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可调的筷子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50523阅读:来源:国知局
,配合参见图7、图8、图9、图10、图11,左筷5、右筷2都分为前后两截,前半截相对后半截向下向内折弯:左禊5的前半截56相对后半截54向下向内折弯,55处为两者折弯连接点;右筷2的前半截26相对后半截24向下向内折弯,25处为两者折弯连接点。
[0017]向下折弯角度较大,其示意图如图7所示,目的是为了防止取食有一定深度的餐具,如碗中食物时,手部过屈;向内弯折角度较小,其示意如图8所示,目的是为了当左右筷5、2闭合时,左筷5的前半截56的端头57与右筷2的前半截26的端头27先行碰在一起(而此时的后半截24、54仍有一定间隙),以利于食物的夹取。其张开闭合的对比示意图如图 8、9、10、11 所示。
[0018]参见图3、图4,配合参见图1、图5,左筷5的后半截54、右筷2的后半截24的中间部位分别设有左、右手柄53,23,左、右手柄53,23上设有防滑结构,左筷5的后半截54、右筷2的后半截24的后段内侧分别设有左、右凸起台阶52,22若干,左、右凸起台阶52,22左右对称,成对出现,有若干对凸起台阶上固定有弹性不同的压簧4;左、右凸起台阶52、22上设有小孔或卡槽,压簧4的头部可钩入小孔或卡入卡槽中,从而使压簧4的头部和左、右凸起台阶52,22固接在一起;左、右筷5,2的后端头设有相互配合的转轴孔51、21,转轴I可装入转轴孔51、21中,与左、右筷5,2配合组成转动连接机构,右筷2的后端上部还设有止转小孔28,转轴I的止转钉11插入此孔中。因凸起台阶到转轴之间有一定距离,则所装压簧到转轴直接也有一定空间,当不用筷子时,能利用筷子此处的空裆将筷子挂起,使之能通风存放而不会霉变。
[0019]所述左筷5的前半截56和右筷2的前半截26上端外侧设有一定厚度的略突薄片或分别设有左、右棱边561,261,可用于切断丝条状食物,如面条、粉丝,但左、右棱边561、261的锐角需经过处理,使之碰上去又不能伤手。该结构位于非筷头处,即非与嘴接触的食用部位,避免了现有结构筷头为齿状、刀状等奇形怪状的不舒适、产生扎嘴感的设计缺陷。
[0020]参见图1、图2,左、右筷5,2之间所装有压簧4若干,其弹性系数及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互不同,压簧4两端跨接在左、右筷5,2之间,压簧4两端分别与左、右凸起台阶52,22固定在一起。当闭合左、右筷5,2时,压簧4储能,之后放开左右筷时,压簧4可以提供向外张开的弹力;当张开左、右筷5,2角度过大时,又可为之提供拉力,防止左、右筷5,2张开角度过大。压簧4的弹性系数、个数多少以及所安装在左、右凸起台阶52、22上的位置决定了左、右筷5,2之间弹力刚度的大小;压簧4自然状态下的长度,决定了左、右筷2,5在自然状态下张开角度的大小。
[0021]参见图5、图3,配合参见图1、图2,转轴I包括止转钉11、转轴面12、螺孔13,转轴I插入左右筷5、2的转轴孔51、21中时,止转钉11插入右筷2的止转小孔28中,目的是防止转轴I相对右筷2转动,但左筷5相对配合轴面12有相对转动。
[0022]参见图6,配合参见图5、图1,调节钮6包括防滑帽61和螺柱62,调节钮6的螺柱62穿过塔簧3旋入转轴I的螺孔13中,用塔簧I将左筷5压向右筷2。通过旋转调节钮6的防滑帽61可压缩塔簧4,从而可以调整左、右筷5,2之间的转动摩擦力的大小,即旋转调节钮6可调整左、右筷5,2之间的阻尼大小。调节旋钮高于筷子左右筷所在平面,使得在使用较深餐具盛饭菜就餐时,如用锅、碗,可以把筷子的调节钮6当挂钩挂在碗旁,防止筷子滑入饭菜之中,示意如图12所示。
[0023]本发明弹力可调的筷子100可配套有专用手套110、拇指套111、掌指套112(参见图13) —起使用。拇指套111为自粘带,当右手使用时拇指套111粘套在左筷5的左手柄23上,与左筷5固定为一体,拇指套11外表面有一段刺;掌指套112也为自粘带,当右手使用时掌指套112粘套在右筷2的右手柄53上,与右筷2固定位一体,掌指套112外表面也有一段刺;专用手套110上的拇指位置和其余四指的近节对应位置则设有毛,则通过拇指套111和掌指套1112可以使手部所穿的该专用手套与本发明弹力可调的筷子100粘接在一体。当左手用筷时,正好反之:拇指套111粘在右筷2上,掌指套112粘在左筷5上。人手通过专用手套控制筷子开合,防止筷子掉下,非常适合于手功能异常、多根手指部分残缺者(只剩手指近节)、经常掉筷子的患者使用。
【主权项】
1.一种弹力可调的筷子,包括左筷(5)、右筷⑵、压簧(4)、塔簧(3)、转轴⑴、调节钮(6),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筷(5)与右筷(2)之间在筷端通过转轴(I)可转动连接,左、右筷(5,2)中间设有压簧(4),调节钮(6)通过塔簧(3)旋入转轴(I)的螺孔(13)中,通过旋转调节钮(6)调整左右筷(5,2)之间的转动摩擦力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力可调的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筷(5)、右筷(2)都分为前、后半截(56,54),前半截(56)相对后半截(54)向下向内折弯;后半截(54)的中间部位设有手柄,手柄上设有防滑结构,后半截(54)的后段内侧设有若干凸起台阶,所述凸起台阶之间连接有若干弹性不同的压簧(4);所述凸起台阶上设有小孔或卡槽,压簧(4)头部可钩入小孔或卡入卡槽中,使压簧(4)头部和凸起台阶固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力可调的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筷(5)、右筷(2)的前半截(56)的上端外侧设有薄片或棱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力可调的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I包括止转钉(11)、转轴面(12)、螺孔(13),所述止转钉(11)插入右筷(2)的止转小孔(28)中,使转轴(I)相对右筷(2)固定不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力可调的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钮6包括防滑帽(61)和螺柱(62),螺柱(62)穿过塔簧(3)旋入转轴(I)的螺孔(13)中,用塔簧(3)将左筷(5)压向右筷(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力可调的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4)两端固接在左、右禊(5,2)的凸起台阶上。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弹力可调的筷子,包括左筷、右筷、压簧、塔簧、转轴、调节钮,左筷与右筷之间在筷端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左、右筷中间设有压簧,调节钮通过塔簧旋入转轴的螺孔中,通过旋转调节钮调整左右筷之间的转动摩擦力的大小。本发明采用多档位压簧连接,筷子自动张开,且弹力可调,张开角度、张开阻尼、张合刚度均可调整,从而可满足不同人因手大手小、手快手慢、手重手轻所造成的不同需求;而且方便用手掌操作,筷子不易滑脱,降低了对手指精细度的操作要求;不用时,筷子上下翻转放在桌子上,可使筷头向上,保证了使用过程中的卫生。本发明既可满足常人、外国人使用,又能适合老人、儿童,甚至手部僵硬、肌力异常、手功能部分受限的残障人的使用。
【IPC分类】A47G21-10
【公开号】CN104771044
【申请号】CN201510203649
【发明人】赵展, 杨攀, 谢平, 潘贺丰, 赵全龙, 何丹丹, 张宇玲, 高寒, 仓臣, 陈雷, 费璐益, 奚春联, 喻洪流
【申请人】上海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