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夹持机构和婴儿食品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8717发布日期:2019-02-22 21:49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奶瓶夹持机构和婴儿食品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奶瓶夹持机构和婴儿食品料理机。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具有搅奶功能的母婴类产品一般缺少专门用于夹持奶瓶的结构。这就使得该母婴类产品在工作时需要先将奶粉倒入其自带的容器中加水溶解并搅拌,待搅拌完成后,再将容器中的奶液倒入奶瓶中供婴儿食用。

但是,该溶奶过程由于存在奶液与空气的多次直接接触,容易导致奶液中夹带有气泡或粉尘等污染物,进而会影响婴儿的健康。此外,该溶奶过程需要进行溶奶和倒奶的二次操作,步骤相对繁琐且耗费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奶瓶夹持机构和婴儿食品料理机,能够实现简便、高效且无污染的搅奶操作,确保婴儿的食用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奶瓶夹持机构,包括由电机驱动旋转的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瓶底支撑部、导向柱和上盖,所述导向柱从所述底座的顶部竖直向上伸出,所述上盖沿所述导向柱竖向滑移以接近或远离所述瓶底支撑部。

优选地,所述瓶底支撑部设有开口向上的瓶底容腔,所述瓶底容腔的内周壁形成有多个底部环形支撑台,多个所述底部环形支撑台沿竖直向下方向依次布置且半径逐次递减。

优选地,所述底部环形支撑台的半径不大于40mm。

优选地,所述瓶底容腔为锥底向上的倒锥形形状。

优选地,所述上盖的底部设有开口向下的瓶顶容腔,所述瓶顶容腔的内周壁形成有多个顶部环形支撑台,多个所述顶部环形支撑台沿竖直向下方向依次布置且半径逐次递增。

优选地,所述瓶底支撑部与所述底座同心布置,多个所述导向柱周向间隔地环绕所述瓶底支撑部布置。

优选地,所述上盖的周缘设有与多个所述导向柱一一对应的多个周缘连接部,所述周缘连接部设有导向孔并通过所述导向孔穿连于所述导向柱上。

优选地,所述周缘连接部为弹性连接件。

优选地,所述奶瓶夹持机构还包括外罩筒,所述外罩筒倒扣连接于所述底座上并罩盖所述瓶底支撑部、导向柱和上盖。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婴儿食品料理机,所述婴儿食品料理机包括电机和上述奶瓶夹持机构,所述底座设有轴孔,所述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所述轴孔以驱动所述底座旋转。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奶瓶夹持机构能够利用瓶底支撑部和上盖对奶瓶进行夹持紧固以实现简便、高效且无污染的搅奶操作,从而确保婴儿的食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奶瓶夹持机构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奶瓶夹持机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拆除了外罩筒的奶瓶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采用了图1中的奶瓶夹持机构的婴儿食品料理机的立体图;

图5为图4中的婴儿食品料理机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奶瓶夹持机构

1 底座 2 瓶底支撑部

3 导向柱 4 上盖

5 底部环形支撑台 6 顶部环形支撑台

7 周缘连接部 8 外罩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奶瓶夹持机构100,如图1至图3所示,该奶瓶夹持机构100包括由电机驱动旋转的底座1。该底座1的顶部设有瓶底支撑部2、导向柱3和上盖4,导向柱3从底座1的顶部竖直向上伸出,上盖4的顶部优选设置有便于用户抓握的上盖把手,且上盖4能够沿导向柱3竖向滑移。在利用该奶瓶夹持机构100进行搅奶时,可先将奶瓶的瓶底对准放置于瓶底支撑部2上,然后使上盖4沿着导向柱3向下滑移并最终抵靠于奶瓶的瓶顶以实现对奶瓶整体的固定。紧接着,奶瓶夹持机构100会跟随底座1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此时奶瓶中的奶粉能够在该旋转作用下充分均匀地溶解。当完成旋转搅奶的步骤之后,可使上盖4沿着导向柱3向上滑移以解除对奶瓶的约束固定,随后取出奶瓶即可供婴儿直接食用。

可见,在上述旋转搅奶的步骤完成后,由于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倒奶操作,奶瓶中的奶液能够避免与空气进行二次接触,有效防止了气泡或污染物等挟带于奶液中而造成婴儿的食用安全问题。此外,省略了倒奶操作意味着整个搅奶过程会更加省时高效,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具体地,瓶底支撑部2设有开口向上且用于容纳固定奶瓶的瓶底的瓶底容腔,该瓶底容腔的内周壁形成有多个底部环形支撑台5,多个底部环形支撑台5沿竖直向下方向依次布置且半径逐次递减,各个不同半径的底部环形支撑台5分别适应于具有不同瓶底尺寸大小的奶瓶。换言之,在将奶瓶放置于瓶底容腔时,该奶瓶的瓶底只对应于一个能恰好将其径向紧固的底部环形支撑台5。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奶瓶夹持机构100除了能够实现对奶瓶的紧固放置以外,还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由于市面上的奶瓶的瓶底半径一般不会大于40mm,可将底部环形支撑台5的最大半径优选设置为不大于40mm。且由上述可见,具有最大半径的底部环形支撑台5应设置在多个底部环形支撑台5的最上方。

进一步地,瓶底容腔还可优选形成为锥底向上的倒锥形形状,此时瓶底容腔的底壁开设有一个供电机轴向上穿出的电机轴通过孔,以确保该电机轴能够连接带动整个奶瓶夹持机构100作旋转运动。

此外,为确保奶瓶夹持机构100对奶瓶的整体固定,上盖4的底部可设有开口向下的瓶顶容腔。该瓶顶容腔的内周壁形成有多个顶部环形支撑台6,多个顶部环形支撑台6沿竖直向下方向依次布置且半径逐次递增,各个不同半径的顶部环形支撑台6分别适应于具有不同瓶顶尺寸大小的奶瓶。当奶瓶的瓶底固定放置于瓶底支撑部2后,可紧接着使上盖4沿着导向柱3向下滑移以使其顶部环形支撑台6对奶瓶的瓶顶进行完全约束固定,并继续进行后续的旋转搅奶步骤。

为了使奶瓶夹持机构100的整体更加匀称美观以及能够更好地进行旋转力的传递,可将瓶底支撑部2与底座1优选设置为同心布置的结构,此时多个导向柱3可周向间隔地环绕瓶底支撑部2布置,上盖4也相应地与瓶底支撑部2以及底座1同心。在该优选结构下,奶瓶夹持机构100的搅奶更加快速高效。

具体地,上盖4的周缘设有与多个导向柱3一一对应的多个周缘连接部7,多个周缘连接部7均设有导向孔并通过导向孔穿连于对应的导向柱3上。如图2所示,导向孔的内周壁可形成有倒角,且导向柱的顶端外周壁可形成有圆角,该结构使得导向柱和导向孔之间的相对滑移更易于实现。换言之,上盖4与导向柱3之间的相对轴向滑移是可以通过周缘连接部7与导向孔之间的滑动连接来实现的。需要说明的是,上盖4与导向柱3之间还可以通过滑轨等结构来实现上述滑移动作,即实现该滑移动作的具体结构或方式有多种且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考虑范围之内,此处只列举其中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解释说明,其余则不再作一一赘述。

当上盖4罩盖于奶瓶的瓶顶后,还可进一步设置锁紧机构以确保上盖4在奶瓶夹持机构100的旋转过程中不会滑移松脱,否则将容易导致奶瓶脱离奶瓶夹持机构100而中断搅奶。具体地,锁紧机构可以是螺钉紧固或其他形式的紧固结构,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将周缘连接部7优选设置为弹性连接件。该弹性连接件能够过盈配合地套接在导向柱3上,且在对该弹性连接件施以轴向的推力时,其能够相对导向柱3靠近或远离奶瓶的瓶顶滑移。

此外,奶瓶夹持机构100还包括外罩筒8,如图2所示,该外罩筒8可倒扣连接于底座1上并罩盖上述瓶底支撑部2、导向柱3和上盖4,且在外罩筒8的顶面可优选设置外罩筒把手以便于用户抓握。在奶瓶夹持机构100的搅奶过程中,外罩筒8能够有效隔绝奶瓶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从而确保奶瓶不受污染。同时,外罩筒8能够延缓奶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传递,对奶瓶起到了隔热保温的作用。

另外,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奶瓶夹持机构100的婴儿食品料理机,该婴儿食品料理机还设置有电机,该电机的电机轴连接底座1的轴孔并能够驱动底座1旋转。本实施方式中的婴儿食品料理机能够实现简便、高效且无污染的搅奶操作,从而确保婴儿的食用安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