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机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搅拌机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人们家庭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到食物搅拌机,对需要搅拌的食物进行处理,使食物满足人们不同的食用需求。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3207815U一种食物搅拌机,包括设置在机座上用于盛装食物的杯子,该杯子内设置有可拆卸的发热盘组件,该发热盘组件包括发热盘、发热元件、控温元件和发热盘座,发热盘和发热盘座共同围成腔室,发热元件和控温元件设置在腔室内。发热元件通过设置在发热盘座上朝外伸出的正负电极与设置在机座内的供应电源导通。发热元件的一侧与发热盘相接,发热元件的另一侧与控温元件相接。控温元件贴附在发热元件的表面上。杯子内还设置有与搅拌刀相接的刀具座,该刀具座穿过发热盘组件后与锁紧旋钮相接,还包括安全锁定机构。上述现有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可拆卸清洗、可加热、安全性能好的特点,但其安全锁定机构是通过连杆来实现的,存在按压行程有限,容易因为零件的制造误差使得操作失灵,导致机器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搅拌机的控制装置,具有按压行程小但激发行程大的特点,可以忽视零件的制造误差,准确实现开关操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搅拌机的控制装置,该搅拌机包括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的搅拌杯,所述搅拌杯上安装有盖子,所述底座内安装有用于控制搅拌机工作的电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位于搅拌杯侧边的第一顶杆,位于底座侧边的第二顶杆,以及位于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之间的摆杆;所述第一顶杆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盖子处,所述第一顶杆的第二端抵接于所述摆杆的第一受力点;所述第二顶杆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电器开关处,所述第二顶杆的第二端抵接于所述摆杆的第二受力点;所述摆杆的第三受力点可旋转地铰接于搅拌杯上。本实用新型具有按压行程小但激发行程大的特点,可以忽视零件的制造误差,准确实现开关操作。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第一受力点与所述第三受力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受力点与所述第三受力点之间的距离。使第一受力点的移动间距被放大成第二受力点的移动距离,以较小的移动距离换取较大的移动距离,有效避免零部件因制造误差造成的配合不准的问题。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第一受力点位于所述第二受力点和第三受力点之间,在实现小位移换取大位移的同时,还可以节省机构占用空间。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第三受力点位于所述第一受力点和第二受力点之间,同样可以实现小位移换取大位移。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分别位于所述摆杆的两对侧,使第一顶杆的动作可以准确地经由摆杆传递至第二顶杆上,保证机构的传动无误。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第一受力点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顶杆的第二端配合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凸出方向与所述摆杆的长度方向交叉设置,使第一顶杆与摆杆的配合准确。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第二受力点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顶杆的第二端配合的凸杆,所述凸杆的凸出方向与所述摆杆的长度方向交叉设置,使第二顶杆与摆杆的配合准确。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第一顶杆上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用于驱使所述第一顶杆向所述盖子的方向移动,使第一顶杆可以随时回复到初始位置,避免第一顶杆滞留在靠近摆动杆的位置。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第二顶杆上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用于驱使所述第二顶杆向所述摆杆的方向移动,使第二顶杆可以随时回复到初始位置,避免第二顶杆滞留在靠近电器开关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机的控制装置,在盖子下方设置第一顶杆,在电器开关上设置第二顶杆,第一顶杆与第二顶之间通过摆杆传动连接,并且摆杆起到杠杆作用,使第一顶杆移动较小的距离,便可以使第二顶杆移动更大的距离。当用户盖上盖子时,将第一顶杆向下顶动,便可以通过第一顶杆、摆杆和第二顶杆的互相联动,将机器开关打开,使搅拌机可以正常运转。本实用新型通过较小的按压行程来激发较大的操作行程,达到控制搅拌机工作的目的,能完全忽视传动部件的制造误差,保证机器的正常工作和运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摆杆位置的放大图。
图中:1、底座;2、搅拌杯;3、盖子;4、电器开关;5、第一顶杆;6、第二顶杆;7、摆杆;8、第一受力点;9、第二受力点;10、第三受力点;11、第一复位弹簧;12、第二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搅拌机的控制装置,该搅拌机包括底座1和安装在底座1上的搅拌杯2,所述搅拌杯2上安装有盖子3,所述底座1内安装有用于控制搅拌机工作的电器开关4,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位于搅拌杯2侧边的第一顶杆5,位于底座1侧边的第二顶杆6,以及位于第一顶杆5和第二顶杆6之间的摆杆7;所述第一顶杆5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盖子3处,所述第一顶杆5的第二端抵接于所述摆杆7的第一受力点8;所述第二顶杆6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电器开关4处,所述第二顶杆6的第二端抵接于所述摆杆7的第二受力点9;所述摆杆7的第三受力点10可旋转地铰接于搅拌杯2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搅拌机的控制装置,在盖子3下方设置第一顶杆5,在电器开关4上设置第二顶杆6,第一顶杆5与第二顶杆6之间通过摆杆7传动连接,并且摆杆7起到杠杆作用,使第一顶杆5移动较小的距离,便可以使第二顶杆6移动更大的距离,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受力点8至第三受力点10的距离小于第二受力点9至第三受力点10的距离。当用户盖上盖子3时,将第一顶杆5向下顶动,便可以通过第一顶杆5、摆杆7和第二顶杆6的互相联动,将电器开关4打开,使搅拌机可以正常运转。本实用新型通过较小的按压行程来激发较大的操作行程,达到控制搅拌机工作的目的,能完全忽视传动部件的制造误差,保证机器的正常工作和运转。
所述第一受力点8与所述第三受力点10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受力点9与所述第三受力点10之间的距离。使第一受力点8的移动间距被放大成第二受力点9的移动距离,以较小的移动距离换取较大的移动距离,有效避免零部件因制造误差造成的配合不准的问题。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受力点8位于所述第二受力点9和第三受力点10之间,在实现小位移换取大位移的同时,还可以节省机构占用空间,或者所述第三受力点10位于所述第一受力点8和第二受力点9之间,同样可以实现小位移换取大位移。所述第一顶杆5和第二顶杆6分别位于所述摆杆7的两对侧,使第一顶杆5的动作可以准确地经由摆杆7传递至第二顶杆6上,保证机构的传动无误。
所述第一受力点8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顶杆5的第二端配合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凸出方向与所述摆杆7的长度方向交叉设置,使第一顶杆5与摆杆7的配合准确。所述第二受力点9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顶杆6的第二端配合的凸杆,所述凸杆的凸出方向与所述摆杆7的长度方向交叉设置,使第二顶杆6与摆杆7的配合准确。
所述第一顶杆5上设有第一复位弹簧11,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1用于驱使所述第一顶杆5向所述盖子3的方向移动,使第一顶杆5在所述盖子3打开后可以回复到初始位置,避免第一顶杆5滞留在靠近摆杆7的位置。第二顶杆6上设有第二复位弹簧12,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2用于驱使所述第二顶杆6向所述摆杆7的方向移动,使第二顶杆6在所述盖子3打开后可以回复到初始位置,避免第二顶杆6滞留在靠近电器开关4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搅拌机,用户在盖上盖子3后,盖子3会将第一顶杆5向下顶动,第一顶杆5便会顶动摆杆7,使摆杆7绕第三受力点10的铰接处转动,摆杆7的第二受力点9便会将第二顶杆6向下顶动,这样第二顶杆6会将电器开关4顶动,使电器开关4打开搅拌机的电源,使搅拌机可以正常工作。摆杆7相当于杠杆,当第一顶杆5使摆杆7摆动一个角度时,由于第一顶杆5与摆杆7上铰接点之间的距离短,而第二顶杆6与摆杆7上铰接点之间的距离长,因此摆杆7产生同样摆动时,第一顶杆5划过的弧线短,第二顶杆6划过的弧线较长,这样便实现第一顶杆5以较小的位移,换取到第二顶杆6较大的位移,让小的操作行程实现大的操作行程。当用户打开盖子3后,第一顶杆5在第一复位弹簧11的作用下向上复位,第二顶杆6在第二复位弹簧12的作用下向上复位,同时带动摆杆7复位,第二顶杆6离开电器开关4,使电器开关4断开,搅拌机便不会运转,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