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水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1962阅读:18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水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用品,特别涉及一种热水瓶。



背景技术:

传统的热水瓶由于底座长时间受力,用久后容易出现底座和热水瓶壳体连接不牢靠,瓶胆掉出;或者底座强度不够,长时间使用后底座破损,导致底座和壳体分开,瓶胆掉出;从而发生烫伤事故,影响热水瓶的安全使用,损害人们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底座更加稳定的热水瓶,防止烫伤事故的发生。并且本实用新型能够实时检测热水瓶的温度,给喝水提供确切温度数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瓶胆和底座,所述的壳体和底座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瓶胆放置在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为圆台型,所述的底座由内层和外层组成,内层为塑料层,外层为橡胶层,橡胶层厚度大于塑料层的厚度。

进一步的在瓶胆和壳体之间含有填充层,填充层材料为海绵。

进一步的填充层通过胶水分别与瓶胆外表面和壳体的内表面粘接。

进一步的壳体和底座具有螺纹孔,连接片上有与螺纹孔对应的孔,螺母通过连接片将壳体和底座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源模块、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显示屏、语音模块,温度传感器将感应的水温数据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显示屏和语音模块连接,所述的显示屏和语音模块安装在热水瓶壳体的外表面,电源模块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源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稳压电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通过稳压电路与蓄电池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热水瓶底座由塑料层和橡胶层组成的圆台型底座,增加底座受力面积,使热水瓶更加稳定;橡胶层包括塑料层的结构可以使底座抗摔抗老化能力增强,防止因底座老化损坏造成的烫伤;同时连接片通过螺母将壳体和底座连接,增加了壳体和底座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螺母可拆卸,可随时更换瓶胆;温度传感器可以随时将水温数据传递出去,由显示屏显示水温,方便生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水瓶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水瓶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水瓶温度显示电路系统框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为:1.壳体;2.底座;3.瓶胆;4.填充层;5.塑料层;6.橡胶层;7.连接片;8.显示屏;9.温度传感器;10.控制器;11.语音模块;12.电源模块;13.太阳能电池板;14.稳压电路;15.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瓶胆3和底座2,壳体1和底座2通过螺纹连接,瓶胆3放置在壳体1内,底座2为圆台型,底座2由内层和外层组成,内层为塑料层5,外层为橡胶层6,橡胶层6厚度大于塑料层5的厚度。底座2为圆台型,增加底座2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怎加热水瓶的稳定性。同时底座2分为内层和外层,内层为塑料层,外层为橡胶层,橡胶层6的厚度大于塑料层5,由于橡胶的柔软特性,可以保护底座。

进一步的在瓶胆3和壳体1之间含有填充层4,填充层4材料为海绵。填充层4采用海绵材料,海绵具有吸水的特性,当瓶胆破裂后,海绵会迅速的吸收大量的热水,从而减少热水的流出和喷溅,减少烫伤。

进一步的填充层4通过胶水分别与瓶胆3外表面和壳体1的内表面粘接。使用海绵与瓶胆黏在一起,当瓶胆破碎时,海绵可以连接一些瓶胆碎片,防止碎片在热水瓶破裂的瞬间飞溅到人身上,造成身体的伤害。

进一步的壳体1和底座2具有螺纹孔,连接片7上有与螺纹孔对应的孔,螺母通过连接片将壳体1和底座2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通过连接片7将壳体1和底座2可拆卸固定在一起,增加壳体1和底座连接的稳定性,减少因底座2掉落造成的热水瓶爆裂。优选地连接片7的个数为4个,分别对称的分部在四个方位,从而紧固的固定壳体和底座。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源模块12、控制器10、温度传感器9、显示屏8、语音模块11,温度传感器9将感应的水温数据传递给控制器10,控制器10分别与显示屏8和语音模块11连接,所述的显示屏8和语音模块11安装在热水瓶壳体1的外表面,电源模块12与控制器10连接。控制器10接收温度传感器9传来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后控制显示屏8显示温度数据,同时控制语音模块播报当前的温度数据,通过显示屏实时提供水温数据,并给出语音播报,方便生活并可以实时查看水温。

进一步所述的电源模块12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3、蓄电池15、稳压电路1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13通过稳压电路14与蓄电池15连接。优选地,水温显示和语音播报所需要的电能通过太阳能提供,蓄电池为可充电电池,使用太阳能电池板13发电,并通过稳压电路14稳定输出电压,为蓄电池15充电,蓄电池为整个电路系统供电。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优选地放置在壳体外表面,稳压电路14和蓄电池15放置在壳体和瓶胆之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