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水槽式清洗机的水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7792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用于水槽式清洗机的水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洗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水槽式清洗机的水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多种小型洗碗机已经上市,正逐渐进入普通家庭。为了节约空间,现已出现了不少水槽式的清洗机设计,将现有的水槽改装为清洗机,直接以水槽作为洗涤空间,一般都在水槽内腔底部设置一旋转喷臂,而水槽底板通常设有水循环组件以实现沥水功能、水加热及水泵对旋转喷臂的供水功能。但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的清洗机在水槽底部各个水循环组件的功能件分散安装,使洗碗机生产安装、售后维修有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成性好、安装空间更为节省、生产安装非常方便的用于水槽式清洗机的水循环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槽式清洗机的水循环装置,包括设于水槽内腔的旋转喷臂、水泵、加热器及沥水杯,所述的沥水杯的杯体沿竖向轴线Y固定于水槽底板的底部并通过沥水杯上端的开口与水槽内腔相连通,它还包括供加热器可拆卸的装设其内的第一安装部、供水泵安装的第二安装部及供旋转喷臂安装的第三安装部,所述的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及第三安装部均一体式设于所述的沥水杯的杯体的周边,且所述的沥水杯的杯体、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及第三安装部的各自内腔之间直接连通以形成连续的供给旋转喷臂的水流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水槽式清洗机的水循环装置将旋转喷臂、水泵、加热器等各功能件与沥水杯集成为一体,沥水杯的杯体的周边一体式设有供加热器可拆卸的装设其内的第一安装部、供水泵安装的第二安装部及供旋转喷臂安装的第三安装部,安装空间更为节省,生产安装非常方便。且沥水杯的杯体、加热器安装部、水泵安装部及供旋转喷臂安装的安装部的各自内腔之间直接连通以形成连续的供给旋转喷臂的水流道,既减少了用外接管路连接的密封难度,又可避免管路内积水,工作可靠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水槽式清洗机的水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水槽式清洗机的水循环装置的一体式沥水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水槽式清洗机的水循环装置的一体式沥水杯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水槽式清洗机的水循环装置的一体式沥水杯上的水位传感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水槽式清洗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水槽式清洗机的水循环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仰视)。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水槽式清洗机的水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水槽式清洗机的水循环装置的一体式沥水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水槽式清洗机的水循环装置的一体式沥水杯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水槽式清洗机的水循环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仰视)。

图1-6中: 1水槽、2旋转喷臂、3沥水杯、3.1杯体、3.1.1第一连接口、3.1.2通孔、3.2第一安装部、3.2.1第一连接通道、3.3第二安装部、3.3.1第二连接口、3.3.2第三连接口、3.4第三安装部、3.5旋转喷臂固定柱、3.6排水部、4加热器、5水泵、6过滤系统、7安装螺母、8集气盖、8.1集气腔、9排水器。

图7-10:2旋转喷臂、3沥水杯、3-1杯体、3-2第一安装部、3-2-1连接口Ⅲ、3-3第二安装部、3-3-1连接口Ⅰ、3-3-2连接口Ⅱ、4第三安装部、3-5旋转喷臂固定柱、3-6连接通道、4加热器、5水泵、6过滤系统、7安装螺母、9强排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4所示的一实施例中:

一种水槽式清洗机的水循环装置,包括设于水槽内腔的旋转喷臂2、水泵5、加热器4及沥水杯3,沥水杯3的杯体3. 1沿竖向轴线Y固定于水槽1的底板的底部并通过沥水杯3上端的开口与水槽1内腔相连通,它还包括供加热器4可拆卸的装设其内的第一安装部3.2、供水泵5安装的第二安装部3.3及供旋转喷臂2安装的第三安装部3.4,第一安装部3.2、第二安装部3.3及第三安装部3.4均一体式设于沥水杯3的杯体3.1的周边, 第一安装部3.2沿横向轴线X1一体式连接于沥水杯3的杯体3.1的一侧壁,且杯体3.1的一侧壁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安装部3.2的内腔直接相连通的第一连接口3.1.1。第二安装部3.3一体连接于第一安装部3. 2上,第一安装部3.2通过其轴向方向上继续向后延伸的连接通道3.2.1直接与第二安装部3.3相连通。第二安装部3.3及水泵5均沿竖向轴线Y设置,第二安装部3.3的内腔底部设有用于与水泵5的进水口相连通的第二连接口3.3.1,第二安装部3.3通过第二连接口3.3.1与第一安装部3.2的内腔相连通;且第二安装部3.3沿周向设有用于对水泵5的周向实现保持安装的限位周壁。第三安装部3.4一体连接于第二安装部3.3的一侧,且第三安装部3.4沿第二安装部3.3的外周的切线方向X2设置;第二安装部3.3的周壁开设有与第三安装部3.4的内腔相连通的第三连接口3.3.2;第三安装部3.4上设有沿竖向轴线Y设置的旋转喷臂固定柱3.5,第三安装部3.4及旋转喷臂固定柱3.5可谓一体式成型的,也可为先分体,再通过超声波焊接或胶水粘接等方式固定,且旋转喷臂固定柱3.5的中空内腔与第三安装部3.4的内腔相连通。且沥水杯3的杯体3.1→ 第一安装部3.2→第二安装部3.3→第三安装部3.4的各自内腔之间直接连通以形成连续的供给旋转喷臂的水流道。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3.3及水泵5均沿竖向轴线Y设置,这样,相当于水泵为俯卧安装,这种状态能使腔体内不会留存积水,避免洗碗机长时间不用也不会产生臭气和滋生细菌。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轴线X1及轴线X2呈小于等于90度的任一角度,这样,整个水循环装置的结构更为紧凑,可以留出更多的空间来布置超声波器及PCB板等。

在图7-10的另一些实施例中:

一种水槽式清洗机的水循环装置,包括设于水槽内腔的旋转喷臂2、水泵5、加热器4及沥水杯3,沥水杯3的杯体3-1沿竖向轴线Y固定于水槽1的底板的底部并通过沥水杯上3端的开口与水槽1内腔相连通,它还包括供加热器4可拆卸的装设其内的第一安装部3-2、供水泵5安装的第二安装部3-3及供旋转喷臂2安装的第三安装部3-4,第一安装部3-2、第二安装部3-3及第三安装部3-4均一体式设于沥水杯3的杯体3-1的周边,第一安装部3-2及第二安装部3-3分别一体式连接于沥水杯3的杯体3-1的相邻侧壁上,第一安装部3-2沿横向轴线XⅢ设置,第二安装部3-3及水泵3沿与竖向轴线Y相垂直(即与XⅢ相平行的轴线XⅠ)设置,杯体3-1的侧壁对应第二安装部3-3轴线的位置处设有连接口Ⅰ3-3-1,且连接口Ⅰ3-3-1与水泵5的进水口相连通。

第二安装部3-3靠近第一安装部3-2的一侧壁沿第二安装部3-3的外周的切线方向XⅡ处设有连通至第一安装部3-2的连接通道3-6,且连接通道3-6对应第二安装部3-3的侧壁开设有连接口Ⅱ3-3-2,连接通道3-6对应第一安装部3-2的侧壁处开设有连接口Ⅲ3-2-1。第三安装部3-4一体连接于第一安装部3-2的顶壁,第三安装部3-4沿竖向轴线Y设置,且第三安装部3-4上设有沿竖向轴线Y设置的旋转喷臂固定柱3-5,且旋转喷臂固定柱3-5的中空内腔与第一安装部3-2的内腔相连通。且沥水杯3的杯体3-1→第二安装部3-3→第一安装部3-2 →第三安装部3-4的各自内腔之间直接连通以形成连续的供给旋转喷臂2的水流道。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从杯体3-1先到水泵5,水泵5的出水口通过沿第二安装部3-3的外周的切线方向的连接通道3-6到达第一安装部内腔,水流搅动量大,从而水流和加热器更够更加充分的接触,加热管的能效大幅提高,旋转喷臂在某些洗涤阶段所需热水的效果也更好。

一些实施例中,旋转喷臂固定柱3.5的上端螺纹连接有旋转喷臂底座,且旋转喷臂底座的上部伸入水槽1内腔底部,旋转喷臂2通过套合在其下部的安装螺母7可相对转动地安装在旋转喷臂底座上,且安装螺母7和喷臂2之间通过沿周向设有的限位组件相对固定。

如图6所示的一些实施例中,沥水杯3底部的排水部3.6为自排水式,采用电磁阀或者牵引式的排水器9均可实现自动排水。

如图10所示的一些实施例中,沥水杯3底部的排水部为强排式,采用强排水装置9可实现自动排水。且该实施例适用于空间较小不足以实现自排水的安装场合。

如图4所示的一些实施例中,沥水杯3的杯体3.1另一侧的外壁沿竖向轴线Y方向设有长条形的集气盖8,集气盖8设有中空的集气腔8.1,沥水杯3的壁体靠近杯体3.1底部的位置处开设有用于与集气腔8.1相连通的通孔3.1.2;且集气盖8连接有用于通过集气室8.1内的空气压力来判断水位高度的水位传感器。集气盖8可采用超声波焊接或其他外挂的形式固定在杯体3.1的侧壁。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