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0059发布日期:2018-09-18 20:02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具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座椅是一种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的坐具,主要用于办公或者休息用途。现有的座椅大多不够舒适,主要体现在靠背处与人体贴合性较差,设计也不符合现在人体工程学,使用起来不够舒适。

因此,有的设计方案采用将座椅靠背,尤其是腰部的海绵内衬加厚,或者使其发泡更加厚实以提高舒适感,但是一味的增大海绵的厚度,并不能给腰部有力的支撑,并且时间稍长,海绵就容易发生变形,失去对腰部的支撑。

如何根据人体工学设计原理,使坐在座椅上的使用者工作时,头部得到人体的视觉、重量、身体坐姿和角度各方面的有效配合,提供一种既能有力提供腰部和背部支撑,又可避免腰部支撑变形的座椅,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按照人机学原理设计,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座椅上的使用者工作时对应的头部、背部和腰部与人体的视觉、重量、身体坐姿及角度各方面有效配合,使用起到舒适可靠的座椅。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座椅,包括底座、座撑架、座垫、扶手和靠背,座垫安装于座撑架上侧,两个扶手相对称的设置于座垫的两侧并且连接于座撑架两侧,靠背设置于座垫后端上部并与座撑架连接,底座设置于坐垫的下方;所述底座上侧设有座撑架底端连接便于调节座撑架上座垫高度来减少高低不适对坐椅者腿部造成的压迫及促进坐椅者腿部血液循环的气压棒杆;所述靠背由背骨框架、海绵体和面罩组成,所述背骨框架呈钝角状且相对于坐椅者腰部凸出便于使用者整个背部得到放松的仿生框体,背骨框架的两侧边框之间连接有分别用于缓解人体腰部和背部压力具有一定回弹性的橡皮筋;

所述海绵体采用发泡工艺一体平滑成型的包裹于背骨框架和橡皮筋外围,在海绵体对应的人体腰部处形成向外侧凸出的仿生弧形体,在海绵体对应的人体背部处纵横凹陷形成多个向内侧凸出便于人体背部触接及透气通风的仿生凸体;

所述面罩紧贴的包裹于海绵体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座撑架底侧还设有便于控制底座上侧的气压棒杆升降和\或控制靠背及座垫一体多段的同步后仰角度调节及定位锁定的控制手柄。

优选地,所述座撑架底侧还设有便于控制底座上侧的靠背及座垫同步倾仰角度松紧度的控制旋钮。

优选地,所述扶手为相对于座撑架具有左右滑动来宽度调整和\或上下滑套升降来高度调整的升降扶手。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还包括多个周向均匀分布便于平稳放置的椅脚和每个椅脚末端连接有便于整个椅体移动的脚轮。

优选地,所述面罩采用PU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海绵体的厚度为28mm,海绵体上对应的仿生凸体边缘纵横凹陷处的厚度为6mm。

优选地,所述海绵体的外边缘采用平滑的弧度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利用人体工学,使坐在座椅上的使用者工作时,头部得到人体视觉、重量、身体坐姿和角度各方面的有效配合,特别是靠背,由背骨框架、海绵体和面罩组成,背骨框架呈钝角状且相对于坐椅者腰部凸出便于使用者整个背部得到放松的仿生框体,背骨框架的两侧边框之间连接有分别用于缓解人体腰部和背部压力具有一定回弹性的橡皮筋;同时,海绵体采用发泡工艺一体平滑成型的包裹于背骨框架和橡皮筋外围,在海绵体对应的人体腰部处形成向外侧凸出的仿生弧形体,在海绵体对应的人体背部处纵横凹陷形成多个向内侧凸出便于人体背部触接及透气通风的仿生凸体;既能有力提供腰部和背部支撑,又可避免腰部支撑变形。

另外,座撑架底侧还设有控制手柄和控制旋钮,控制手柄控制底座上侧的气压棒杆升降、控制靠背及座垫一体多段的同步后仰角度调节及定位锁定,实现靠背及座垫在55°~90°的范围内同步倾仰,控制靠背及座垫在4个档位之间切换后的后仰锁定,且每个档位跨度为12度左右,有效根据个人需要调节合适的倾仰角度;对应的控制旋钮控制靠背及座垫同步倾仰角度松紧度,在对应的档位内实现靠背弹性协调适用,呵护腰椎的同时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靠背的局部剖视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座椅,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座1、座撑架2、座垫3、扶手4和靠背5,座垫3安装于座撑架2上侧,两个扶手4相对称的设置于座垫3的两侧并且连接于座撑架2两侧,靠背设置于座垫3后端上部并与座撑架2连接,底座1设置于坐垫3的下方;底座1上侧设有座撑架2底端连接便于调节座撑架2上座垫3高度来减少高低不适对坐椅者腿部造成的压迫及促进坐椅者腿部血液循环的气压棒杆1c,底座1上还包括五个周向均匀分布便于平稳放置的椅脚1b和每个椅脚1b末端连接有便于整个椅体移动的脚轮1a;其中,扶手4为相对于座撑架2具有左右滑动来宽度调整和上下滑套升降来高度调整的升降扶手。

继续如图1和图2所示,靠背5由背骨框架50、海绵体51和面罩(图中未示)组成,该背骨框架50呈钝角状且相对于坐椅者腰部凸出便于使用者整个背部得到放松的仿生框体,背骨框架50的两侧边框之间对应的腰部和背部分别连接有两条用于缓解人体腰部和背部压力且具有一定回弹性的橡皮筋52;海绵体51采用发泡工艺一体平滑成型的包裹于背骨框架50和橡皮筋52外围,且海绵体51的外边缘采用平滑的弧度处理;在海绵体51对应的人体腰部处形成向外侧凸出的仿生弧形体510,在海绵体51对应的人体背部处纵横凹陷形成多个向内侧凸出便于人体背部触接及透气通风的仿生凸体511,该海绵体的整体厚度为28mm,对应的仿生凸体边缘纵横凹陷处的厚度为6mm;采用PU材料制成的面罩紧贴的包裹于海绵体51外表面。

另外,如图1所示,在座撑架2底侧还设有便于控制底座上侧的气压棒杆1c升降和控制靠背5及座垫3一体多段的同步后仰角度调节及定位锁定的控制手柄20,在座撑架2底侧还设有便于控制底座1上侧的靠背5及座垫3同步倾仰角度松紧度的控制旋钮21。

由于座撑架2底侧设有控制手柄20和控制旋钮21,控制手柄20控制底座1上侧的气压棒杆1c升降、控制靠背5及座垫3一体多段的同步后仰角度调节及定位锁定,实现靠背5及座垫3在55°~90°的范围内同步倾仰,控制靠背5及座垫3在4个档位之间切换后的后仰锁定,且每个档位跨度为12度左右,有效根据个人需要调节合适的倾仰角度;对应的控制旋钮21控制靠背5及座垫3同步倾仰角度松紧度,在对应的档位内实现靠背弹性协调适用,呵护腰椎的同时更加舒适。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