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冲击防热量滞留的断桥铝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0730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型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冲击防热量滞留的断桥铝型材。



背景技术:

铝合金型材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建筑,装修及化学工业中已大量应用。其中在在建筑、装修领域中,为了提高其隔热性能,往往采用断桥铝结构,所谓断桥铝又叫隔热断桥铝型材,隔热铝合金型材,断桥铝合金,断冷热桥型材,断桥式铝塑复型材。它比普通的铝合金型材有着更优异的性能。然后现有的断桥铝结构在抗冲击、以及隔热、散热方面还有许多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耐冲击防热量滞留的断桥铝型材。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耐冲击防热量滞留的断桥铝型材,包括: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其中:

第一型材包括首尾依次相连并形成第一腹腔的第一壁板、第二壁板、第三壁板和第四壁板;

所述第一腹腔为矩形腔,第一腹腔内周面喷涂有隔热材料层;

所述第一壁板远离第一腹腔的一侧设有第一装配槽、第二装配槽,第一壁板靠近第一腹腔的一侧设有与第一壁板固定的第一加强构件、第二加强构件;所述第一加强构件位于第一装配槽靠近第二装配槽的一侧,第二加强构件位于第二装配槽的背面;

所述第三壁板靠近第一腹腔的一侧设有与第三壁板固定的第三加强构件、第四加强构件;

所述第二壁板上且位于第一壁板和第三壁板之间设有向第一腹腔方向凹陷的第一凹槽;

所述第四壁板远离第一腹腔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四壁板上且位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靠近第三壁板的一侧设有向第一腹腔方向凹槽的第二凹槽;

第二型材包括装配板,装配板的一侧设有第三卡槽、第四卡槽,所述第三卡槽与第一卡槽之间通过与二者匹配的第一隔热条彼此连接,第四卡槽与第二卡槽之间通过与二者匹配的第二隔热条彼此连接;装配板远离第三卡槽的一侧设有第二腹腔,其远离第四卡槽的一侧设有第三腹腔,所述第二腹腔、第三腹腔均为矩形腔,且第二腹腔、第三腹腔的内周面均喷涂有隔热材料层。

优选地,第一加强构件、第二加强构件、以及第三加强构件和第四加强构件均包括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所述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相对布置并在二者之间形成弧形卡槽。

优选地,还包括与弧形卡槽适配用于插入弧形卡槽的加强柱。

优选地,弧形卡槽的内周面设有沿弧形卡槽的轴心线方向竖直延伸的止动凹槽,止动凹槽设有多个,各止动凹槽沿弧形卡槽的槽腔环形均布。

优选地,加强柱的外周面设有沿其轴心线方向直线延伸的键条,键条的数量与止动凹槽的数量一致,且当加强柱与弧形卡槽装配时,各键条依次与各止动凹槽装配。

优选地,第一加强构件和第二加强构件中的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均与第一壁板一体成型。

优选地,第三加强构件和第四加强构件中的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均与第三壁板一体成型。

优选地,第一装配槽位于第二装配槽远离第二型材的一侧,第一装配槽远离第二装配槽一侧的外壁设有向远离第二装配槽方向水平延伸的扣板,扣板与第一壁板之间预留有间距形成扣槽,所述扣板靠近扣槽的一侧设有向扣槽方向凸起的凸起部。

优选地,第一装配槽远离第一壁板一侧的外壁设有向远离第一壁板方向水平延伸的挡板。

优选地,第三腹腔远离装配板一侧的外壁设有相对布置的L形板和平板。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第一壁板远离第一装配槽、第二装配槽的一侧设置第一加强构件、第二加强构件,并通过对第一加强构件和第二加强构件的位置进行设置,使其处于第一壁板的装配槽附近,以加大其受力点处的强度,以增强第一壁板的抗冲击能力,同理,在第三壁板上设置第三加强构件、第四加强构件,以增强第三壁板的抗冲击强度;通过在第二壁板、第三壁板上分别设置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并使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均第一腹腔的外侧向其内侧凹陷,以使第一壁板、第二壁板受力面发生改变,进而增强第一壁板、第二壁板的抗冲击能力。同时,通过在第三卡槽的背面设置第二腹腔、在第四卡槽的背面设置第三腹腔,从而可以有效阻挡热量的传递,且通过在第一腹腔、第二腹腔和第三腹腔的内部喷涂隔热涂料层,可以有效阻挡热量进入腹腔内部,以避免热量在腹腔内部滞留迟迟无法散去。因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耐冲击能力,且可以有效避免热量在型材内部滞留,使型材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耐冲击防热量滞留的断桥铝型材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耐冲击防热量滞留的断桥铝型材的结端面图。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耐冲击防热量滞留的断桥铝型材,包括: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其中:

第一型材包括首尾依次相连并形成第一腹腔1的第一壁板2、第二壁板3、第三壁板4和第四壁板5;所述第一腹腔1为矩形腔,第一腹腔1内周面喷涂有隔热材料层;所述第一壁板2远离第一腹腔1的一侧设有第一装配槽201、第二装配槽202,第一壁板2靠近第一腹腔1的一侧设有与第一壁板2固定的第一加强构件203、第二加强构件204;所述第一加强构件203位于第一装配槽201靠近第二装配槽202的一侧,第二加强构件204位于第二装配槽202的背面;所述第三壁板4靠近第一腹腔1的一侧设有与第三壁板4固定的第三加强构件401、第四加强构件402;所述第二壁板3上且位于第一壁板2和第三壁板4之间设有向第一腹腔1方向凹陷的第一凹槽301;所述第四壁板5远离第一腹腔1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四壁板5上且位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靠近第三壁板4的一侧设有向第一腹腔1方向凹槽的第二凹槽501。

第二型材包括装配板6,装配板6的一侧设有第三卡槽、第四卡槽,所述第三卡槽与第一卡槽之间通过与二者匹配的第一隔热条7彼此连接,第四卡槽与第二卡槽之间通过与二者匹配的第二隔热条8彼此连接;装配板6远离第三卡槽的一侧设有第二腹腔9,其远离第四卡槽的一侧设有第三腹腔10,所述第二腹腔9、第三腹腔10均为矩形腔,且第二腹腔9、第三腹腔10的内周面均喷涂有隔热材料层,第三腹腔10远离装配板6一侧的外壁设有相对布置的L形板13 和平板14。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壁板2远离第一装配槽201、第二装配槽202的一侧设置第一加强构件203、第二加强构件204,并通过对第一加强构件203和第二加强构件204的位置进行设置,使其处于第一壁板2的装配槽附近,以加大其受力点处的强度,以增强第一壁板2的抗冲击能力,同理,在第三壁板4上设置第三加强构件401、第四加强构件402,以增强第三壁板4的抗冲击强度;通过在第二壁板3、第三壁板4上分别设置第一凹槽301、第二凹槽501,并使第一凹槽301、第二凹槽501均第一腹腔1的外侧向其内侧凹陷,以使第一壁板2、第二壁板3受力面发生改变,进而增强第一壁板2、第二壁板3的抗冲击能力。同时,通过在第三卡槽的背面设置第二腹腔9、在第四卡槽的背面设置第三腹腔10,从而可以有效阻挡热量的传递,且通过在第一腹腔1、第二腹腔9和第三腹腔10的内部喷涂隔热涂料层,可以有效阻挡热量进入腹腔内部,以避免热量在腹腔内部滞留迟迟无法散去。因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耐冲击能力,且可以有效避免热量在型材内部滞留,使型材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构件203、第二加强构件204、以及第三加强构件401和第四加强构件402均包括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所述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相对布置并在二者之间形成弧形卡槽,弧形卡槽的内周面设有沿弧形卡槽的轴心线方向竖直延伸的止动凹槽,止动凹槽设有多个,各止动凹槽沿弧形卡槽的槽腔环形均布;各弧形卡槽内均设有加强柱(图中未画出),加强柱的外周面设有沿其轴心线方向直线延伸的键条,键条的数量与止动凹槽的数量一致,且当加强柱与弧形卡槽装配时,各键条依次与各止动凹槽装配。利用加强柱与弧形卡槽的配合可以有效加强整个型材机构的强度,提高其抗冲击能力,且弧形卡槽上的止动凹槽和加强柱上的键条的设置,可以二者装配的牢固性和紧固 性更强,更利用型材强度的提高。

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构件203和第二加强构件204中的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均与第一壁板2一体成型,以加强第一加强构件203和第二加强构件204与第一壁板2的整体性,进而进一步增强第一壁板2的抗冲击能力。

本实施例中,第三加强构件401和第四加强构件402中的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均与第三壁板4一体成型,以加强第三加强构件401和第四加强构件402与第三壁板4的整体性,进而进一步增强第三壁板4的抗冲击能力。

本实施例中,第一装配槽201位于第二装配槽202远离第二型材的一侧,第一装配槽201远离第二装配槽202一侧的外壁设有向远离第二装配槽202方向水平延伸的扣板11,扣板11与第一壁板2之间预留有间距形成扣槽,所述扣板11靠近扣槽的一侧设有向扣槽方向凸起的凸起部;第一装配槽201远离第一壁板2一侧的外壁设有向远离第一壁板2方向水平延伸的挡板12,扣槽与装配槽的配合可以增强装配后的牢固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