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卫生的榨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6554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卫生的榨汁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榨汁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卫生的榨汁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榨汁机完成榨汁后需要人工直接用手拿出榨汁机构才能将碗体内的汁液导入其他碗体中,使用后需要将榨汁机构清理干净再能再次使用,因此操作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解决榨汁机构由于人工接触后需要再度清洗而导致装配麻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使用卫生的榨汁机,包括机座、碗体和榨汁机构;所述碗体位于机座的顶部,所述榨汁机构位于碗体内并可通过机座控制旋转;所述榨汁机构包含有一个榨汁座、过滤板、连接环和挡环;所述过滤板固定套接在榨汁座的底部,所述连接环的底部与过滤板的外边沿连接,顶部向上延伸到碗体的上方并与位于碗体上方的挡环连接,所述挡环的外侧还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布并向碗体外侧横向延伸的手持部,所述手持部的结构为一个平板。

上述的使用卫生的榨汁机中,所述连接环包含有若干个环形均布的汁液孔,所述汁液孔的形状为腰形孔。

上述的使用卫生的榨汁机中,所述碗体的底面设置有一个环壁,所述环壁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环形均布且横向的卡接板,所述机座的顶面设置有一个用于插接环壁的环槽,所述环槽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环形均布的卡接座,所述卡接座由一个横板和竖板组成,所述竖板位于横板的一端,且竖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横板和环槽的底面,所述竖板、环槽和横板之间形成一个卡接槽,所述环槽的底面还设置有一个上下移动的弹性升降轴;所述卡接板的一端插接在卡接槽内,另一端与弹性升降轴配合卡接。

上述的使用卫生的榨汁机中,所述手持部有4个。

上述的使用卫生的榨汁机中,所述弹性升降轴可弹性向上复位,并且还设置有一个使其下移的开关。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卫生的榨汁机,榨汁过程中的汁液不易飞溅到外侧,而且再取出榨汁机构时只要用手通过手持部直接取出即可,不会接触到榨汁机构的内部,所以无需清洗可再次使用,操作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榨汁机中无榨汁机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碗体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榨汁机中无榨汁机构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榨汁机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B-B的剖视图;

图中1为机座、2为碗体、3为环壁、4为卡接板、5为环槽、6为卡接座、7为竖板、8为横板、9为卡接槽、12为榨汁机构、13为榨汁座、14为过滤板、15为连接环、16为挡环、17为手持部、18为汁液孔、19为弹性升降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6所示的一种使用卫生的榨汁机,包括机座1、碗体2和榨汁机构12;所述碗体2位于机座1的顶部,所述榨汁机构12位于碗体2内并可通过机座1控制旋转;所述榨汁机构12包含有一个榨汁座13、过滤板14、连接环15和挡环16;所述过滤板14固定套接在榨汁座13的底部,所述连接环15的底部与过滤板14的外边沿连接,顶部向上延伸到碗体的上方并与位于碗体2上方的挡环16连接,所述挡环16的外侧还设置有4个周向均布并向碗体2外侧横向延伸的手持部17,所述手持部17的结构为一个平板。

具体的说,所述连接环15包含有若干个环形均布的汁液孔18,所述汁液孔18的形状为腰形孔。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卫生的榨汁机,榨汁过程中的汁液不易飞溅到外侧,而且再取出榨汁机构时只要用手通过手持部直接取出即可,不会接触到榨汁机构的内部,所以无需清洗可再次使用,操作非常方便。

如图1-图4所示,所述碗体2的底面设置有一个环壁3,所述环壁3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环形均布且横向的卡接板4,所述机座1的顶面设置有一个用于插接环壁3的环槽5,所述环槽5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环形均布的卡接座6,所述卡接座6由一个横板7和竖板8组成,所述竖板8位于横板7的一端,且竖板8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横板7和环槽5的底面,所述竖板8、环槽5和横板7之间形成一个卡接槽9,所述环槽5的底面还设置有一个上下移动的弹性升降轴19;所述卡接板4的一端插接在卡接槽9内,另一端与弹性升降轴19配合卡接。所述弹性升降轴19可弹性向上复位,并且还设置有一个使其下移的开关。

装配时,将碗体2的环壁3插接到环槽5内,然后碗体2旋转,使卡接板4插接到卡接槽9内固定即可,然后弹性升降轴19向上复位以顶住卡接板4使其不易松动即完成装配,取出碗体2时通过开关控制弹性升降轴19下移,使碗体2反旋转即可取出,此操作夹持碗体2的力道非常平稳,所以碗体2的汁液不易飞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