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作动筒和减振弹簧组成的专用减振装置作为乘坐支撑面的座椅。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软质座椅通常使用缓冲垫包裹织物、缓冲垫包裹皮革或弹簧加坐垫的方式达到减振的效果,当人体就坐后座椅的乘坐表面整体内凹从而增大人体乘坐的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座椅对人体的冲击力;本发明给出了另外一种具有相同乘坐效果,但是采用不同减振方法的座椅;座椅主体上使用一种特有的减振装置按照矩形阵列的方式安装组成的乘坐表面,并且乘坐表面的各个独立接触点会根据乘坐人的受力特点使减振装置产生相应的变形,从而更贴合于人体,使人体乘坐更加舒服,而且由于接触点是硬质材料,同时还能达到按摩和减缓疲劳的作用,由于座椅没有使用传统的织物或布料,外观可以做的很光滑、闪亮,使人耳目一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其减振方式不同于现有的座椅,采用的减振方法在达到好的减振效果的前提下使座椅同时具备按摩和减缓疲劳的作用,同时具备更加新颖的外观;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座椅由座椅主体、扶手、座椅专用减振装置、座椅支撑弯板、支柱、底座组成;在座椅的主体的靠背区域和底面区域按照矩形阵列的方式加工有多个减振装置的安装孔,所加工的安装孔的区域沿座椅中轴线对称,并且充满整个乘坐区域 ;减振装置由上作动筒、下作动筒、止动螺母、和减振弹簧组成,上作动筒和下作动筒同心,下作动筒外径和上作动筒内径产生配合关系,上作动筒套在下作动筒上,可以产生相对滑动,减振弹簧安装在上作动筒和下作动筒中间的空腔内,并且减振弹簧上端与上作动筒内部顶端相接触,减振弹簧下端与下作动筒底端相接触,并且通过止动螺母限定上作动筒和下作动筒防止二者脱开;减振装置由减振装置的安装螺母固定在座椅主体上,每一个安装孔对应安装一个减振装置,一把座椅的所有减振装置安装好以后就形成了按照矩形阵列排列的减振装置阵列,该减振装置组成的阵列顶端形成了一个相对平整的面,此平面就是座椅的乘坐表面;当人体乘坐时,会使不同受力点的减振装置的上作动筒受到不同力道的按压作用,各个独立的减振装置根据乘坐者不同接触点的施力大小而促使弹簧产生相应的压缩形变,此时上作动筒相对下作动筒产生向下的位移,于是整个减振装置被压缩,从而起到减振和承载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座椅的侧视图
图2是座椅的正视图
图3是座椅主体的示意图
图4是减振装置安装在座椅主体上的刨开示意图
图5是减振装置示意图
图6是减振装置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减振装置下作动筒示意图
图8是止动螺母刨开示意图
图中: 1.座椅主体,2.扶手,3.减振装置,4.座椅支撑弯板,5.支柱,6.底座,7.减振装置安装螺母,8.减振装置上作动筒,9.减振弹簧,10.止动螺母,11.减振装置下作动筒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座椅由座椅主体1、扶手2、减振装置3、座椅支撑弯板4、支柱5、底座6组成;扶手2通过安装螺母安装在座椅主体1的安装孔101中,座椅支撑弯板4的上部通过安装孔103与座椅主体1的下表面相连,座椅支撑弯板4的下部与座椅支柱5相连,支柱5与底座6相连。
如图3所示,座椅主体1优选使用金属材料加工而成,在座椅主体1的靠背区域和底面乘坐区域按照矩形阵列的方式加工有多个减振装置3的安装孔102,所加工的安装孔102的区域沿座椅中轴线对称,并且充满整个乘坐区域 。
如图5、6、7、8所示,减振装置3由上作动筒8、下作动筒11、止动螺母10、和减振弹簧9组成,上作动筒8和下作动筒11同心安装并且下作动筒11的外径和上作动筒8的内径产生配合关系,上作动筒8套在下作动筒11上,上作动筒8的内壁803与下作动筒11的外壁1105可以产生相对滑动,减振弹簧9安装在上作动筒8和下作动筒11组成的空腔内,并且减振弹簧9的上端与上作动筒8的内部顶端801相接触,减振弹簧9的下端与下作动筒11的底端1104相接触,止动螺母10通过螺纹安装在上作动筒8的底端,止动螺母10的底部凸台1001的口径小于下作动筒11的外表面1105的直径,因此,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当止动螺母10跟随上作动筒8相对于下作动筒11向上运动到止动螺母10的凸台上表面1002与下作动筒的止动面1102相贴合时,达到止动效果,减振装置3为伸长的极限状态,通过止动螺母10限定上作动筒8和下作动筒11的相对位置,防止二者脱开;下作动筒11的底部有一个排气孔1103,起到排气和限流的作用,下作动筒11的上端外表面有一个凹槽1101,此凹槽1101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上作动筒8和下作动筒11之间产生空气泄漏,促使空腔内空气只能通过排气小孔1103排出。
如图1、2、4所示,减振装置3的下端穿过座椅主体1的安装孔102由减振装置的安装螺母7固定在座椅主体1上,下作动筒11的下部平面1106紧贴着座椅主体1的上表面,每一个安装孔102对应安装一个减振装置3,一把座椅的所有减振装置3安装好以后就形成了按照矩形阵列排列的减振装置3的阵列,该阵列中减振装置3的顶端802组成了一个相对平整的面,此平面就是座椅的乘坐表面。
当人体乘坐时,会使不同位置的减振装置3的上作动筒8的顶端802受到不同力道的按压作用,各个独立的减振装置3根据乘坐者不同接触点的施力大小而促使减振弹簧9产生相应的压缩变形,此时上作动筒8相对于下作动筒11产生向下位移,上作动筒8的内表面803沿着下作动筒11的外壁1105向下滑动,并且作动筒空腔中的空气通过排气孔1103排出减振装置外,由于排气孔1103很小,同时也起到限流的作用,于是整个减振装置3被压缩,从而起到减振和承载的作用,当人起立时,由于减振弹簧9的弹性作用,减振装置3恢复初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