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门锁防盗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6813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家居门锁防盗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盗装置,尤其是一种设置在家居门锁上的防盗装置。
通常的门锁不论是普通型或电脑化的,都不具备防盗功能,不同的是门锁有易开与难开之分,如果窃贼撬门入室,最好的门锁也无济于事。因此有人研制出远红外线式、电子感应式及触摸式等多种防盗装置。这些防盗装置虽然各具有一定的报警功能,但由于设计构思上的不足,从而在防盗效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电子感应式及触模式防盗器,由于敏感性太强,导致人畜等无意接触或经过此地亦会发出报警声,造成不少麻烦及误会,而且价值也十分昂贵。由于这些产品无实用价值,刚面市甚至有的还来不及面市已被逐渐淘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集门锁与防盗于一体,结构简单,防盗效果好,成品低,价值适宜,易于推广的一种门锁防盗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在双舌门锁的基础上设置一套由电控制的防盗报警装置。该装置包括变压器、整流滤波稳压电路、执行元件、微动开关K1、K2、报警器组成,其中微动开关K1设置在门锁上部,位于门锁传动机构的一侧,由锁胆控制K1的工作状态。微动开关K2设置在门锁下端,设置在副锁舌上的传动杆一侧,通过副锁舌的开启带动传动杆控制K2的开关工作状态,同时开关K1的电源输入端接至执行元件继电器的一端,K1的另一端接K2的输入端;K2的另一端经报警器接电源负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具有结构简单,防盗效果好,安全耐用。而且除可单门独户使用外,还可通过线连接分别串入保安值班室,构成联防式防盗系统网络。同时具有成本低、价格便宜,容易实施,易于推广应用等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图1为门锁的电路控制图;图2为门锁的戒备状态示意图;图3为门锁的正常状态示意图。

图1所示该电路包括电源变压器T、整流二极管D1-D4,滤波电容C1、C2、稳压管D5、蓄电池E、执行继电器J、触点J1、微动开关K1K2、报警器Y共同构成。该电路的主要任务有三其一是供电系统,将输入的220伏交流电压经变压器T变压后,经整流管整流稳压后供给蓄电池充电,由蓄电池供给至整个系统工作。内设一个执行继电器负责保护在外导线,并经设置在门锁上下端的微动开关K1K2负责开关电源和控制报警系统,其发声元件采用超声度报警器完成。
其二是剪线报警系统,内设的继电器在正常通电工作时,其触点J1处于常闭状态,而当人为把导线剪断时,继电器线圈断电,其触点J1由常闭转为常开状态,此时防盗系统立即发出报警声。
其三是破门报警系统,当正常关锁时,该系统进入戒备报警状态,正常开启时则自动解除报警状态。该状态由设置在双舌门锁内的两只微动开关K1K2来完成,其中K1为总开关,K2为付开关,当门锁上的同时,则就同时打开了总开关K1微动触点,而付开关K2则进入戒备状态。此时只要门锁离开门框3至5公厘,付开关K2立即接通进入报警状态。为保证在断电或停电时的正常工作功能,本实用新型在电路里设置了蓄能电池,可使本系统在无市电供电情况下,通过蓄能电池持续工作长达2小时之久,并且在恢复供电的同时自动转为充电及正常供电状态。
如图2所示为门锁的戒备工作状态,由锁壳1、锁胆2、传动机构3、主锁舌4、限位片5、副锁舌6、传动杆7、弹簧8、微动开关K1、K2构成。该工作状态的工作原理是当用钥匙拨动锁胆2时,传动机构3将主锁舌4推出与传动机构一侧的开关K1相脱离,即K1自动打开,处于常开工作状态,而开关K2则由常开转为常闭状态,由于副锁舌6被限位片5压迫后,使传动杆同时受压离开开关K2,则K2处于常闭状态的同时,防盗系统进入戒备状态。
如图3所示为正常工作状态,当用钥匙拨动锁胆开锁时,开关K1自动关闭,同时切断电源,而开关K2则由常闭恢复到常开正常工作状态,报警系统自动解除戒备。
权利要求1.一种家居门锁防盗装置,由双舌门锁和报警控制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报警控制装置包括变压器、整流滤波稳压电路、执行元件、微动开关K1、K2、报警器组成,其中微动开关K1设置在门锁(1)上部,位于门锁传动机构(3)的一侧,由锁胆(2)控制K1的工作状态;微动开关K2设置在门锁(1)下端,在副锁舌(7)的传动杆(8)一侧,通过副锁舌的开启带动传动杆(10)控制K2的开关工作状态,同时开关K1的电源输入端接执行元件继电器一端,K1的另一端接K2的一端,K2的另一端经报警器接电源负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家居门锁防盗装置,包括双舌门锁及防盗报警控制装置构成。该装置是在现有门锁的基础上,在锁内增设开关K1K2,并通过控制电路实现防盗报警功能的。具有设计独特新颖,结构简单,防盗功能强。除可用于单门独户使用外,还可通过线连接分别串入保安值班室,构成联防式防盗系统网络。
文档编号E05B45/08GK2288244SQ9623786
公开日1998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6日
发明者张焯然, 陈勇 申请人:张焯然, 陈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