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拆卸的窗户用铝型材框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6636发布日期:2019-10-12 23:48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拆卸的窗户用铝型材框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型材窗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易拆卸的窗户用铝型材框边。



背景技术:

窗的结构,通常为铝型材窗框内嵌设玻璃板,而铝型材窗框由若干铝型材窗边相互固定连接围成与玻璃板相适配的窗框,现有的铝型材框边之间的固定安装方式主要有焊接固定以及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连接,焊接固定方式简单,但是不容易后续的拆卸维护,而且产生的焊接痕迹也容易影响到窗户的整体的美观,而连接件固定方式,相较于焊接固定方式来说,其方便后续的拆卸维护,但是,通过连接件的固定方式来组装窗框,其安装固定工序较为繁琐,装拆较为耗费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易拆卸的窗户用铝型材框边,通过在铝型材框边的两端面设置倾斜角为45°且相互对称的第一切割端面和第二切割端面,这样方便铝型材框边的拼组,而且在第一凹槽轮廓以及第二凹槽轮廓位于通腔内的一面上设置带有第一通道的第一凸条部,在凹槽板部位于通腔内的底面上设置带有第二通道的第二凸条部,并且在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靠近第一切割端面以及第二切割端面的壁段位置设置螺纹面,在底板部上分别设置与第一通道于第一切割端面上的轮廓孔对齐的第一通孔、以及与第二通道于第一切割端面上的轮廓孔对齐的第二通孔,这样相邻的两铝型材框边拼组后,直接在其中一铝型材框边上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内插入对应螺丝,再将螺丝扭入另一铝型材框边对应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内,利用第一通道内以及第二通道内设置的螺纹面来紧固螺丝,从而实现铝型材框边之间的拼组;整体来说,其不需要使用额外的连接件,直接利用螺丝进行拼组,拆卸安装方便,便于后续维护。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易拆卸的窗户用铝型材框边,所述铝型材框边的横向截面的外轮廓整体呈类凹字状,所述铝型材框边内设有通腔,所述铝型材框边包括呈水平设置的底板部、与所述底板部顶面一侧边缘一体连接且相互垂直的第一侧板部、与所述底板部顶面另一侧边缘一体连接且与所述第一侧板部对称的第二侧板部、与所述第一侧板部顶部一体连接且沿所述第一侧板部向所述第二侧板部方向倾斜的第一倾斜板部、与所述第二侧板部一体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倾斜板部对称的第二倾斜板部和位于所述第一倾斜板部与所述第二倾斜板部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倾斜板部以及第二倾斜板部一体连接的凹槽板部,所述第一倾斜板部与所述第二倾斜板部之间沿所述底板部向凹槽板部方向逐渐收缩,所述凹槽板部上设有开口方向竖直朝上的容纳槽,所述底板部、所述第一侧板部、所述第二侧板部、所述第一倾斜板部、所述第二倾斜板部以及所述凹槽板部之间围成所述通腔;

所述第一侧板部以及所述第二侧板部的外侧面上于中间位置设有内凹的第一凹槽轮廓,所述第一凹槽轮廓位于所述通腔内的一侧面上设有截面呈弧形的第一凸条部,所述第一凸条部内设有贯穿的第一通道,所述凹槽板部位于所述通腔内的侧面上设有截面呈弧形的第二凸条部,所述第二凸条部内设有贯穿的第二通道,所述底板部的底面上于与所述第二凸条部对应的位置设有内凹的第二凹槽轮廓,所述第二凹槽轮廓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通道的直径;

所述铝型材框边的一端面为呈倾斜角为45°的第一切割端面,所述铝型材框边的另一端面为与所述第一切割端面对称的第二切割端面,所述铝型材框边的纵向截面的外轮廓整体呈类等腰梯形;

所述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的内于分别靠近所述第一切割端面以及第二切割端面位置的壁段均设有螺纹面,所述底板部顶面上于靠近所述第一切割端面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一凸条部对应的第一通孔以及与所述第二凸条部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置与所述第一通道于所述第一切割端面上的轮廓孔在所述底板部上的投影重合,所述第二通孔位置与所述第一通道于所述第二切割面上的轮廓孔在所述底板部上的投影重合,所述第一凸条部底部于靠近所述第一切割端面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齐且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二凸条部底部于靠近所述第二切割端面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对齐且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避让孔。

可选地,所述凹槽板部与所述第一倾斜板部之间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凹槽板部与所述第二倾斜板部之间的连接处均设有圆弧过渡。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轮廓与所述第二凹槽轮廓的内凹深度一致。

可选地,所述第一切割端面上于所述第一凸条部位置以及所述第二凸条部位置均固定有密封胶圈。

可选地,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上铺设有防滑胶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铝型材框边的两端面设置倾斜角为45°且相互对称的第一切割端面和第二切割端面,这样方便铝型材框边的拼组,而且在第一凹槽轮廓以及第二凹槽轮廓位于通腔内的一面上设置带有第一通道的第一凸条部,在凹槽板部位于通腔内的底面上设置带有第二通道的第二凸条部,并且在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靠近第一切割端面以及第二切割端面的壁段位置设置螺纹面,在底板部上分别设置与第一通道于第一切割端面上的轮廓孔对齐的第一通孔、以及与第二通道于第一切割端面上的轮廓孔对齐的第二通孔,这样相邻的两铝型材框边拼组后,直接在其中一铝型材框边上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内插入对应螺丝,再将螺丝扭入另一铝型材框边对应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内,利用第一通道内以及第二通道内设置的螺纹面来紧固螺丝,从而实现铝型材框边之间的拼组;整体来说,其不需要使用额外的连接件,直接利用螺丝进行拼组,拆卸安装方便,便于后续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易拆卸的窗户用铝型材框边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易拆卸的窗户用铝型材框边拼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易拆卸的窗户用铝型材框边的横向截面图。

图中:1、铝型材框边;100、通腔;101、第一切割端面;102、第二切割端面;11、底板部;111、第二凹槽轮廓;112、第一通孔;113、第二通孔;12、第一侧板部;121、第一凹槽轮廓;13、第二侧板部;14、第一倾斜板部;15、第二倾斜板部;16、凹槽板部;160、容纳槽;17、第一凸条部;170、第一通道;171、第一避让孔;18、第二凸条部;180、第二通道;181、第二避让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易拆卸的窗户用铝型材框边,铝型材框边1的横向截面的外轮廓整体呈类凹字状,铝型材框边1内设有通腔100,铝型材框边1包括呈水平设置的底板部11、与底板部11顶面一侧边缘一体连接且相互垂直的第一侧板部12、与底板部11顶面另一侧边缘一体连接且与第一侧板部12对称的第二侧板部13、与第一侧板部12顶部一体连接且沿第一侧板部12向第二侧板部13方向倾斜的第一倾斜板部14、与第二侧板部13一体连接且与第一倾斜板部14对称的第二倾斜板部15和位于第一倾斜板部14与第二倾斜板部15之间且分别与第一倾斜板部14以及第二倾斜板部15一体连接的凹槽板部16,第一倾斜板部14与第二倾斜板部15之间沿底板部11向凹槽板部16方向逐渐收缩,凹槽板部16上设有开口方向竖直朝上的容纳槽160,底板部11、第一侧板部12、第二侧板部13、第一倾斜板部14、第二倾斜板部15以及凹槽板部16之间围成通腔100;底板部11、第一侧板部12、第二侧板部13、第一倾斜板部14、第二倾斜板部15以及凹槽板部16之间呈一体结构;凹槽板部16内设有的容纳槽160用于安装玻璃窗板,将玻璃窗板的边缘插入容纳槽160内实现固定安装。

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第一侧板部12以及第二侧板部13的外侧面上于中间位置设有内凹的第一凹槽轮廓121,第一凹槽轮廓121位于通腔100内的一侧面上设有截面呈弧形的第一凸条部17,第一凸条部17内设有贯穿的第一通道170,凹槽板部16位于通腔100内的侧面上设有截面呈弧形的第二凸条部18,第二凸条部18内设有贯穿的第二通道180,底板部11的底面上于与第二凸条部18对应的位置设有内凹的第二凹槽轮廓111,第二凹槽轮廓111的宽度大于第二通道180的直径;具体来说,分别在第一侧板部12以及第二侧板部13中间位置设置内凹的第一凹槽轮廓121、以及在底板部11上于中间位置设置内凹第二凹槽轮廓111,通过内凹的第一凹槽轮廓121以及第二凹槽轮廓111形成加强筋,使得铝型材框边1的整体结构强度更好;另外,将第一凸条部17分布与第一凹槽轮廓121上,而第二凸条部18分布于凹槽板部16上,整体第一凸条部17与第二凸条部18之间的分布呈三角形状,这样也就使得铝型材框边1的固定工位之间呈三角形状分布,从而使得铝型材框边1之间的拼组更加紧密稳固;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70与第二通道180之间的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不做限定;其中第二凹槽轮廓111的宽度大于第二通道180的直径,其保证铝型材框边1在拼组安装时,第二凹槽轮廓111不会对安装固定的螺丝形状阻挡。

如图1所示,铝型材框边1的一端面为呈倾斜角为45°的第一切割端面101,铝型材框边1的另一端面为与第一切割端面101对称的第二切割端面102,铝型材框边1的纵向截面的外轮廓整体呈类等腰梯形;具体来说,铝型材框边1的两端面分别通过切割机进行切割形成对称的且呈倾斜角度为45°的第一切割端面101和第二切割端面102,这样方便铝型材框边1之间的首尾拼接且相邻的铝型材框边1之间相互垂直。

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第一通道170以及第二通道180的内于分别靠近第一切割端面101以及第二切割端面102位置的壁段均设有螺纹面,底板部11顶面上于靠近第一切割端面101位置设有与第一凸条部17对应的第一通孔112以及与第二凸条部18对应的第二通孔113,第一通孔112位置与第一通道170于第一切割端面101上的轮廓孔在底板部11上的投影重合,第二通孔113位置与第一通道170于第二切割面上的轮廓孔在底板部11上的投影重合,第一凸条部17底部于靠近第一切割端面101位置设有与第一通孔112对齐且连通第一通道170的第一避让孔171,第二凸条部18底部于靠近第二切割端面102位置设有与第二通孔113对齐且连通第二通道180的第二避让孔181;具体来说,第一通孔112位置与第一通道170于第一切割端面101上的轮廓孔在底板部11上的投影重合,第二通孔113位置与第一通道170于第二切割面上的轮廓孔在底板部11上的投影重合,这样保证两铝型材框边1拼组后,其中一铝型材框边1的第一通孔112能够对齐另一铝型材框边1的第一通道170,同理其中一铝型材框边1的第二通孔113能够对齐另一铝型材框边1的第二通道180,开设的第一避让孔171是为了使得其中一铝型材框边1内的第一凸起部能够对配合的螺丝形成避让,从而保证螺丝能够伸入另一铝型材框边1的第一通道170内,同理第二避让孔181是为了使得其中一铝型材框边1内的第二凸起部能够对配合的螺丝形成避让,从而保证螺丝能够伸入另一铝型材框边1的第二通道180内,完成两铝型材框边1的锁紧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加工过程:1、先一体成型出具有底板部11、第一侧板部12、第二侧板部13、第一倾斜板部14、第二倾斜板部15、第一凹槽轮廓121、第二凹槽轮廓111、第一凸条部17以及第二凸条部18的铝型材框边1;2、再利用切割设备对步骤1成型的铝型材框边1的两端进行切割,形成对称且倾斜角为45°的第一切割端面101和第二切割端面102;3、利用打孔设备,使得打孔刀头分别沿第一切割端面101上的第一通道170的轮廓孔位置、第二通道180的轮廓孔位置贯穿铝型材框边1,直接形成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113、第一避让孔171以及第二避让孔181;4、再利用攻螺纹设备,对第一通道170以及第二通道180分别靠近第一切割端面101以及第二切割断面的壁段攻设螺纹面。

本实用新型的拼组过程:准备好四根铝型材框边1,相邻的铝型材框边1之间的第一切割端面101与第二切割端面102贴合拼组;1、先通过拼组其中两根铝型材框边1呈L形,如图3所示;2、再通过螺丝拼组形成第三根铝型材框边1形成U形,这时将玻璃窗板对准插入各个铝型材框边1的容纳槽160;4、再通过螺丝拼组第四根铝型材框边1,整体完成铝型材窗的拼组作业。

总的来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铝型材框边1的两端面设置倾斜角为45°且相互对称的第一切割端面101和第二切割端面102,这样方便铝型材框边1的拼组,而且在第一凹槽轮廓121以及第二凹槽轮廓111位于通腔100内的一面上设置带有第一通道170的第一凸条部17,在凹槽板部16位于通腔100内的底面上设置带有第二通道180的第二凸条部18,并且在第一通道170以及第二通道180靠近第一切割端面101以及第二切割端面102的壁段位置设置螺纹面,在底板部11上分别设置与第一通道170于第一切割端面101上的轮廓孔对齐的第一通孔112、以及与第二通道180于第一切割端面101上的轮廓孔对齐的第二通孔113,这样相邻的两铝型材框边1拼组后,直接在其中一铝型材框边1上的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113内插入对应螺丝,再将螺丝扭入另一铝型材框边1对应的第一通道170、第二通道180内,利用第一通道170内以及第二通道180内设置的螺纹面来紧固螺丝,从而实现铝型材框边1之间的拼组;整体来说,其不需要使用额外的连接件,直接利用螺丝进行拼组,拆卸安装方便,便于后续维护。

可选地,凹槽板部16与第一倾斜板部14之间的连接处以及凹槽板部16与第二倾斜板部15之间的连接处均设有圆弧过渡;使得凹槽板部16与第一倾斜板部14之间的连接处以及凹槽板部16与第二倾斜板部15之间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更好,不易断裂。

可选地,第一凹槽轮廓121与第二凹槽轮廓111的内凹深度一致;保持结构尺寸的一致,方便模具的设计,降低加工成本。

可选地,第一切割端面101上于第一凸条部17位置以及第二凸条部18位置均固定有密封胶圈(图中未示);具体来说,通过设置密封密封胶圈能够使得拼组后的铝合金框边内的第一通道170和第二通道180的密封性,从而更好的保护伸入第一通道170、第二通道180内的螺丝,使得螺丝不易受到氧化腐蚀;密封胶圈可以是橡胶圈。

可选地,容纳槽160的侧壁上铺设有防滑胶层(图中未示);具体来说,通过设置防滑胶层可以提高玻璃窗板与容纳槽160之间的配合稳固性,防滑胶层可以是硅胶层。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