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真空杯的杯盖、真空杯与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2473发布日期:2018-08-28 22:36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食物保存与处理领域,尤其涉及用于真空杯的杯盖、真空杯与料理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对食物尤其是饮品(比如,果汁、豆浆、花生奶等)的保存有了更高要求。由于具备优良的密封性能和保温性能,真空杯日益成为消费者较普遍的选择。

已有一些真空杯开始配备抽真空泵,通过抽真空泵抽取杯体内的气体,以使真空杯内的饮品长时间保鲜。但是,上述具备抽真空功能的真空杯损坏和维修的几率较高。

发明人(们)发现,真空杯损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真空杯内液面维持在高位时,用户仍开启抽真空泵,导致液体进入并损坏抽真空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用于真空杯的杯盖、真空杯与料理机,其能够在真空杯内液面处于高位时,有效防止抽真空泵的开启,从而避免或降低抽真空泵的损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真空杯的杯盖。所述杯盖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一具有开口的空间,用以配接所述真空杯的杯体;

抽真空泵,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以抽取真空杯内的气体;

两个防溢探头,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防溢探头包括金属探针,所述金属探针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空间内。

可选的,所述杯盖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过滤筛网,所述过滤筛网位于所述抽真空泵的上游,被抽真空泵抽取的气体通过所述过滤筛网方可进入所述抽真空泵;

所述过滤筛网的下表面高于所述两个防溢探头的金属探针的下表面。

可选的,所述过滤筛网的下表面与两个金属探针下表面的高度差均不小于3毫米。

可选的,所述两个防溢探头的金属探针的下表面在高度方向上平齐。

可选的,所述两个防溢探头的金属探针的下表面均高于所述壳体的下表面。

可选的,所述两个防溢探头的金属探针的下表面与所述壳体的下表面的高度差均不小于2毫米。

可选的,所述杯盖还包括:

电池,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来为所述抽真空泵提供电源;

开关按键,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开关按键的一端自所述壳体露出,供用户按压操作,另一端伸向所述壳体内部;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一面朝向开关按键,另一面朝向抽真空泵;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开关按键的运动路径上,并可随所述开关按键运动,实现与所述抽真空泵的接触与分离,进而实现所述电池对所述抽真空泵的供电与断电。

可选的,所述两个防溢探头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真空杯。所述真空杯包括:

如前面所述的杯盖;

杯体,所述杯体与所述杯盖共同围成一密封的腔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料理机。所述料理机包括:

底座,设置有食物加工器具;

杯体,设置有一具有开口的空腔;

如前面所述的杯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杯盖,具有抽真空泵,可在用户需要时抽取真空杯内的气体,改善真空杯内饮品的保鲜度;还具有两个防溢探头,可监测真空杯内饮品的液面,并可在液面过高(液面接触到两个防溢探头)时,强制终止抽真空泵的运转或使抽真空泵不能够启动、开始运转,从而可有效防止饮品进入、损坏抽真空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真空杯与料理机,具有如前面所述的杯盖,因而同样可在用户需要时改善真空杯内饮品的保鲜度,并有效防止饮品进入、损坏抽真空泵。

附图说明

图1至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真空杯的结构图;

其中:图1是真空杯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解除组装后的杯体与杯盖的立体图,图3是杯盖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4是杯盖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真空杯的剖视图,图6是真空杯的一个工作状态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料理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真空杯的立体组合图。真空杯100整体可大体呈圆筒形,包括杯体40与杯盖20。杯体40与杯盖20共同围成一密闭的腔体,该腔体可用来盛载液体,比如水、果汁等。需要时,该腔体也可用来盛放水果、黄豆等,作为加工水果、黄豆的容器。

杯体40的表面可设置防滑结构,以方便用户握持。该防滑结构可以是圆弧形表面上的平形条42,该平形条42的长度方向可与杯体40的长度方向大体相同;也可以是杯体表面的凹凸结构。杯体40的底部可设置底座44,以方便真空杯100平稳放置在桌面、柜台等。

杯盖20的表面可设置泵控制键,以对设置在杯盖20内的抽真空泵37(参图4与图5所示)进行控制。该泵控制键可以是如图中所示的开关按键31。开关按键31被按下后,抽真空泵启动,并开始抽离真空杯100腔体内的空气。较高的真空度有利于真空杯100内液体的保存。以果汁为例,真空度的提高可明显改善它的保鲜。

杯盖20的表面还可设置指示灯25,以显示抽真空泵的状态。比如,抽真空泵启动时,指示灯25亮起;抽真空泵工作终止,指示灯25熄灭。

杯盖20的表面还可设置充电接口27,用来为设置在杯盖20内的电池35(参图4所示)充电。该电池可为真空杯100的所有电子元件,比如抽真空泵、指示灯25,提供电源支持。充电接口27与开关按键31、指示灯25等均可设置在杯盖20的侧壁。

一用于控制泄压装置90(参图5所示)开启和关闭的开关按键91可设置在杯盖20的顶壁。被抽真空后,真空杯内外的气压差值较大,通常难以将杯盖20自杯体40移除。用于泄压装置的开关按键91被按下后,腔体与外界大气环境相连通,真空杯的低压或真空环境被打破,杯盖20可容易地自杯体40移除。

图2是图1杯体与杯盖解除组装后的立体图。杯体40的上端可设置有插入部46,插入部46的宽度较小,插入部46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461。对应的,杯盖20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221(参图3所示)。利用外螺纹461与内螺纹221,可将杯体40的插入部46旋入杯盖20内,实现两者的安装与锁定。杯盖20与杯体40的结合处可设置密封圈26(参图4与图5所示),以增强真空杯的密封性。

图3是图2杯盖另一视角的立体图。杯盖20包括壳体21,壳体21勾勒出杯盖20的整体外形轮廓。壳体21内部形成有一具有开口的空间28,用以配接杯体40的插入部46。

壳体21内可设置过滤筛网62。抽真空泵向外抽气的过程中,真空杯内的气体会先通过过滤筛网62,之后进入抽真空泵,最后由抽真空泵排至大气环境。过滤筛网62可将较大的固体颗粒,比如,果粒等,拦截在抽气通道之外,防止它们进入并损害抽真空泵。

杯盖20内设置有两个防溢探头51,用来探测真空杯的液面是否到达满溢位置。液面到达满溢位置时,液面会同时接触到两个防溢探头51,从而被监测到。当确定液面已到达满溢位置后,抽真空泵会被设定为不可开启或被强制关闭,从而可防止抽真空泵将液体吸入。

防溢探头51的主要功能部件是金属探针511。金属探针511的表面可包裹绝缘材料512。

图4是图3杯盖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1真空杯的剖视图。图6是图1真空杯的一个工作状态图。

如图4至图6中所示,杯盖20的壳体21包括相互配合的杯口盖24与顶盖22。其中,杯口盖24构成壳体21侧壁或侧表面的主要部分,顶盖22构成壳体21顶壁或顶表面的主要部分。

杯口盖24包括一体形成的侧壁242与横梁244。两个防溢探头51、密封圈26、过滤筛网62、一单向阀63、一单向阀支架632等均安装在横梁244上。用以打破真空杯内的真空环境的泄压装置90安装在顶盖22的顶壁上。

用于抽真空泵的开关按键31安装在杯口盖24的侧壁上。开关按键31的一端自杯口盖24露出,供用户按压操作,另一端伸向位于壳体21内部的一电路板33。

电路板33的一面朝向开关按键31,另一面朝向抽真空泵37。电路板33的具体类型可以是印刷电路板(PCB)。电路板33可作为杯盖20甚至是整个真空杯的主板(mainboard),大部分的电子元件都可集成在它上面。电池35可安装在电路板33上,并与电路板33电性连接。电路板33设置在开关按键31的运动路径上,并可随开关按键31运动。

开关按键31按下后,电路板33随之向内移动,接触抽真空泵37的正负触点372,使得电路板33上的电池35与抽真空泵37导通。由于电池35的供电,抽真空泵37开始运转。开关按键31复位后,电路板33随之向外移动,与抽真空泵37的正负触点372脱离。抽真空泵37被断电,停止运转。

两个防溢探头51可分别通过导线53与电路板33电性连接。真空杯的液面到达满溢位置时,两个防溢探头51均电性接触液面。液面、两个防溢探头51以及电路板33构成一个通路,从而会有电流产生。该电流可称为防溢电流。在监测到该防溢电流后,抽真空泵37会被强制关闭,即使开关按键31仍处于按下状态。

防溢探头51顶端的外表面上可设置外螺纹,杯盖20的横梁244上可设置探头安装孔,该探头安装孔的内表面可设置内螺纹,通过该外螺纹与内螺纹可将防溢探头51安装在横梁244上。并可利用螺母55将它们进一步锁紧。防溢探头的固定方式不局限于此。比如,可将防溢探头一体形成在横梁上。

过滤筛网62位于抽真空泵37的上游,被抽真空泵37抽取的气体通过过滤筛网62方可进入抽真空泵37。气体中较大的固体颗粒,比如,果粒等,会被过滤筛网62拦截在抽气通道之外,从而可防止固体颗粒进入并损害抽真空泵。过滤筛网62可由滤网621与安装环623两部分组成。其中,滤网621具有上述过滤作用,安装环623用于将整个过滤筛网62安装固定在横梁244。

横梁244的中央区域向外突出形成一环形的突出部2442,该突出部2442的外表面可形成卡扣结构,比如凸块。过滤筛网62的安装环623嵌套在突出部2442的环形外表面,突出部2442的凸块与安装环623内表面上的配合结构啮合,以将两者锁定。环形突出部2442的内部形成有贯穿横梁244的气体通道P11与P21。

单向阀63与单向阀支架632可设置在环形突出部2442的气体通道P11上。单向阀63允许真空杯内的气体排出,但不允许外界气体自该气体通道P11进入真空杯。这使得,即便抽真空泵37停止运转,真空杯内的真空环境依然被维持。单向阀支架632用于将单向阀63安装在环形突出部2442内。

气体通道P11的出气端可通过一密闭的气体通道P13连通至抽真空泵37的进气端。抽真空泵37的出气端可通过一密闭的气体通道P15以及设置在顶盖22顶壁上的开口225与外界大体环境连通。

过滤筛网62的下表面(尤其是滤网621的下表面)可高于两个防溢探头51的金属探针511的下表面,以防止液面的满溢位置被设定得过高。两个防溢探头51的金属探针511的下表面可在高度方向上平齐。过滤筛网62的下表面与两个金属探针511下表面的高度差H2可被设定为均不小于3毫米。

两个防溢探头51的金属探针511的下表面均可高于壳体21的下表面。一方面可防止液面的满溢位置被设定得过低,另一方面也可使得壳体21的侧壁对防溢探头51具备一定程度的物理防护作用。两个防溢探头51的金属探针511的下表面与壳体21的下表面的高度差H1可均不小于2毫米。金属探针511中轴线到过滤筛网62外表面的距离L1可被设置为不小于5毫米。

环形突出部2442内的气体通道P21可与泄压装置90相连通。本实施例中的泄压装置90主要具有两方面的功能:功能一(压力指示功能)、显示真空杯内的气压状态;功能二(泄压功能)、将真空杯与外界大气环境连通,以解除真空杯的真空状态。泄压装置90可包括开关按键91、接头92、密封圈93、压力指示部94与固定架99等多个部件。

气体通道P21上方的进出气端可通过一密闭的气体通道P23连通至接头92的内部空间。接头92的该内部空间又与压力指示部94内的压力指示孔道P25连通。压力指示孔道P25内气体的压强大体与杯体40内气体压强相等,因而,压力指示部94通过探测压力指示孔道P25内的气体即可获知真空杯内的压强或压强范围。

需要泄压时,可按下开关按键91。位于固定架99与接头92接合处的密封圈93随开关按键91向下运动,使得密封圈93不再对固定架99与接头92有密封作用,从而接头92的内部空间可与上方的空间97相连通。通过该空间97,真空杯杯体内的气体最终可与外界大体环境连通。进而,可容易将杯盖20自杯体40上移除。

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料理机的立体图。料理机200可包括如前面实施例所描述的杯盖20、如前面实施例所描述的杯体40以及底座80。

底座80内部或上方可设置一食物加工器具。该食物加工器具可以是液体加热装置、食物破壁装置与搅拌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对应的,料理机可以是豆浆机、榨汁机、搅拌机或破壁料理机等。

底座80上设置有一具有开口的杯体安装部84,杯体安装部84的内表面可设置有内螺纹。通过该内螺纹与杯体40插入部46上的外螺纹461,可将杯体40安装在底座80上。启动食物加工器具,可将杯体40内的食材(比如,水果、黄豆、花生等)和/或液体(比如,牛奶等)加工成所需的饮品(比如,果汁、豆浆等)。

加工完成后,可将盛有饮品的杯体40自底座80上移除。需要较长时间保存或较长距离运输该饮品时,可将杯盖20安装在盛有饮品的杯体40上,并利用杯盖20内的抽真空泵抽取杯体内的气体,使饮品更好地被保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