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用隔栅床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5531发布日期:2018-11-07 20:27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床上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带有隔栅布袋的药用床垫。



背景技术:

睡眠是人生重要的活动,在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竞争中,睡眠质量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一个舒适的床垫能够对人的睡眠提供很大的好处。为了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健康意识,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保健床垫,其中以物理按摩床垫为主,物理按摩床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疲劳,但是并没有祛病保健的作用,虽然近期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以药物作为内填充物的保健床垫,然而床垫通常采用整体设计,不利于更换药垫,同时药垫一般都需要放入袋内才能使用,而目前的床垫,要么是纯漏水的布料结构,会让药剂容易到处发散,要么是纯密封的胶袋,难以发挥药剂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药用隔栅床垫,通过在床垫上设置多个药袋,实现保健按摩的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药用隔栅床垫,包括床垫本体、药袋、隔栅布袋,所述隔栅布袋安装在床垫本体上方,隔栅布袋设有多个,按照矩阵的方式排列;所述隔栅布袋包括拉链面、底袋、侧袋、渗药布,所述底袋连接在床垫本体上,侧袋设有三个,侧袋与拉链面连接,顶部为渗药布,侧袋上设有一根横向的缝隙,作为药缝,药缝上设置有一个拉链,所述渗药布顶部设有多个渗药孔;所述药袋放置于隔栅布袋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隔栅布袋,其拉链面的结构为斜向上,拉链在拉链面的下方,与拉链面接触的侧袋为直角梯形。

进一步的,所述拉链为软质尼龙拉链。

进一步的,所述拉链面、渗药布、底袋、侧袋均为防水布料。

进一步的,所述药袋内部为药材,其外包装为无纺布。

进一步的,所述药袋的形状与隔栅布袋结构相同,其一侧为直角梯形结构。

进一步的,床垫本体上的隔栅布袋的拉链面朝向不同,靠近床垫本体左侧的拉链面朝向左侧,靠近床垫本体右侧的拉链面朝向右侧。便于后期站在床的一侧更换药袋。

进一步的,所述底袋与床垫本体通过缝线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底袋与床垫本体通过魔术贴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在床垫本体下侧的四角都设有固定带。固定带用于挂在床的四个角上,辅助固定床垫本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多个隔栅布袋,能够很好的将药袋放置在床垫上,实现对人体进行保健的效果;

2、对隔栅布袋的结构进行改良,使其能够只在上侧透水,其他面保持密封,使药物能从上方渗透,便于保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隔栅的主视图;

图4为格栅不带的内部细节图;

图5为床垫本体下侧的结构图。

图中:

1为床垫本体、2为药袋、3为拉链、4为隔栅布袋、41为拉链面、42为底袋、43为药缝、44为渗药孔、45为渗药布、5为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药用隔栅床垫,包括床垫本体1、药袋2、隔栅布袋4,所述隔栅布袋4安装在床垫本体1上方,隔栅布袋4设有多个,按照矩阵的方式排列;所述隔栅布袋4包括拉链面41、底袋42、侧袋、渗药布45,所述底袋42连接在床垫本体1上,侧袋设有三个,侧袋与拉链面41连接,顶部为渗药布45,所述拉链面41、渗药布45、底袋42、侧袋均为防水布料,侧袋上设有一根横向的缝隙,作为药缝43,药缝43上设置有一个拉链3,所述隔栅布袋4,其拉链面41的结构为斜向上,拉链3在拉链面41的下方,与拉链面41接触的侧袋为直角梯形,所述拉链3为软质尼龙拉链3,床垫本体1上的隔栅布袋4的拉链面41朝向不同,靠近床垫本体1左侧的拉链面41朝向左侧,靠近床垫本体1右侧的拉链面41朝向右侧,所述渗药布45顶部设有多个渗药孔44;所述药袋2放置于隔栅布袋4内部,所述药袋2内部为药材,其外包装为无纺布,所述药袋2的形状与隔栅布袋4结构相同,其一侧为直角梯形结构。

底袋42与床垫本体1通过缝线连接在一起或者底袋42与床垫本体1通过魔术贴连接在一起,对于需要保持稳定用药的使用者,一般采用固定的缝线结构,对于偶尔使用药物的,可以采用魔术贴,在不用药的时候取下,能够减少用药量,而无需单独取出每个药袋2,减少工作量。

将拉链3设置在拉链面41下方,且药袋2的形状也是梯形结构,能够让使用者躺倒后,拉链3被压住,不会与身体直接接触,减少硬物对身体的刺激。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