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86339发布日期:2020-11-10 18:02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炒菜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炒菜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炒菜机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科技的发展,家电的智能化、自动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炒菜机是一款现代科技产品,新一代微电脑操控智能烹饪设备,无油烟、无辐射、省油省电、自动翻炒。炒菜机还有自动炒、爆、炖等多功能自动炒菜机,只需轻轻一按,即可远离厨房油烟危害,轻松享受美味,实现了做饭过程的自动化和趣味化,简单,即方便人们操作,适用于家庭、学校食堂、企业食堂、部队食堂及熟食品加工行业。

但目前,市面上的炒菜机,具备自动炒菜功能的,不能与锅盖实现联动使用;而能盖锅盖的炒菜机又不能实现自动翻炒功能,只能加热到一定程度自动将菜焖熟。因而,采用上述方式烹饪出的菜品,缺乏现实人们手动炒出菜的色香及口感,且容易粘锅和烧焦菜,而使得炒菜机不满足人们的要求,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炒菜机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炒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与固定支架通过轴承连接的转轴,设于固定支架上并用于驱动转轴旋转的驱动机构,与转轴通过平键连接的圆盘,套接于转轴上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上设置有锅铲模组,所述第二联动杆上设置有锅盖模组;

所述固定支架两侧位于转轴的前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

所述圆盘上设置有呈对称结构的第一圆弧滑槽和第二圆弧滑槽,所述第一圆弧滑槽和第二圆弧滑槽相对的一端均朝转轴方向延伸分别形成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

所述第一联动杆上设置有与位置对应的第一通孔以及垂直于转轴的第一挤压组件,所述第一通孔上贯穿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挤压组件挤压着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还贯穿于第一圆弧滑槽;

所述第二联动杆上设置有与第二卡槽位置对应的第二通孔以及垂直于转轴的第二挤压组件,所述第二通孔上贯穿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挤压组件挤压着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还贯穿于第二圆弧滑槽。

较优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与第一电机旋转轴连接的第一齿轮以及与转轴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通过链条连接,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第一安装座上

较优地,所述锅铲模组包括第一摆动臂、锅铲构件、设置于第一摆动臂末端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旋转轴与锅铲构件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一摆动臂与第一联动杆机械连接。

较优地,所述第一摆动臂上设置有第一感应片,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与第一感应片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槽式光电开关。

较优地,所述的锅铲构件包括锅铲支架以及设置于锅铲支架两端的锅铲单元,所述第二电机的旋转轴与锅铲支架通过联轴器连接。

较优地,所述锅盖模组包括锅盖以及与锅盖连接的第二摆动臂,所述第二摆动臂与第二联动杆机械连接。

较优地,所述第二联动杆顶端上设置有第二感应片,所述第一联动杆上设置有与第二感应片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槽式光电开关。

较优地,所述第二联动杆底端上设置有第三感应片,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与第三感应片位置相对应的第三槽式光电开关。

较优地,所述第一挤压组件包括第一弹簧以及与第一弹簧连接的第一挤压杆,所述第一联动杆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导通且垂直于转轴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弹簧安装于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挤压杆的末端挤压着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二挤压组件包括第二弹簧以及与第二弹簧连接的第二挤压杆,所述第二联动杆上设置有与第二通孔导通且垂直于转轴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弹簧安装于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挤压杆的末端挤压着第二限位杆。

较优地,所述锅盖在相对于第一联动杆的位置上设置有一缺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当炒菜机炒菜时,本发明通过驱动机构带动转轴顺时针旋转,则可联动锅铲模组向下运动至炒菜机的锅内,而后利用第二电机工作使锅铲单元旋转而实现炒菜功能,当需要锅盖焖菜时,再继续通过控制驱动机构带动转轴顺时针旋转,使得锅盖模组向下运动合盖于炒菜机的锅上,实现焖菜的效果,进而使得炒菜机炒菜与人们日常炒菜一致,使炒菜机炒出来的菜更具色香和口感,进而可解决现有炒菜机炒菜易粘锅、烧焦的问题,进而增加人们的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好圆盘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初始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联动杆向下运动的状态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联动杆向下运动的状态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驱动结构的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挤压组件的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挤压组件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锅铲模组的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锅盖模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分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照附图1-11,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炒菜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与固定支架1通过轴承连接的转轴3,设于固定支架1上并用于驱动转轴3旋转的驱动机构,与转轴3通过平键31连接的圆盘7,套接于转轴3上第一联动杆6和第二联动杆4,这样,当转轴3旋转时,圆盘7会跟随着转轴3旋转,而第一联动杆6和第二联动杆4不随转轴3旋转;所述第一联动杆6上设置有锅铲模组,所述第二联动杆4上设置有锅盖模组,这样,驱动机构带动转轴3旋转时,可通过第一联动杆6、第二联动杆4联动锅铲模组和锅盖模组绕着转轴3旋转。

所述固定支架1两侧位于转轴3的前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3和第二限位块15,所述第一限位块13及第二限位块15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4和第二限位槽16;所述圆盘7上设置有呈对称结构的第一圆弧滑槽71和第二圆弧滑槽73,所述第一圆弧滑槽71和第二圆弧滑槽73相对的一端均朝转轴3方向延伸分别形成有第一卡槽72和第二卡槽74;

所述第一联动杆6上设置有与位置对应的第一通孔62以及垂直于转轴3的第一挤压组件,所述第一通孔62上贯穿有第一限位杆63,所述第一挤压组件挤压着第一限位杆63,所述第一限位杆63还贯穿于第一圆弧滑槽71;所述第二联动杆42上设置有与第二卡槽74位置对应的第二通孔43以及垂直于转轴3的第二挤压组件,所述第二通孔43上贯穿有第二限位杆42,所述第二挤压组件挤压着第二限位杆42,所述第二限位杆42还贯穿于第二圆弧滑槽73。

起初,在本发明装置未工作时,锅铲模组和锅盖模组均呈竖立着的状态,即第一联动杆6和第二联动杆4均呈竖立状态,其中,锅铲模组位于锅盖模组内,第一限位杆63在第一挤压组件的作用下位于第一卡槽72内且位于转轴3的正上方,而第二限位杆42位于第二圆弧滑槽73内非第二卡槽74的一端,并且第二限位杆42的末端位于第二限位槽16内,还有,第二限位杆42位于转轴3的正下方,如图4所示。

当驱动模组工作时,驱动模组可带动转轴3顺时针旋转,圆盘7随着转轴3旋转,在圆盘7第一卡槽72的作用下拨动第一限位杆63旋转,即联动第一联动杆6随着转轴3顺时针旋转,而在第二圆弧滑槽73的作用下,使得圆盘7不会直接带动第二限位杆42旋转,即不会联动第二联动杆4运动,当转轴3旋转90度角时,使得第一限位杆63运动至第一限位槽14的底端以及使得第一限位杆63脱离并位于第一圆弧滑槽71内,使得第二卡槽74的槽口运动至第二限位杆42处,即第一联动杆6随转轴3顺时针旋转了90度角,即可实现第一联动杆6带动锅铲模组向下运动,而第二限位杆42在第二限位槽16的作用下并未被第二挤压组件挤压至第二卡槽74内,使得第二联动杆4还呈竖立的状态,如图5所示。

此时,当驱动机构继续带动转轴3顺时针旋转,圆盘7随转轴3继续旋转,在第一圆弧滑槽71作用下,使得圆盘7不会带动第一限位杆63旋转,即不会联动第一联动杆6运动,而第二限位杆42在第二圆弧滑槽73末端的作用下拨动即联动第二联动杆4随着转轴3顺时针旋转,使第二限位杆42从第二限位槽16内运动出来并在第二挤压组件的作用下位于第二卡槽74内,当转轴3旋转180度角时,第一联动杆6位置不变,第一限位杆63位于第一圆弧滑槽71非第一卡槽72的一端,而第二限位杆42位于第二卡槽74内,第二联动杆4随转轴3顺时针旋转90度角,,如图6所示,即实现第二联动杆4带动锅盖模组向下运动。在上述状态下,当锅盖模组和锅铲模组在不使用时,通过控制驱动机构带动转轴逆时针旋转,根据上述相同的原理,可使锅盖模组先向上运动至呈竖直状态,再使锅铲模组向上运动至呈竖直状态,即使本发明恢复至初始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21、与第一电机21的旋转轴连接的第一齿轮43以及与转轴3连接的第二齿轮44,所述第一齿轮43与第二齿轮44通过链条42连接,所述固定支架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12,所述第一电机21安装于第一安装座12上,由此,通过第一电机21的旋转轴可带动第一齿轮43旋转,并通过链条42可联动第二齿轮44旋转,这样,通过驱动机构即可带动转轴旋转。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锅铲模组包括第一摆动臂51、锅铲构件、设置于第一摆动臂51末端的第二安装座53,所述第二安装座53上设置有第二电机51,所述第二电机51的旋转轴与锅铲构件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一摆动臂51与第一联动杆6机械连接,这样,当第一联动杆6旋转时可带动整个锅铲模组上下运动,并且通过第二电机51工作即可带动锅铲构件的旋转,实现炒菜的功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摆动臂51上设置有第一感应片55,所述固定支架1上设置有与第一感应片55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槽式光电开关11,当炒菜机需要炒菜时,锅铲模组向下运动,使得第一感应片55位于第一槽式光电开关11上凹槽内并阻断第一槽式光电开关11上凹槽内的光轴,由此,可知锅铲模组运动到位,此时,可通过控制第二电机51工作实现炒菜的功能,使本发明装置可有序的运行工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锅铲构件包括锅铲支架54以及设置于锅铲支架54两端的锅铲单元55,所述第二电机51的旋转轴与锅铲支架54通过联轴器连接,通过锅铲支架54两端的锅铲单元55可更好的对炒菜机锅内的菜进行翻炒。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锅盖模组包括锅盖82以及与锅盖82连接的第二摆动臂81,所述第二摆动臂81与第二联动杆4机械连接,这样,通过第二联动杆4可带动锅盖模组上下运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联动杆4顶端上设置有第二感应片41,所述第一联动杆6上设置有与第二感应片41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槽式光电开关61,当锅盖模组向下运动时,第二感应片41位于第二槽式光电开关61的凹槽内并阻断第二槽式光电开关61上凹槽内的光轴,由此,可知锅盖82已经运动到位并合盖于炒菜机的锅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联动杆4底端上设置有第三感应片47,所述固定支架1上设置有与第三感应片47位置相对应的第三槽式光电开关17,当第三感应片47位于第三槽式光电开关17上凹槽内时,可知锅盖模组还处于竖立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挤压组件包括第一弹簧65以及与第一弹簧65连接的第一挤压杆66,所述第一联动杆6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62导通且垂直于转轴3的第一安装槽64,所述第一弹簧65安装于第一安装槽64内,所述第一挤压杆66的末端挤压着第一限位杆63,由此,使得第一挤压杆66一直给第一限位杆63一个作用力,进而可使第一限位杆63被挤压于第一卡槽72内;所述第二挤压组件包括第二弹簧45以及与第二弹簧45连接的第二挤压杆44,所述第二联动杆4上设置有垂直于转轴3的第二安装槽46,所述第二弹簧45安装于第二安装槽46内,所述第二挤压杆44的末端挤压着第二限位杆42,由此,使得第二挤压杆44一直给第二限位杆42一个作用力,进而可使第二限位杆42被挤压于第二卡槽74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锅盖82在相对于第一联动杆6的位置上设置有一缺口83,这样,可防止出现锅盖82被第一联动杆6和锅铲模组阻挡而起不到锅盖82的作用。

由此,运用本发明装置,当炒菜机炒菜时,可通过控制驱动机构带动转轴3顺时针旋转,则可联动锅铲模组向下运动至炒菜机的锅内,而后利用第二电机51工作使锅铲单元55旋转而实现炒菜功能,当需要锅盖82焖菜时,再继续通过控制驱动机构带动转轴3顺时针旋转,使得锅盖模组向下运动合盖于炒菜机的锅上,实现焖菜的效果,进而使得炒菜机炒菜与人们日常炒菜一致,使炒菜机炒出来的菜更具色香和口感,进而可解决现有炒菜机炒菜易粘锅、烧焦的问题,进而增加人们的用户体验感。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而对于属于本发明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