进行的追加变形及修改,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