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风险评估分值床头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9514发布日期:2018-12-14 22:09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可调式风险评估分值床头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式风险评估分值床头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每天需要多方位地对每一位病人进行评估,筛选出各类高危人群,以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实际中常使用风险评估分值来评估病人的风险状态,比如按照分值将病人分成高危、中危和低危。护理人员可以根据风险评估分值快速识别病人的风险等级,进而采取相适应的护理和预防策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式风险评估分值床头显示装置,能便捷地设定示数,使护理人员快速识别病人的风险状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可调式风险评估分值床头显示装置,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且能够转动的第一旋盘、第二旋盘、第一齿轮盘和第二齿轮盘,第一旋盘转动时能驱动第一齿轮盘转动,第二旋盘转动时能驱动第二齿轮盘转动,第一齿轮盘上方设有第一盖体,第二齿轮盘上设有第二盖体,第一齿轮盘和第二齿轮盘的上表面环周向分别顺次标有数字0至9,第一盖体能只露出第一齿轮盘表面的一个数字且遮挡其他九个数字,第二盖体能只露出第二齿轮盘表面的的一个数字且遮挡其他九个数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齿轮盘和第二齿轮盘显露的数字组合形成风险评估分值;用手指拨动第一旋盘和第二旋盘,使第一齿轮盘和第二齿轮盘,从而改变第一齿轮盘和第二齿轮盘露出的数字,达到调节示数的目的,具有简单、快捷、省力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底板和侧围,底板表面并排设有四个柱体,柱体的顶端设有凸起部,柱体的上端部成型有豁口,第一旋盘、第二旋盘、第一齿轮盘、第二齿轮盘分别套设在柱体上,第一盖体套设在第一旋盘所在的柱体上,第二盖体套设在第二旋盘所在的柱体上。第一旋盘、第二旋盘、第一齿轮盘、第二齿轮盘能分别以柱体为转轴进行转动。凸起部能限制第一旋盘、第二旋盘、第一齿轮盘、第二齿轮盘、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从柱体上脱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间两个柱体分别套设了第一齿轮盘和第二齿轮盘,靠两端的两个柱体分别套设了第一旋盘和第二旋盘,侧围上开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缺口,第一旋盘和第二旋盘分别通过两个第一缺口部分伸出壳体。使用者可以用手指在壳体外拨动第一旋盘和第二旋盘,使第一旋盘和第二旋盘转动,进而调节装置示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旋盘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一小齿轮,第二旋盘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二小齿轮,第一小齿轮与第一齿轮盘啮合,第二小齿轮与第二齿轮盘啮合。第一旋盘能通过第一小齿轮驱动第一齿轮盘转动,第二旋盘通过第二小齿轮驱动第二齿轮盘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盖体包括第一盖体顶板,第二盖体包括第二盖体顶板,第一盖体顶板上设有第一读数孔,第二盖体顶板上设有第二读数孔。通过第一读数孔和第二读数孔读取示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透明盖体,透明盖体与壳体形状和尺寸相互匹配,透明盖体与壳体转动连接,透明盖体与壳体配合时通过卡扣连接固定。透明盖体能保护壳体内的零件,防止被灰尘污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的外底面贴有双面贴。本实用新型能通过双面贴快速、牢固地固定在病床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旋盘与齿轮盘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旋盘、齿轮盘、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壳体与透明盖体转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壳体与透明盖体卡扣固定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8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风险评估分值床头显示装置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图1-8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可调式风险评估分值床头显示装置,包括壳体1及设置在壳体1内且能够转动的第一旋盘2、第二旋盘3、第一齿轮盘4和第二齿轮盘5,第一旋盘2转动时能驱动第一齿轮盘4转动,第二旋盘3转动时能驱动第二齿轮盘5转动,第一齿轮盘4和第二齿轮盘5的上表面环周向分别顺次标有数字0至9,第一齿轮盘4上方设有第一盖体6,第二齿轮盘5上设有第二盖体7,第一盖体6使第一齿轮盘4上的数字只露出一个且遮挡其他9个数字,第二盖体7使第二齿轮盘5上的数字只露出一个且遮挡其他9个数字。

如图3所示,壳体1包括底板101和侧围102。底板101的形状没有限制,可以是圆形、方形及其他形状,但优选的是圆形。壳体1的材料最好由塑料制成,比如ABS。底板101表面并排设有四个柱体103,柱体103的顶端设有凸起部104,柱体103的上端部成型有豁口105。第一旋盘2、第二旋盘3、第一齿轮盘4和第二齿轮盘5的中心分别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套设在四个柱体103上。所述通孔的内壁与柱体103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这样第一旋盘2、第二旋盘3、第一齿轮盘4和第二齿轮盘5就能以柱体103为转轴进行转动。凸起部104的外径略大于旋盘和齿轮盘的通孔内径。在装配时,将旋盘和齿轮盘从柱体103的上端向下压,所述通孔的内壁会挤压柱体103上端的凸起部104,使豁口105尺寸缩小或者说使凸起部104的尺寸收缩,进一步地使凸起部104能够穿过通孔。当凸起部104完全穿过通孔后,凸起部104会弹性恢复原状,从而防止旋盘和齿轮盘从柱体103的上端脱落。

如图1-3所示,中间两个柱体103分别套设第一齿轮盘4和第二齿轮盘5,靠两侧的两个柱体103分别套设第一旋盘2和第二旋盘3。侧围102上开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缺口1021,第一旋盘2和第二旋盘3分别通过两个第一缺口1021部分伸出壳体1。当用手指从壳体1外部拨动第一旋盘2和第二旋盘3时,第一旋盘2和第二旋盘3能够转动。

如图4所示,第一旋盘2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一小齿轮8,第二旋盘3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二小齿轮9,其中第一小齿轮8与第一齿轮盘4啮合,第二小齿轮9与第二齿轮盘5啮合。优选地,第一旋盘2与第一小齿轮8为一体结构,第二旋盘3与第二小齿轮9为一体结构,比如可以通过注塑一次成型。当拨动第一旋盘2时,第一旋盘2能够转动,并通过第一小齿轮8带动第一齿轮盘4转动。同样地,当拨动第二旋盘3时,第二旋盘3能够转动,并通过第二小齿轮9带动第二齿轮盘5转动。

第一齿轮盘4上方设有第一盖体6,第二齿轮盘5上设有第二盖体7。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一盖体6包括第一盖体顶板601和第一盖体侧围602,第二盖体7包括第二盖体顶板701和第二盖体侧围702,第一盖体顶板601的中心设有第一盖体通孔603,第二盖体顶板701的中心设有第二盖体通孔703,其中第一盖体通孔603和第二盖体通孔703的内径均略小于凸起部104的外径。如图1和图2所示,将第一盖体6通过第一盖体通孔603套在柱体103上,盖在第一齿轮盘4上方。将第二盖体7通过第二盖体通孔703套在柱体103上,盖在第二齿轮盘5上方。第一盖体侧围602和第二盖体侧围702的自由边恰好抵在壳体1的底板101表面。为了固定第一盖体6和第二盖体7,凸起部104与第一盖体顶板601及第二盖体顶板701之间不留间隙。第一盖体顶板601和第二盖体顶板701与齿轮盘之间可以适当接触,利用适当的摩擦力可防止装置受到外力时第一齿轮盘4和第二齿轮盘5晃动而影响示数,但不要接触太紧密,防止摩擦太大而导致第一齿轮盘4和第二齿轮盘5无法转动。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盖体侧围602上开设有第一通道604,第二盖体侧围702上开设有第二通道704,第一齿轮盘4部分穿过第一通道604,并与第一小齿轮6啮合,第二齿轮盘5部分穿过第二通道704,并与第二小齿轮7啮合。第一通道604和第二通道704提供了旋盘与齿轮盘相互连接的通道。

如图5所示,第一盖体顶板601上设有第一读数孔605,第二盖体顶板701上设有第二读数孔705。使用者通过第一读数孔605只能看到第一齿轮盘4表面的一个数字,而其他九个数字被第一盖体顶板601遮挡。使用者通过第二读数孔705只能看到第二齿轮盘5上的一个数字,而其他九个数字被第二盖体顶板701遮挡。

本实施方式的可调式风险评估分值床头显示装置还包括透明盖体10,透明盖体10与壳体1形状和尺寸相互匹配,透明盖体10与壳体1转动连接,透明盖体10与壳体1配合时通过卡扣连接固定。透明盖体10的材料为无色透明的树脂,比如聚碳酸酯等。如图7所示,透明盖体10的边缘固定设有销轴1001,壳体1的侧围102上设有连接件1022,所述连接件1022上开设有销孔1023,销轴1001连接到销孔1023中,使透明盖体10与壳体1转动连接。透明盖体10与壳体1配合时通过卡扣固定。具体地,如图8所示,壳体1的侧围102上设有凸块1024,透明盖体10边缘设有与凸块1024位置相对应的延伸部1002,延伸部1002的自由端设有钩体1003。在透明盖体10与壳体1相互闭合的过程中,钩体1003先与凸块1024接触,凸块1024会使延伸部1002发生一定的弹性变形,最终,钩体1003会勾住凸块1024,同时延伸部1002恢复原状,此时钩体1003就能牢固地与勾住凸块1024,从而使透明盖体10与壳体1固定连接。

为了方便安装在床头,本实施方式的可调式风险评估分值床头显示装置的背面贴有双面贴。

使用时,用手指拨动第一旋盘2和第二旋盘3分别使第一齿轮盘4和第二齿轮盘5转动,改变第一读数孔605和第二读数孔705显示的示数,设置风险评估分值。护理人员从显示装置读取风险评估分值,再根据所设定的风险评估分值快速识别病人的风险状态,比如病人是属于高危病人、中危病人或低危病人,进而针对性地实施护理方案。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