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嵌入式组合门框。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消毒柜,其框架大多数采用方形,框架常用的生产方式为:将各个条状的边框焊接连接在一起,制作成方形框,其中,相应的转角均是通过边框组装焊接而成的,由于每个边框在生产时会存在尺寸偏差,这样的连接方式并不能保证每个框架的转角处都是密封无间隙的。此外,由于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不可拆装,框架必须在生产中成型,成型后的框架为一固定形状的框架,安装时,直接安装在相应的位置即可。此种结构的框架,不仅不可拆装,且占用的空间体积较大,在运输过程中,不方便存放及运输。而且其相应的转角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嵌入式组合门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嵌入式组合门框,包括均为中空结构的第一条形边框和第二条形边框,所述第一条形边框上设有第一沉孔,所述第二条形边框上设有第二沉孔,所述第一条形边框和所述第二条形边框通过插接装置和固定装置可拆卸地拼装;所述插接装置包括适配插接在所述第一条形边框内的第一插接板及适配插接在所述第二条形边框内的第二插接板,所述第一插接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沉孔相对接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插接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沉孔相对接的第二连接孔;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穿接于第一沉孔和第一连接孔的第一螺丝及穿接于第二沉孔和第二连接孔的第二螺丝。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插接板垂直于所述第二插接板,所述第一插接板横向延伸,所述第二插接板竖向延伸。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插接板和所述第二插接板为一整体,所述第一插接板和所述第二插接板之间的垂直转角处设有用于密封第一条形边框和第二条形边框连接处的间隙的密封条。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条形边框上设有用于提高连接强度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横向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条形边框上设有用于连接加强板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条形边框的底面。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条形边框上设有用于定位板伸出定位缺口,所述定位缺口的宽度等于加强板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相邻的第一条形边框和第二条形边框通过插接装置和固定装置连接在一起,即可实现第一条形边框和第二条形边框之间的连接。该组合门框,使用过程中能够实现可拆卸,连接方便快捷,无需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就将整个框体成型,可以在装配现场组装成型,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占用的空间较小,便于对框体的存储运输和保护,防止框体在运输过程中意外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后视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关于插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关于间隙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关于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关于第一插接板插接在第一条形边框后的剖视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关于第二插接板插接在第二条形边框后的剖视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关于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关于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条形边框1、第二条形边框2、第一沉孔3、第二沉孔4、插接装置5、间隙6、加强板7、定位板8、定位缺口9、第一条形边框的内侧面10、第二条形边框的内侧面20、第二条形边框的底面21、第一插接板50、第二插接板51、第一连接孔52、第二连接孔53、密封条54、第三连接孔70、定位孔80、第一插接板的外侧面500、第二插接板的外侧面510、定位缺口的宽度h、加强板的宽度h。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嵌入式组合门框,包括均为中空结构的第一条形边框1和第二条形边框2,该第一条形边框1和第二条形边框2优选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铝合金强度好,不易变形。所述第一条形边框1上设有第一沉孔3,所述第二条形边框2上设有第二沉孔4,所述第一条形边框1和所述第二条形边框2通过插接装置5和固定装置可拆卸地拼装,连接方便快捷,使得整个组合门框无需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就将整个成型,可以在装配现场组装成型,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占用的空间较小,便于对框体的存储运输和保护,防止框体在运输过程中意外变形。在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条形边框1和第二条形边框2的数量分别为两条,并且相互拼装成闭合的框体,即第一条形边框1和第二条形边框2是相邻拼接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当理解。
如图2、图3、图4、图5、图7和图8所示,所述插接装置5包括适配插接在所述第一条形边框1内的第一插接板50及适配插接在所述第二条形边框2内的第二插接板51,为了防止第一插接板50插接在第一条形边框1的中空结构后晃动而产生噪声,所述第一插接板50的外侧面500与第一条形边框1的内侧面10相互贴合,减少第一插接板50在第一条形边框1内的晃动空间,使得两者连接更加紧密,不易松动。同理,第二插接板51的外侧面510与第二条形边框2的内侧面20也是相互贴合的。具体地,所述第一插接板50垂直于所述第二插接板51,所述第一插接板50横向延伸,所述第二插接板51竖向延伸。为了加强第一插接板50和第二插接板51的强度,所述第一插接板50和所述第二插接板51为一整体。此外,由于生产质量或模具磨损等原因,第一条形边框1和第二条形边框2在相邻拼装时其拼接转角处一般存在间隙,为了密封该间隙,所述第一插接板50和所述第二插接板51之间的垂直转角处设有用于密封第一条形边框1和第二条形边框2连接处的间隙6的密封条54,从而避免出现间隙,提高第一条形边框1和第二条形边框2的紧密性。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插接板5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沉孔3相对接的第一连接孔52,所述第二插接板5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沉孔4相对接的第二连接孔53。而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穿接于第一沉孔3和第一连接孔52的第一螺丝及穿接于第二沉孔4和第二连接孔53的第二螺丝,使得第一插接板50和第一条形边框1可以实现定位安装并紧固在一起,使得第二插接板51和第二条形边框2可以实现定位安装并紧固在一起。
由于第二条形边框2的长度大于第一条形边框1的长度,使得组合门框在竖直方向上容易扭曲变形,作为改进,如图3、图6、图9和图10所示,两条第二条形边框2之间设有用于提高连接强度的加强板7,所述加强板7横向设置在第二条形边框2上,加强了整个的组合门框强度。对应地,所述第二条形边框2上设有用于连接加强板7的定位板8,所述定位板8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二条形边框2的底面21。定位板8上设有纵向排列的定位孔80,加强板7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孔80相对接的第三连接孔70,定位孔80和第三连接70也是通过螺丝连接,使得加强版7可以稳定地固定在第二条形边框2上。此外,所述第二条形边框2上设有用于定位板8伸出定位缺口9,所述定位缺口9的宽度h等于加强板7的宽度,使得加强板7可以准确定位在定位板8上并与第二条形边框2形成一整体。图6中加强板7的位置是靠近顶部的第一条形边框1,加强板7的位置还可以设置在两条第一条形边框1的中间,也可以同时设置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加强板7,可以根据实际的第二条形边框2的长度去设置,并不局限于上述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首先将四个插接装置5的第一插接板50分别插接到上、下两条第一条形边框1的中空结构中,使得第一插接板50的外侧面500与第一条形边框1的内侧面10相互贴合,直至第一连接孔52同轴于对应的第一沉孔3,即第一连接孔52与第一沉孔3相对接,然后通过第一螺丝同时穿接于第一连接孔52和第一沉孔3,直至第一螺丝的螺帽所在的水平面与第一沉孔3的端面相平齐后,第一螺丝安装到位,使得第一插接板50和第一条形边框1固定连接。此时,由于第二插接板51和第一插接板50为一整体,使得第二插接板51垂直伸出于第一条形边框1。然后将两条第二条形边框2的顶端同步地插接到第二插接板51上,同理,使得第二插接板51的外侧面510与第二条形边框2的内侧面20也是相互贴合的,直至第二连接孔53同轴于对应的第二沉孔4,即第二连接孔53与第二沉孔4相对接,然后通过第二螺丝同时穿接于第二连接孔53和第二沉孔4,直至第二螺丝的螺帽所在的水平面与第二沉孔4的端面相平齐后,第二螺丝安装到位,使得上方的第二插接板51与左、右两条第二条形边框2的顶端固定连接。最后将底部的第一条形边框1往第二条形边框2的方向移动,让第一条形边框1上伸出的第二插接板51分别插接在左、右两条第二条形边框2的中空结构中,同样地以上述的安装方式将底部的第一条形边框1固定连接在第二条形边框2上,完成框体的装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邻的第一条形边框1和第二条形边框2通过插接装置5和固定装置连接在一起,即可实现第一条形边框1和第二条形边框2之间的连接。该组合门框,使用过程中能够实现可拆卸,连接方便快捷,无需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就将整个框体成型,可以在装配现场组装成型,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占用的空间较小,便于对框体的存储运输和保护,防止框体在运输过程中意外变形。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