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方向调节的公共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1724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多方向调节的公共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椅子,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安装在户外、公园和广场等区域的多方向调节座椅,属于椅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便于人们生活的所使用的生活设施也在不断随之改变,以便使它们能够达到人们日常所需的要求。其中,公共座椅作为公共建设所需的必要基础设施之一,它主要是为了向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和休息的场所。目前,现有的公共座椅大多为固定式的长排座椅,虽然它能够满足于人们休息的需求,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落座人员大多为互不相识的路人,在使用该种座椅时,不可避免的会在相互之间留有较大的间隔空隙,使公共座椅的使用率降低,造成了公共座椅的资源浪费。另外,现有安装在户外的公共座椅,大多不具有警示功能,一但,夜晚来临,由于环境昏暗,人们视线受阻,极易出现人员冲撞座椅的情况发生,从而造成人员损伤,发生不可预料的危险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多方向调节的公共座椅,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具有一定的警示功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具有多方向调节的公共座椅,包括支撑架、上轴、下轴和座椅;所述支撑架为两个,固定在地面上;所述上轴和下轴分别安装在支撑架的上下两端;所述座椅的弯曲端通过固定架与上轴套固接;所述上轴套与上轴装配;所述座椅两端通过支撑限位机构与下轴装配;所述座椅的椅背和椅座为相同结构,其横截面均为弧形;所述座椅的侧面还设有警示灯,所述警示灯由控制电路控制。

上述具有多方向调节的公共座椅,所述支撑限位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和限位轴套;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通过螺栓铰接后,其两端分别与椅座和限位轴套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通过螺栓铰接后,其两端分别与椅背和限位轴套的底端连接;所述限位轴套内壁的上、下两端设有相互错开的限位卡块;所述限位卡块与设置在下轴上的限位卡条相配合;所述限位卡条分别设置在下轴的上下两端;所述限位轴套套接在下轴上。

上述具有多方向调节的公共座椅,所述控制电路包括CPU、红外传感器、光敏传感器、三极管、继电器控制线圈、电位器、电阻、蓄电池和LED灯;所述红外传感器与CPU的P1.0端连接;所述光敏传感器与CPU的P1.1端连接;所述CPU的P2.0端与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继电器控制线圈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线圈另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经电位器和电阻后与继电器常开触点一端连接,负极经LED灯后与继电器常开触点另一端连接。

上述具有多方向调节的公共座椅,增设蓄能部分;所述蓄能部分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DC-DC升压芯片;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椅背和椅座的背面;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经DC-DC升压芯片后与蓄电池连接。

上述具有多方向调节的公共座椅,所述LED灯设置为多个,分别均布在座椅侧面和支撑架上。

上述具有多方向调节的公共座椅,增设腰托,所述腰托为弧形结构,设置在椅背与椅座的交汇处。

本实用新型将传统固定式的长排公共座椅,改为多个独立座椅组成的公共座椅,并通过座椅上的轴套与上轴和下轴构成轴套配合,实现了对座椅的横向移动,使落座人员可以自由调节相邻间的座椅间距,避免不熟悉人员间的相互干扰问题,以解决传统座椅所出现的座椅资源浪费的问题。而且,在横向移动的基础之上,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座椅翻转的功能,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使落座人员可以自由的调节落座位置,最大化的实现对公共座椅的利用。另外,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夜晚因视线受阻,而造成人员冲撞公共座椅的事故发生,特设有LED灯,用于对过往的行人及车辆进行警示,而且,它在控制电路的作用下,只会在夜晚发出光亮,并且会随着人员与座椅之间的间距,发出不同程度的亮光(及人员与座椅之间的间距越小,发出的灯光越亮),能够人性化的提出警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便捷,较以往传统的公共座椅相比,具有座椅自由调节和翻转的功能,能够进一步的满足人们的日常所需,而且,本实用新型中的警示装置,并不需其它电源的接入,只需利用座椅上的太阳能发电板,即可供于警示装置实用,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未按比例画出)

图3为图2的B部局部放大示意图;(未按比例画出)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原理图。

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支撑架、2.座椅、3.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 5.第三支撑杆、6.第四支撑杆、7.限位轴套、8.上轴、9.下轴、10.上轴套、11. 固定架、12.LED灯、13.椅背、14.椅座、15.腰托、16.DC-DC升压芯片、17.太阳能电池板、18.限位卡块、19.限位卡条、HY、红外传感器、GM、光敏传感器、 J、继电器控制线圈、Q.三极管、J-1.继电器常开触点、R.电阻、W.电位器、E、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2、3和图4,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架1、上轴8、下轴9和座椅 2;所述支撑架1为两个,固定在地面上,用于支撑上轴和下轴;所述上轴8和下轴9分别安装在支撑架1的上下两端;所述座椅2的弯曲端通过固定架11与上轴套10固接;所述上轴套10与上轴8装配;所述座椅2两端通过支撑限位机构与下轴9装配;所述座椅2的椅背13和椅座14为相同结构,其横截面均为弧形;所述座椅2的侧面还设有LED灯12,所述LED灯12由控制电路控制。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支撑限位机构用于对座椅进行支撑和限位,防止座椅出因具有翻转功能而造成的支撑力不足等问题;所述支撑限位机构为两套设置,分别固定在座椅的左右两端;所述支撑限位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 4、第三支撑杆5、第四支撑杆6和限位轴套7;所述第一支撑杆3与第二支撑杆4通过螺栓铰接后,其两端分别与椅座14和限位轴套7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5与第四支撑杆6通过螺栓铰接后,其两端分别与椅背13和限位轴套 7的底端连接;所述限位轴套7内壁的上、下两端设有相互错开的限位卡块18;所述限位卡块18与设置在下轴9上的限位卡条19相配合;所述限位卡条19分别设置在下轴9的上下两端;所述限位轴套7套接在下轴9上。为了使座椅更为符合人员落座,还增设有腰托15,用于对落座人员的腰部进行支撑。所述腰托15为弧形结构,设置在椅背13与椅座14的交汇处

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电路包括CPU、红外传感器HY、光敏传感器GM、三极管Q、继电器控制线圈J、电位器W、电阻R、蓄电池E和LED灯12;所述红外传感器HY与CPU的P1.0端连接,用于检测人员及车辆与座椅之间的距离,从而自动调整LED灯的灯亮程度;所述光敏传感器GM与CPU的P1.1端连接,用于对外界光亮检测,即使LED灯只有在夜晚时才能够变亮;所述CPU的P2.0端与三极管Q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继电器控制线圈J 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线圈J另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蓄电池E的正极经电位器W和电阻R后与继电器常开触点J-1一端连接,负极经LED灯12后与继电器常开触点J-1另一端连接。所述电位器用于对光亮程度进行控制。所述LED灯 12设置为多个,分别均布在座椅2侧面和支撑架1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为了进一步增加对资源的利用率,特增设蓄能部分,用于对LED灯供能,使其无需在接通其他设备电源。所述蓄能部分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7和DC-DC升压芯片16;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7安装在椅背13和椅座14 的背面;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7的输出端经DC-DC升压芯片16后与蓄电池E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