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挂尘的尘杯及其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4637发布日期:2019-08-13 20:58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挂尘的尘杯及其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挂尘的尘杯及其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卧式尘杯旋风吸尘器除尘吸入很多毛发后,在对尘杯进行倒尘时会出现垃圾不能一次性倒空、有挂尘的情况出现,这个时候用户为了能够清理干净尘杯,往往需要手动把灰尘、毛发等垃圾掏出来,降低了倒尘的效率,影响了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不挂尘的尘杯及其吸尘器,尘杯在不影响旋涡除尘效果的情况下,提高下部的垃圾的沉降作用,减少垃圾与尘杯粘附的可能性,使得垃圾倾倒顺畅。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挂尘的尘杯及其吸尘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不挂尘的尘杯,包括:尘杯体,尘杯体的内壁从上至下由上内壁、下内壁构成,上内壁的横断面为圆形,下内壁的横断面为非圆形,上内壁与下内壁渐变过渡;上盖;滤网分离器,位于尘杯体内部;底盖,与尘杯体的下端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尘杯体下半端的内壁不是圆周形状,气流到了尘杯体下内壁时旋涡作用降低,毛发、灰尘的离心力降低,不会全部粘附到尘杯的内壁上,使得倒尘杯时垃圾倾倒顺畅。而尘杯体的上半段的呈标准圆周的上内壁确保了旋涡除尘的进行。渐变过渡使得能够缓慢改变气流,噪音也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下内壁的横断面为圆角矩形、椭圆形或至少具备两个不等圆角的镜像对称的曲边多边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圆角矩形、椭圆可以做到与圆形渐变过渡,降低尘杯体的制作工艺,当喇叭开口具备不等大的圆角时,即对应的喇叭口也不是均匀扩大的,小圆角对应的下内壁位置更加外凸、折弯更陡、能降低旋转气流的速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下内壁具备向下外扩的喇叭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外扩的喇叭口使得尘杯到倒尘时提供越来越大的倒尘路径,降低灰尘、毛发与尘杯体内壁的钩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下内壁底端的喇叭口的形心不位于上内壁的轴线延伸线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喇叭口相对于尘杯的上内壁也是具备一定的偏斜设置,降低从上内壁的旋涡气流到下内壁后的旋转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滤网分离器全部位于上内壁所包围的空间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滤网分离器工作时,其处在的上内壁围成的是一个标准的圆柱腔,旋涡效果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下内壁具备若干扰流片,扰流片凸起于下内壁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气流运行到尘杯下端时,扰流片对旋转的气流起到扰动的作用,降低气流的旋转效果,使得灰尘最后得到静置,且不过于贴在尘杯的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尘杯体的内壁具备聚四氟乙烯涂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聚四氟乙烯涂层能提供光滑的内壁,进一步降低灰尘、毛发与尘杯的粘附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底盖与尘杯体密封的一面为平整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底盖没有凹凸结构,降低了倒尘时底盖上也挂尘的风险。

一种吸尘器,包括如上所说的一种不挂尘的尘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具备了不挂尘的尘杯的吸尘器,用户体验感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尘杯体倾斜固定在吸尘器上,尘杯体的自身轴线具备45°倾斜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尘杯呈45°的倾斜设置,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便于灰尘提留在尘杯底部最低的一角。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尘杯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尘杯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尘杯体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B-B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尘杯体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尘杯体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立体图。

1-尘杯体;1a-上内壁;1b-下内壁;1c-喇叭口;1d-扰流片;1e-第一圆角;1f-第二圆角;2-滤网分离器;3-上盖;4-底盖;4a-平整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种不挂尘的尘杯,包括:尘杯体1,尘杯体1的内壁从上至下由上内壁1a、下内壁1b构成,上内壁1a的横断面为圆形,下内壁1b的横断面为非圆形,上内壁1a与下内壁1b渐变过渡;上盖3;滤网分离器2,滤网分离器2位于尘杯体1内部;底盖4,底盖4与尘杯体1的下端可拆卸连接。

尘杯体1为一个不规则的上下均开口的筒状,上内壁1a、下内壁1b 的轴向长度可以是相等。上盖3盖住尘杯体1的上开口,底盖4盖住尘杯体1的下开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尘杯体下半端的内壁不是圆周形状,气流到了尘杯体下内壁时旋涡作用降低,毛发、灰尘的离心力降低,不会全部粘附到尘杯的内壁上,使得倒尘杯时垃圾倾倒顺畅。而尘杯体的上半段的呈标准圆周的上内壁确保了旋涡除尘的进行。渐变过渡使得能够缓慢改变气流,噪音也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下内壁1b的横断面为圆角矩形、椭圆形,或者为具备两个不等圆角的镜像对称的曲边多边形。

如图4所示,下内壁1b的横断面为镜像对称的曲边多边形,其具备两个尺寸的圆角:第一圆角1e、第二圆角1f,第一圆角1e的半径大于第二圆角1f的半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圆角矩形、椭圆可以做到与圆形渐变过渡,降低尘杯体的制作工艺,当喇叭开口具备不等大的圆角时,即对应的喇叭口也不是均匀扩大的,小圆角对应的下内壁位置更加外凸、折弯更陡、能降低旋转气流的速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下内壁1b具备向下外扩的喇叭口1c。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外扩的喇叭口使得尘杯到倒尘时提供越来越大的倒尘路径,降低灰尘、毛发与尘杯体内壁的钩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下内壁1b底端的喇叭口1c的形心不位于上内壁1a的轴线延伸线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喇叭口相对于尘杯的上内壁也是具备一定的偏斜设置,降低从上内壁的旋涡气流到下内壁后的旋转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滤网分离器2全部位于上内壁 1a所包围的空间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滤网分离器工作时,其处在的上内壁围成的是一个标准的圆柱腔,旋涡效果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下内壁1b具备若干扰流片1d,扰流片1d凸起于下内壁1b上。

如图5所示,扰流片1d设置在下内壁1b靠近最底端的位置,扰流片1d上具备圆角,防止钩挂毛发。扰流片1d设置在第一圆角1e对应的下内壁1b上,因为半径较大的第一圆角1e处的气流的停滞效果相对第二圆角1f处较差,需要扰流片1d对气流进行阻挡降速。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气流运行到尘杯下端时,扰流片对旋转的气流起到扰动的作用,降低气流的旋转效果,使得灰尘最后得到静置,且不过于贴在尘杯的内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尘杯体1的内壁具备聚四氟乙烯涂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聚四氟乙烯涂层能提供光滑的内壁,进一步降低灰尘、毛发与尘杯的粘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底盖4与尘杯体1 密封的一面为平整面4a。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底盖没有凹凸结构,降低了倒尘时底盖上也挂尘的风险。

一种吸尘器,包括如上所说的一种不挂尘的尘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具备了不挂尘的尘杯的吸尘器,用户体验感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尘杯体倾斜固定在吸尘器上,尘杯体的自身轴线具备45°倾斜角。

半径相对较小的第二圆角1f相比第已圆角1e靠近尘杯体的机体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尘杯呈45°的倾斜设置,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便于灰尘提留在尘杯底部最低的一角。

尘杯的的小圆角靠近吸尘器的机体,小圆角更加前凸,尘杯的小圆角靠近吸尘器机体设置,提高尘杯的体积利用率,使得吸尘器整体尺寸紧凑。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