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5503发布日期:2020-12-25 08:08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家电产品的不断迭代升级,越来越多且类型各异的家电产品涌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带来了美食的享受。

例如,真空负压环境对于食物的烹饪过程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真空电饭煲,其利用真空泵对电饭煲的烹饪腔进行抽真空,使用该真空电饭煲煮米饭时,在烹饪的初始阶段所述真空泵抽吸所述烹饪腔内的空气,使所述烹饪腔内保持真空负压环境,可以使米饭更好地吸收水分,烹饪出的米饭软度适中,而且烹饪完成后还可使所述烹饪腔保持真空负压环境,以使米饭延缓氧化变质,更好地保持口感。

又如,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由原来的油炸烹饪逐渐变为现在通过蒸汽将食物烹饪熟,随之诞生了越来越多的蒸汽电饭煲,并且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现有的蒸汽电饭煲包括水箱、水泵和蒸汽发生器,水泵将水箱内的水抽到蒸汽发生器内,以实现快速汽化。

所述真空电饭煲的运行离不开真空泵,所述蒸汽电饭煲的运行也依赖于所述水泵。现有真空电饭煲的真空泵以及蒸汽电饭煲的水泵通常采用螺钉、垫片等固定在电饭煲的锅体、锅盖或机座上,而真空泵和水泵运行的过程中因活塞的往复运动会产生震动,导致电饭煲运行的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用户体验。此外,真空泵和水泵运行的震动会通过其固定部位传递至整个电饭煲,影响电饭煲的使用寿命。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以在所述烹饪器具使用过程中,减少所述烹饪器具整体的震动和噪音。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电泵以及用于安装电泵的壳体,所述电泵的外部设置有减震套,所述壳体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减震套固装于所述安装部以将所述电泵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减震套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间隔。

所述烹饪器具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减震套由弹性材料制成。

所述减震套与所述电泵之间设置有隔震件,所述隔震件由弹性材料制成。

所述减震套设置有多个减震缺口。

所述减震套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部。

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减震套相连;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安装部两者之一设置有限位槽,两者之另一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适配的限位凸起。

所述减震套沿竖直方向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

所述定位部包括多根定位柱,所述定位部连接于所述减震套的周边,以使所述减震套相对于所述壳体悬空。

所述减震套具有用于承托所述电泵的承托部,以使所述电泵相对于所述壳体悬空;所述承托部包括左承托口部和右承托口部,所述左承托口部的内表面以及所述右承托口部的内表面分别设置有支撑凸起,以使所述减震套与所述电泵紧配合。

所述间隔的宽度大于5m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泵的外部设置有减震套,且所述减震套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间隔,有效地减小了所述电泵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向所述壳体的传递,不仅降低了噪音,提升了用户体验,而且有助于延长所述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减震套由弹性材料制成。在电泵运行过程中,减震套能够有效地吸收电泵的震动,从而实现了降噪。而且,因所述减震套的弹性特质,使所述减震套与所述安装部之间的接触变为软接触,相较于刚性接触而言,可以进一步地大幅度降低由所述电泵向所述壳体的传震,从而减少了所述烹饪器具整体的震动和噪音,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增加了产品的竞争力。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减震套设置有多个减震缺口,从而提升了减震效果。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将所述电泵安装到所述减震套,并将所述减震套安装至所述壳体之后,所述减震套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隔的的宽度大于5mm,这样即便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所述减震套发生了塑性变形,依然能够保证所述减震套与所述壳体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距离,减少了电泵工作过程中的震动向所述壳体的传递,从而降低了所述烹饪器具整体的震动和噪声。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减震套具有用于承托所述电泵的左承托部和右承托部,所述左承托口部的内表面以及所述右承托口部的内表面分别设置有支撑凸起,以使所述减震套与所述电泵紧配合,不仅提升了所述减震套与所述电泵的连接的紧密性与可靠性,而且还可以提高所述减震套的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烹饪器具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减震套与所述电泵装配后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减震套、所述电泵以及所述流体管路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将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安装有所述电泵的减震套向所述壳体安装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将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安装有所述电泵的减震套安装至所述壳体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将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安装有所述电泵的减震套安装至所述壳体后的俯视图。

其中,

1壳体;2减震套、21减震缺口、22左承托口部、23右承托口部;3电泵;4流体管路;5蒸汽发生器;6安装部;7定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4至图6所示,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电泵3以及用于安装电泵3的壳体1,所述电泵3的外部设置有减震套2,所述壳体1设置有安装部6,所述减震套2固装于所述安装部6以将所述电泵3固定于所述壳体1,所述减震套2与所述壳体1之间具有间隔,所述间隔的设置减少了所述电泵3运行过程中向所述壳体1的传震,从而降低了所述烹饪器具的震动,不仅实现了噪音的降低,而且还有助于延长所述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烹饪器具的类型以及所述电泵3的类型不作具体限定。

例如,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烹饪器具为蒸汽烹饪器具,所述电泵3为设置于所述蒸汽烹饪器具的水泵,所述蒸汽烹饪器具还包括水箱和蒸汽发生器5,所述电泵3用于将所述水箱的水抽吸至所述蒸汽发生器5,需要说明的是,图中所示的蒸汽烹饪器具的结构形式并不对所述蒸汽烹饪器具造成限定,安装有所述电泵3的蒸汽烹饪器具并不必然采用如图1所示的具有l型的机座的结构造型,例如其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蒸汽电饭煲的结构造型。

又如,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为真空电饭煲,所述电泵3为设置于所述真空电饭煲的锅体或锅盖的真空泵,用于抽吸所述真空电饭煲的烹饪腔内的空气,以为所述烹饪腔营造真空环境。

再如,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为带有冷却单元的电压力锅,所述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盖设置有冷却腔,所述电泵3为用于向所述冷却腔泵送冷却液的水泵。

又如,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为带有自动进料系统的炒菜机,所述炒菜机包括锅具,所述自动进料系统包括储料器,所述储料器内盛装有酱料、食用油等用于烹饪食物的配料,所述储料器连通有进料通道,所述电泵3用于将储料器内的配料泵送至所述进料通道,并由所述进料通道排出至所述锅具内。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烹饪器具的类型和所述电泵3的类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举例,其还可以是其它类型的烹饪器具,例如具有排气泵的烹饪器具,又如具有向烹饪腔内泵送米浆等物质的烹饪器具等等,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减震套2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套2由硅胶制成。又如,在本实施方式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套2由橡胶制成。通过采用弹性材料制作所述减震套2,在所述电泵3的运行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所述减震套2吸收所述电泵3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能量,从而实现降噪,另一方面所述电泵3通过所述减震套2固定于所述壳体1,所述减震套2因自身的弹性原因,其与所述壳体1的安装部6之间的接触为软接触,相较于刚性接触而言,其实现了弹性降噪,提高了用户体验,增加了所述烹饪器具的竞争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减震套2与所述电泵3之间设置有隔震件,所述隔震件由弹性材料制成。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所述电泵3与所述减震套2之间的隔震件可以吸收所述电泵3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能量,一方面可以降低震动噪音,另一方面还可大幅减少所述电泵3向所述壳体1的传震,减少所述烹饪器具整体的震动,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减震套2设置有多个减震缺口21,所述减震缺口21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提升所述减震套2的减震效果,另一方面能够更加顺畅地实现所述电泵3的装配,减小了所述电泵3的装配难度,提升了装配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减震套2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部6。随着所述烹饪器具使用时间的延长,所述减震套2有可能发生塑性变形,而导致减震效果降低,为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减震套2为可拆卸的设计,方便了用户或者售后人员对所述减震套2进行拆卸和更换,降低了维修成本,延长了所述烹饪器具整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减震套2的可拆卸设计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定位部7,所述定位部7与所述减震套2相连;所述安装部6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定位部7与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适配的限位凸起。当然,还可以反过来,所述安装部6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定位部7设置有限位槽。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套2与所述安装部6通过卡接限位的方式实现相对固定,方便、快捷,有助于提升装配效率。更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7包括多根定位柱,所述定位部7连接于所述减震套2的周边,以使所述减震套2相对于所述壳体1悬空,而作为优选,所述定位部7与所述减震套2一体成型,以进一步提升所述减震套2的装配效率。

此外,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减震套2沿竖直方向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1,如图4所示,其中箭头方向示出了所述减震套2的安装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套2沿竖直方向拆装,不仅方便装配和拆卸,而且简化了所述安装部6的结构,有助于降低制作成本。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减震套2连同所述电泵3采用吊装的方式与所述安装部6相连,以减少所述电泵3运行中的震动向所述壳体1的传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减震套2具有用于承托所述电泵3的承托部,以使所述电泵3相对于所述壳体1悬空。具体而言,所述承托部包括左承托口部22和右承托口部23,所述左承托口部22的内表面以及所述右承托口部23的内表面分别设置有支撑凸起,以使所述减震套2与所述电泵3紧配合。所述支撑凸起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增大所述电泵3与所述减震套2配合的紧密性,使所述电泵3的安装更加可靠,避免了因震动而导致所述电泵3自所述减震套2滑脱,另一方面,通过所述减震套2与所述电泵3的紧配合,有助于所述减震套2吸收和缓冲所述电泵3运行过程中的震动,提升减震和降噪效果。本实施方式,对于所述支撑凸起的形状和布置形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所述支撑凸起为设置于所述左承托口部22的内表面以及所述右承托口部23的内表面的环形凸筋,又如,所述支撑凸起在所述左承托口部22的内表面以及所述右承托口部23的内表面间隔布置的凸块。而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凸起的形状与所述电泵3上的对应部位的结构的外轮廓适配为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间隔的宽度大于5mm,所述间隔指的是所述减震套2的各个面与所述壳体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避免所述减震套2与所述壳体1的接触,减少震动的传递。如图6所示,其示出了所述减震套2的侧面与所述壳体1的与所述减震套2的该侧面位置相对的一个内表面之间的间隔l的示例,该间隔l大于5mm。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所述减震套2因为承重以及震动磨损的缘故,可能会发生塑性变形,而降低了减震效果,为避免因所述减震套2的塑性变形而与所述壳体1的对应内表面之间发生接触而造成震动的传递,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所述减震套2与所述壳体1之间具有大于5mm的间隔的方式,以降低该现象发生的概率,提升了减震效果,实现了降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与所述电泵3相连的流体管路4,所述流体管路4由弹性材料制成,以减少所述电泵3运行过程中的震动通过所述流体管路4向所述烹饪器具的其它部件传震。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