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尘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吸尘器中,尘杯上盖和机体都是通过卡扣和弹簧的配合实现尘杯上盖与机体之间的锁扣及解锁,从而在具体组装时,还需要专门将弹簧装配在尘杯上盖与卡扣之间,以便能够利用弹簧为卡扣提供一定的预紧力,该种提供预紧力的方式降低了吸尘器的组装效率。同时,由于弹簧和卡扣为分离式结构,因此在拆装过程中弹簧极易丢失,因而使得尘杯上盖和机体不能够可靠锁扣。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成本低、便于组装且能够使尘杯上盖与机体之间可靠锁扣的吸尘器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便于组装且能够使尘杯上盖与机体之间可靠锁扣的吸尘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上盖,所述上盖的第一端旋转地装配在所述机体的一端上,所述上盖的第二端上设置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包括:锁紧件本体,旋转装配在所述上盖的第二端上,所述锁紧件本体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配合,可使所述机体与所述上盖相锁扣,且在所述机体与所述上盖相锁扣后,向远离所述第一卡接部的方向转动所述锁紧件本体,可使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脱离配合,以使所述机体与所述上盖相解锁;弹性筋,所述弹性筋的一端与所述锁紧件本体连接,所述弹性筋的另一端与所述上盖配合,所述弹性筋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配合时,使所述第二卡接部具有向所述第一卡接部转动的转动趋势。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上盖上旋转装配有锁紧件,该锁紧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因此在关闭上盖时,可向靠近机体的方向按压上盖,以使上盖慢慢盖装在机体上,其中,在上盖的第二卡接部接触机体时,第二卡接部与机体相干涉,进而会压缩弹性筋以使弹性筋发生弹性变形,进而在向机体方向继续按压上盖时,在弹性筋的回弹力的作用下,第二卡接部便可向机体方向回弹并与第一卡接部相卡接,同时在第二卡接部与第一卡接部相卡接后,由于锁紧件本体一直受到弹性筋的弹力,从而使得第二卡接部一直具有向第一卡接部方向转动的转动趋势,从而第二卡接部便能够一直紧密、牢靠地卡接在第一卡接部上,进而可防止因颠簸等原因而使第二卡接部与第一卡接部卡接不牢靠,卡接易松动的情况发生。此外,由于锁紧件旋转装配在上盖上,因此,在需要打开上盖时,只需要向远离第二卡接部的方向转动锁紧件本体,即可快速地使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相脱离配合,从而即可简单、快速的打开上盖。另外,该技术方案,在实现第二卡接部与第一卡接部之间的紧密、牢靠地卡接时,由于利用弹性筋的弹性变形替代了弹簧的弹性变形,从而不需要专门设置弹簧,进而一方面可减少弹簧的安装步骤,另一方面弹性筋设置在锁紧件本体上,从而可弥补弹簧易丢失的情况,进而使得机体与上盖始终能够相互锁扣。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吸尘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卡孔,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卡钩。该技术方案可通过卡钩与卡孔的配合与分离快速方便地实现机体与上盖之间的锁扣与解锁。
在另一个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卡钩,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卡孔。当然,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也还可以是其它结构,比如,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均为卡钩,或将第二卡接部设置为卡钩,而将第一卡接部设置成与卡钩相配合的其它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上盖上设置有限位筋,所述锁紧件本体的一端抵靠在所述限位筋上,且所述锁紧件本体的一端抵靠在所述限位筋上时,所述第二卡接部在所述弹性筋的作用下具有向所述限位筋转动的转动趋势。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将锁紧件本体的旋转点设置在靠近限位筋的一侧,而将弹性筋的受力点设置在远离限位筋的一侧,并使弹性筋处于压缩状态,从而锁紧件本体在弹性筋的回弹力作用下便具有一个向限位筋的方向转动的转动趋势,即相当于在锁紧件本体上施加了一个使其向限位筋的方向转动的预紧力,从而锁紧件本体在该预紧力,即弹性筋的回弹力的作用下,便能够一直紧贴在限位筋上,从而即可防止锁紧件本体在上盖上来回晃动的情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配合时,所述锁紧件本体的一端抵靠在所述限位筋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位筋一方面可防止锁紧件装配在上盖时来回晃动,另一方面限位筋可对第二卡接部进行限位,从而在关闭上盖时,只需向下按压上盖即可自动实现第二卡接部与第一卡接部的配合,以防止锁紧件本体上的第二卡接部向第一卡接部的方向转动过度的情况发生,因为若第二卡接部向第一卡接部的方向转动过度,那么在向机体的方向按压上盖时,第二卡接部势必要与机体发生干涉,因此,此种情况下,需要用户手动将第二卡接部往回转动一定的距离,以使第二卡接部能够继续向第一卡接部移动并与之相卡扣,而该种方式在锁扣上盖时,还需要用户往回转动锁紧件本体,因而增加了用户的操作量,而通过利用限位筋对第二卡接部进行合理限位可减少用户的操作,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锁紧件本体上还设置有提拉部,操作所述提拉部可使所述锁紧件本体及所述第二卡接部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提拉部的设置非常便于用户对锁紧件进行转动,从而在打开上盖时,用户只需要在提拉部上向远离第一卡接部的方向施加一个能够克服弹性筋的弹力的提拉力,即可方便快速地使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脱离配合,从而即能够快速地解锁上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锁紧件本体、所述卡钩与所述弹性筋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一方面,可以有效的确保卡钩、弹性筋与锁紧件本体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锁紧件的承压能力,另一方面,有效的降低了锁紧件的加工难度,可将卡钩、弹性筋与锁紧件本体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艺材料成本。
其中,在所述锁紧件包含提拉部时,所述弹性筋、所述卡钩、所述提拉部与所述锁紧件本体也为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弹性筋的第一端与所述锁紧件本体连接,所述弹性筋的第二端与所述锁紧件本体形成V形,所述弹性筋的第二端抵靠在所述上盖上;其中,所述上盖压缩所述弹性筋的第二端时,所述弹性筋使所述第二卡接部具有向所述第一卡接部转动的转动趋势。
在该技术方案中,弹性筋的一端与锁紧件本体连接,弹性筋的另一端与所述锁紧件本体形成V形,该种设置由于弹性筋的另一端未与锁紧件本体连接,因此,在弹性筋的另一端受压时,弹性筋的另一端便可向V形区域内变形,从而即能够确保弹性筋具有足够的弹性,同时,弹性筋的另一端向V形区域内变形时,即可驱动锁紧件本体向靠近上盖的方向转动,进而在锁紧件本体的转动方向的前方设置一个阻挡其转动的限位筋等时,即可使锁紧件本体具有一个向限位筋的方向转动的转动趋势。同时该种结构不会增加锁紧件的成本,从而能够低沉本的实现机体与上盖之间的拆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上盖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弹性筋的一端与所述锁紧件本体连接,所述弹性筋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限位槽中。该技术方案,可利用限位槽对弹性筋进行限位,从而可防止弹性筋在受压时相对上盖滑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弹性筋处于压缩状态。该技术方案通过将弹性筋设置成压缩状态,从而在锁紧件本体与限位筋抵靠时或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相配合时,能够使锁紧件本体产生一个向靠近所述限位筋的方向转动的转动趋势,从而一方面可避免锁紧件在上盖上晃动,另一方面,在第二卡接部与第一卡接部配合时,可使第二卡接部紧密、牢靠地卡接在第一卡接部上,从而可防止因颠簸等原因而使第二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不牢靠,卡接易松动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锁紧件由塑胶材料制成。因为塑胶的价格相对便宜且重量较轻,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弹性,从而即能够降低锁紧件的成本,又能够确保锁紧件的弹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锁紧件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上盖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配合,以使所述锁紧件与所述上盖旋转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尘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述吸尘器的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机体,11第一卡接部,2上盖,21限位筋,3锁紧件,31锁紧件本体,32第二卡接部,33弹性筋,34提拉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1;上盖2,所述上盖2的第一端旋转地装配在所述机体1的一端上,所述上盖2的第二端上设置有锁紧件3,所述锁紧件3包括:锁紧件本体31,旋转装配在所述上盖2的第二端上,所述锁紧件本体31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32,所述第二卡接部32与所述第一卡接部11配合,可使所述机体1与所述上盖2相锁扣,且在所述机体1与所述上盖2相锁扣后,向远离所述第一卡接部11的方向,即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所述锁紧件本体31,可使所述第二卡接部32与所述第一卡接部11脱离配合,以使所述机体1与所述上盖2相解锁;弹性筋33,所述弹性筋33的一端与所述锁紧件本体31连接,所述弹性筋33的另一端与所述上盖2配合,所述弹性筋33在所述第二卡接部32与所述第一卡接部11配合时,使所述第二卡接部32具有向所述第一卡接部11转动的转动趋势。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上盖2上旋转装配有锁紧件3,该锁紧件3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32,因此在关闭上盖2时,可向靠近机体1的方向,即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按压上盖2,以使上盖2慢慢盖装在机体1上,其中,在上盖2的第二卡接部32接触机体1时,第二卡接部32与机体1相干涉,进而会压缩弹性筋33以使弹性筋33发生弹性变形,进而在向机体1方向继续按压上盖2时,在弹性筋33的回弹力的作用下,第二卡接部32便可向机体1方向回弹并与第一卡接部11相卡扣,同时在第二卡接部32与第一卡接部11相卡接后,由于锁紧件本体31一直受到弹性筋33的弹力,从而使得第二卡接部32一直具有向第一卡接部11方向转动的转动趋势,从而第二卡接部32便能够一直紧密、牢靠地卡接在第一卡接部11上,进而可防止因颠簸等原因而使第二卡接部32与第一卡接部11卡接不牢靠,卡接易松动的情况发生。此外,由于锁紧件3旋转装配在上盖2上,因此,在需要打开上盖2时,只需要向远离第二卡接部32的方向转动锁紧件本体31,即可快速地使第一卡接部11与第二卡接部32相脱离配合,从而即可简单、快速的打开上盖2。另外,该技术方案中,在实现第二卡接部32与第一卡接部11之间的紧密、牢靠地卡接时,由于利用弹性筋33的弹性变形替代了弹簧的弹性变形,从而不需要专门设置弹簧,进而一方面可减少弹簧的安装步骤,另一方面弹性筋33设置在锁紧件本体31上,从而可弥补弹簧易丢失的情况,进而使得机体1与上盖2始终能够相互锁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卡接部11为卡孔,所述第二卡接部32为卡钩。该技术方案可通过卡钩与卡孔的配合与分离快速方便地实现机体1与上盖2之间的锁扣与解锁。
在另一个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接部11为卡钩,所述第二卡接部32为卡孔。当然,第一卡接部11和第二卡接部32也还可以是其它结构,比如,第一卡接部11和第二卡接部32均为卡钩,或将第二卡接部32设置为卡钩,而将第一卡接部11设置成与卡钩相配合的其它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上盖2上设置有限位筋21,所述锁紧件本体31的一端抵靠在所述限位筋21上,且所述锁紧件本体31的一端抵靠在所述限位筋21上时,所述第二卡接部32在所述弹性筋33的作用下具有向所述限位筋21转动的转动趋势。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将锁紧件本体31的旋转点设置在靠近限位筋21的一侧,而将弹性筋33的受力点设置在远离限位筋21的一侧,并使弹性筋33处于压缩状态,从而锁紧件本体31在弹性筋33的回弹力作用下便具有一个向限位筋21的方向转动的转动趋势,即相当于在锁紧件本体31上施加了一个使其向限位筋21的方向转动的预紧力,从而锁紧件本体31在该预紧力,即弹性筋33的回弹力的作用下,便能够一直紧贴在限位筋21上,从而即可防止锁紧件本体31在上盖2上来回晃动的情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卡接部32与所述第一卡接部11配合时,所述锁紧件本体31的一端抵靠在所述限位筋21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位筋21一方面可防止锁紧件3装配在上盖2时来回晃动,另一方面限位筋21可对第二卡接部32进行限位,从而在关闭上盖2时,只需向下按压上盖2即可自动实现第二卡接部32与第一卡接部11的配合,以防止锁紧件本体31上的第二卡接部32向第一卡接部11的方向转动过度的情况发生,因为若第二卡接部32向第一卡接部11的方向转动过度,那么在向机体1的方向按压上盖2时,第二卡接部32势必要与机体1发生干涉,因此,此种情况下,需要用户手动将第二卡接部32往回转动一定的距离,以使第二卡接部32能够继续向第一卡接部11移动并与之相卡扣,而该种方式在锁扣上盖2时,还需要用户往回转动锁紧件本体31,因而增加了用户的操作量,而通过利用限位筋21对第二卡接部32进行合理限位可减少用户的操作,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锁紧件本体31上还设置有提拉部34,操作所述提拉部34可使所述锁紧件本体31及所述第二卡接部32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提拉部34的设置非常便于用户对锁紧件3进行转动,从而在打开上盖2时,用户只需要在提拉部34上向远离第一卡接部11的方向施加一个能够克服弹性筋33的弹力的提拉力,即可方便快速地使第一卡接部11与第二卡接部32脱离配合,从而即能够快速地解锁上盖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锁紧件本体31、所述卡钩与所述弹性筋33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一方面,可以有效的确保卡钩、弹性筋33与锁紧件本体31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锁紧件3的承压能力,另一方面,有效的降低了锁紧件3的加工难度,可将卡钩、弹性筋33与锁紧件本体31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艺材料成本。
其中,在所述锁紧件3包含提拉部34时,所述弹性筋33、所述卡钩、所述提拉部34与所述锁紧件本体31也为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弹性筋33的第一端与所述锁紧件本体31连接,所述弹性筋33的第二端与所述锁紧件本体31形成V形,所述弹性筋33的第二端抵靠在所述上盖2上;其中,所述上盖2压缩所述弹性筋33的第二端时,所述弹性筋33使所述第二卡接部32具有向所述第一卡接部11转动的转动趋势。
在该技术方案中,弹性筋33的一端与锁紧件本体31连接,弹性筋33的另一端与所述锁紧件本体31形成V形,该种设置由于弹性筋33的另一端未与锁紧件本体31连接,因此,在弹性筋33的另一端受压时,弹性筋33的另一端便可向V形区域内变形,从而即能够确保弹性筋33具有足够的弹性,同时,弹性筋33的另一端向V形区域内变形时,即可驱动锁紧件本体31向靠近上盖2的方向转动,进而在锁紧件本体31的转动方向的前方设置一个阻挡其转动的限位筋21等时,即可使锁紧件本体31具有一个向限位筋21的方向转动的转动趋势。同时该种结构不会增加锁紧件3的成本,从而能够低沉本的实现机体1与上盖2之间的拆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上盖2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弹性筋33的一端与所述锁紧件本体31连接,所述弹性筋33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限位槽中。该技术方案,可利用限位槽对弹性筋33进行限位,从而可防止弹性筋33在受压时相对上盖2滑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弹性筋33处于压缩状态。该技术方案通过将弹性筋33设置成压缩状态,从而在锁紧件本体31与限位筋21抵靠时或第一卡接部11与第二卡接部32相配合时,能够使锁紧件本体31产生一个向靠近所述限位筋21的方向转动的转动趋势,从而一方面可避免锁紧件3在上盖2上晃动,另一方面,在第二卡接部32与第一卡接部11配合时,可使第二卡接部32紧密、牢靠地卡接在第一卡接部11上,从而可防止因颠簸等原因而使第二卡接部32与第二卡接部32卡接不牢靠,卡接易松动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锁紧件3由塑胶材料制成。因为塑胶的价格相对便宜且重量较轻,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弹性,从而即能够降低锁紧件3的成本,又能够确保锁紧件3的弹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锁紧件本体3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上盖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配合,以使所述锁紧件3与所述上盖2旋转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