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高度调整及缓冲性的幼儿学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9402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高度调整及缓冲性的幼儿学步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高度调整及缓冲性的幼儿学步车,以本实用新型的幼儿学步车达到多段高度调整的目的,且本实用新型亦具备有适当的缓冲弹性。
现今幼儿学步车已广泛地为家庭中有儿童者所使用,以一幼儿学步车供幼儿乘坐在其上,以便于幼儿学习走路之用,故幼儿学步车的实用性对于幼儿而言不可言喻。
然而,以一般常规式传统的幼儿学步车而言,最常规式的幼儿学步车无法提供高度调整的结构,但由于幼儿成长的速度相当快速,固定高度的幼儿学步车无法配合幼儿成长的速度而作机动性的调整成为其缺点;其次,常规式传统的幼儿学步车,当幼儿乘坐在其上学习走路而碰触撞到其他较大的物体时,则相当容易使乘坐在幼儿学步车上的幼儿因碰撞较大的物体后而产生较大的震动性,故使幼儿产生乘坐时的不适感。
因此,上述常规式传统的幼儿学步车的实用性并不足够,而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本设计人即是针对上述传统幼儿学步车的高度调整结构的缺点而深入构思,并积极研究改进,而经长期的努力、试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度调整及缓冲性的幼儿学步车,使其主要是以本实用新型来使幼儿学步车达到可多段调整高度的目的,且使本实用新型具有适当的缓冲弹性,以减少幼儿在乘坐时的不适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度调整及缓冲性的幼儿学步车,是在幼儿学步车顶部设有一顶盘,而顶盘在后方形成一环圈,其特征在于在顶盘内部下方前、后位置分别形成一底部具有螺孔的凸块,而位于各凸块的两侧分别各形成一贯孔;在顶盘的内底部介于两凸块之间的后方位置朝下形成一组底部具有螺孔的圆柱体;一略呈阶梯状的拨动板,其前端具有一拨动端,其后端具有多个锁孔的锁合端,该拨动板是定位在圆柱体底部,在拨动板的中段底部两侧处各朝下凸伸形成卡齿;一组呈平行的相互对应滑轨,其两端部分别是嵌卡在前述一组对应的贯孔,一顶部具有齿条的高度调整块,该高度调整块是套置在一组滑轨上前、后滑动;该高度调整块的底部分别形成一前、后挡块,而后挡块的两侧分别具有可在滑轨上前、后滑动的套环,介于两挡块之间设有可提供缓冲弹性的弹簧,后挡块是与一分别枢设在后挡块与环圈底部之间的X型支杆相互枢接;借由上述结构的组合,高度调整块在滑轨上前、后滑动,卡齿嵌卡在齿条内的不同位置,将幼儿学步车调整为不同高度。
前述的具有高度调整及缓冲性的幼儿学步车,其特征在于顶盘的内底部介于两凸块之间的前方位置朝下形成一凸柱,而拨动板的近前方顶部形成一凸柱,介于两凸柱之间设有一提供拨动板适当弹性的弹簧。
前述的具有高度调整及缓冲性的幼儿学步车,其特征在于凸块的底部固设有一个的底盖,其中央形成一长孔。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后的优点多段式的高度调整本实用新型是借由拨动板底部所形成的卡齿与高度调整块上的齿条相互配合下,使本实用新型的幼儿学步车具有可多段变化来调整高度的优点。
具有适当的缓冲弹性本实用新型是在高度调整块的底部分别形成一前、后挡块,介于两挡块之间设有可提供缓冲弹性的弹簧,而后挡块是与底部的X型支杆的前端顶部呈枢设状态,用该设置在两挡块之间的弹簧提供当幼儿学步车碰撞物体时的缓冲弹性,以增加幼儿乘坐时的舒适性。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剖视图。
图3、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可供调整其高度时的实施例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高度调整及缓冲性的幼儿学步车(如
图1、图2所示),此图中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要是在幼儿学步车10的顶部设有一顶盘11,而顶盘11的后方形成一环圈12;位于顶盘11内部下方前、后位置分别形成一底部具有螺孔的凸块13、14,而位于各凸块13、14的两侧分别各形成一贯孔15、16;而在顶盘11的内底部介于两凸块13、14之间的前、后位置分别朝下形成一凸柱17及一组底部具有螺孔的圆柱体18;一略呈阶梯状的拨动板20,其前端具有一呈L型的拨动端21,其后端具有多个锁孔的锁合端22,可借由一组螺钉23由具有锁孔的锁合端22的底部朝上螺锁,并使拨动板20定位于圆柱体18的底部,并使拨动端21形成可被拨动的状态,另在拨动板20的中段底部两侧处各朝下凸伸形成卡齿24,而拨动板20的近前方顶部形成一凸柱25,介于两凸柱17、25之间设有一弹簧26,用以提供拨动板20的适当弹性;一组呈平行的相互对应滑轨30,其两端部分别是嵌卡于前述一组对应的贯孔15、16内,一顶部具有齿条32的高度调整块31,该高度调整块31是可套置在一组滑轨30上作前、后滑动的动作,且齿条32是可与卡齿24呈相互卡掣状态,而高度调整块31的底部分别形成一前、后挡块33、34,该后挡块34的两侧各延伸形成可套置在滑轨30上的套环341,介于两挡块33、34之间设有可提供缓冲弹性的弹簧35,而后挡块34是与一分别枢设于后挡块34与环圈12底部之间的X型支杆36呈枢设状态;一可固设于凸块13、14底部的底盖40,其中央形成一长孔41,可使高度调整块31底部的前、后挡块33、34在长孔41内前、后滑动,用该设置在两挡块33、34之间的弹簧35提供当幼儿学步车碰撞较大物体时的缓冲弹性,来增加幼儿乘坐时的舒适性。
如图3中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的卡齿24卡掣于齿条32的最前方时,此时因高度调整块31是位于滑轨30的后方位置,此时则使X型支杆36呈现出高度较高的情况,亦即此时幼儿学步车的高度较高,可供身高较高的幼儿乘坐使用。
再如图4中所示,若是本实用新型的学步车针对身高较矮的幼儿使用时,是用手部将拨动板20前端的拨动端21上拨,使卡齿24脱离齿条32卡掣,而可将高度调整块31朝前推动,亦即可借由高度调整块31将后挡块34朝前推动,此时因齿条32间具有多个可供卡掣卡齿24的齿,当卡齿24卡合在齿条32的最后一齿内时,则该X型支杆36则形成较为扁平的型态,此时即学步车的高度为最低状态,因此具有可多段调整学步车高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缓冲作用是当幼儿乘坐在幼儿学步车上时,因幼儿的重量下压之故,而使幼儿的重量下压在X型支杆36上,亦即可使枢设在X型支杆36前上方的后挡块34借由其两侧的套环341可在一组滑轨30上作朝前滑动的动作,而后挡块34的前端具有一弹簧35介于前挡块33与后挡块34之间,因此可提供幼儿学步车适当的缓冲弹性。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高度调整及缓冲性的幼儿学步车,是在幼儿学步车顶部设有一顶盘,而顶盘的后方形成一环圈,其特征在于在顶盘内部下方前、后位置分别形成一底部具有螺孔的凸块,而位于各凸块的两侧分别各形成一贯孔;在顶盘的内底部介于两凸块之间的后方位置朝下形成一组底部具有螺孔的圆柱体;一略呈阶梯状的拨动板,其前端具有一拨动端,其后端具有多个锁孔的锁合端,该拨动板是定位在圆柱体底部,在拨动板的中段底部两侧处各朝下凸伸形成卡齿;一组呈平行相互对应滑轨,其两端部分别是嵌卡在前述一组对应的贯孔,一顶部具有齿条的高度调整块,该高度调整块是套置在一组滑轨上前、后滑动;该高度调整块的底部分别形成一前、后挡块,而后挡块的两侧分别具有可在滑轨上前、后滑动的套环,介于两挡块之间设有可提供缓冲弹性的弹簧,后挡块是与一分别枢设于后挡块与环圈底部之间的X型支杆相互枢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度调整及缓冲性的幼儿学步车,其特征在于顶盘的内底部介于两凸块之间的前方位置朝下形成一凸柱,而拨动板的近前方顶部形成一凸柱,介于两凸柱之间设有一提供拨动板适当弹性的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度调整及缓冲性的幼儿学步车,其特征在于凸块的底部固设有一个的底盖,其中央形成一长孔。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高度调整及缓冲性的幼儿学步车,主要是在幼儿学步车的顶盘底部设置一具有弹性的拨动板,拨动板底部所形成的卡齿与高度调整块顶部的齿条相互配合卡掣,可使幼儿学步车作多段调整的功能,另在高度调整块的底部分别形成一前、后挡块,介于两挡块之间设有可提供缓冲弹性的弹簧,而后挡块是与X型支杆的前端顶部呈枢设状态,该设置在两挡块之间的弹簧提供当幼儿学步车碰撞较大物体时的缓冲弹性,以增加幼儿乘坐时的舒适性。
文档编号A47F13/04GK2201853SQ9422004
公开日1995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1994年9月5日 优先权日1994年9月5日
发明者简瑞龙 申请人:劲拿制造厂泰国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