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尘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22591阅读:来源:国知局
褶皱状,所述盖部32和安装部33由比较硬质的合成树脂构成。
[0048]所述安装部33在突缘部34的前侧突出设有比较短的前外筒部35S和前内筒部35U,在上述前外筒部35S与前内筒部35U之间通过粘结等来固定所述过滤器主体31的后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前外筒部35S和前内筒部35U分别与所述突缘部34呈同轴状地设置。并且,在所述前内筒部35U内设有与后述的吸入筒部64连接的连接孔36。
[0049]在所述前外筒部35S的外周,与所述卡口用突起29相对应地设有卡口用槽37。该卡口用槽37具有在所述前外筒部35S的前缘处开口的槽入口 37A和与该槽入口 37A连通且沿着所述前外筒部35S的外周在圆周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卡止槽部37B。
[0050]并且,使所述筒状体21覆盖于所述过滤器主体31,将所述卡口用突起29向所述槽入口 37A插入,沿着所述卡止槽部37B的延伸设置方向转动所述筒状体21,从而将所述卡口用突起29卡止于所述卡止槽部37B。由此,所述内过滤体22与所述筒状体21结合。
[005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筒状体21在从前侧观察下,通过相对于所述内过滤体22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而被固定,通过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而能够拆卸。这样,卡口结合是指将所谓的“插拔”与“扭转”相组合而能够进行所述筒状体21与所述内过滤体22的结合/分离的结合构造。
[0052]而且,在所述突缘部34的后侧突出设有短的后外筒部41S和后内筒部41U。所述后外筒部41S是在所述突缘部34的外周缘部设置的环状壁部。而且,所述后内筒部41U比所述前内筒部35U的直径大。并且,在所述后外筒部41S的外表面,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设有多个卡口用突起42。需要说明的是,在该例子中,设有4个所述卡口用突起42。而且,如图8所示,所述后内筒部41U与前外筒部35S为大致同径。
[0053]在所述集尘容器3的周壁部11的开口缘部3A侧的内周,与所述卡口用突起42相对应地设有卡口用槽43。该卡口用槽43具有在所述周壁部11的开口缘部3A处开口的槽入口 43A和与该槽入口 43A连通且沿着所述周壁部11的内周在圆周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卡止槽部43B。所述槽入口 43A在卡止槽部43B侧具有前后方向的阶梯部143,并且具有相对于前后方向而向卡止槽部43B相反侧倾斜的倾斜阶梯部143K。该倾斜阶梯部143K以使所述槽入口 43A朝向后方扩大的方式倾斜,将所述卡口用突起42向所述槽入口 43A的前侧引寸ο
[0054]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阶梯部143与集尘容器3的轴向大致平行地形成。而且,如上所述,所述卡口用槽43设置在所述周壁部11的内周,但是由于该周壁部11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因此即使是在局部从外侧观察的附图中,也利用实线来图示所述卡口用槽43等。
[0055]而且,在多个所述卡止槽部43Β的至少1个卡止槽部43Β的前端侧设有突部44。需要说明的是,卡止槽部43Β的前端43S与所述突部44的间隔对应于所述卡口用突起42的周向的宽度。而且,在所述周壁部11的开口缘部3A侧的内周形成有供所述突缘部34抵接的阶梯部4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阶梯部45位于所述周壁部11的比其他部分的内表面靠外周侧的位置。
[0056]并且,当向所述集尘容器3内插入所述过滤器组装体4并将所述卡口用突起42向所述槽入口 43A插入时,所述突缘部34抵接于所述阶梯部45,无法进一步插入。在该位置处将所述过滤器组装体4向所述卡止槽部43B的前端43S侧转动,由此所述卡口用突起42卡止于所述卡止槽部43B,所述过滤器组装体4与所述集尘容器3结合。这种情况下,当使所述过滤器组装体4转动时,在所述卡口用突起42越过所述突部44之际,所述卡口用突起42侧发生弹性变形而得到咔哒感,因此能够确认所述集尘容器3与过滤器组装体4的结合。
[0057]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过滤器组装体4在从所述开口缘部3A侧即后侧观察下,相对于所述集尘容器3,通过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而被固定,通过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而能够拆卸。并且,通过所述卡口用突起42和卡口用槽43来构成卡口结合机构46。
[0058]在所述集尘容器3的周壁部11的开口缘部3A,接近所述槽入口 43A地设置第一切口部51。该第一切口部51在周向两侧具有前后方向的纵缘部51A,并且具有将两侧的纵缘部51A、51A的底部连结的横缘部51B。而且,在所述开口缘部3A与纵缘部51A之间设有弯曲状的倒角部51M。而且,在所述后外筒部41S的开口缘部41K设有与所述第一切口部51大致同一形状的第二切口部52。该第二切口部52在周向两侧具有前后方向的纵缘部52A,并且具有将两侧的纵缘部52A、52A的底部连结的横缘部52B。而且,在所述开口缘部41K与纵缘部52A之间设有弯曲状的倒角部52M。
[0059]并且,在将所述卡口用突起42向所述槽入口 43A插入的位置处,所述后外筒部41S大致闭塞所述第一切口部51,在所述卡口用突起42卡止于卡止槽部43B的前端43S与突部44之间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切口部51与第二切口部52重合。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0所示,在所述集尘容器3安装有所述过滤器组装体4的状态下,所述开口缘部3A位于比所述开口缘部41K靠后侧的位置。而且,如图8等所示,以所述安装部33为基准,所述后内筒部41U的开口缘部41C位于比所述后外筒部41S的开口缘部41K靠后侧的位置。
[0060]在所述后内筒部41U的开口缘部41C设有与所述第二切口部52大致同一形状的第三切口部53。而且,在所述突缘部34的所述后内筒部41U的内侧设有抵接筒部54。需要说明的是,该抵接筒部54与后述的吸入筒部64的弹性密封件65抵接。
[0061]在所述安装部33的外周安装有环状的弹性密封构件55。该密封构件55构成为,当所述过滤器组装体4向所述集尘容器3插入时,该密封构件55的外周部与所述集尘容器3的周壁部11的内表面紧贴。
[0062]在所述吸尘器主体2的前侧设有拆装自如地安装所述集尘容器3的装配部61。该装配部61具备底面部62和筒状部63。在所述底面部62的中央突出设有作为所述电动鼓风机5的吸入口的吸入筒部64,在该吸入筒部64的上缘设有环状的弹性密封件65。并且,在所述装配部61装配有所述集尘容器3的状态下,所述抵接筒部54与所述弹性密封件65抵接而使所述吸入筒部64与所述连接孔36以密封状态连接。而且,所述后内筒部41U位于所述吸入筒部64的外侧。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吸入筒部64的吸入口设有尘埃用的过滤器64F。
[0063]在所述装配部61的筒状部63设有收纳所述导入部14及所述连接筒部15的凹部63A。而且,所述筒状部63具备外周部66、在该外周部66的内表面设置的前后方向的纵肋部67T、在外周部66的内表面设置的周向的横肋部67Y。所述纵肋部67T沿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而且,所述横肋部67Y沿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
[0064]如图14所示,在所述筒状部63的内周,在所述把持部7的位置形成中央纵槽部71,并且在该中央纵槽部71的左右分别形成左纵槽部72L及右纵槽部72R。上述槽部71、72L、72R是所述吸尘器主体2侧的定位部,沿前后方向形成。另一方面,在所述集尘容器3的周壁部11的外周设有从前方向所述纵槽部71、72L、72R插入的中央突条部73、左突条部74L及右突条部74R。并且,上述突条部73、74L、74R是所述集尘容器3侧的定位部。
[0065]在所述中央突条部73的前端侧设有倾斜引导部73A。在该倾斜引导部73A的基端侧设有在与所述中央突条部73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呈槽状的卡止承受部73B。在所述中央纵槽部71配置分体的卡止构件75,并且在该卡止构件75 —体地具有能够与所述卡止承受部73B进行卡合脱离的大致钩形的卡止部75B。在该卡止部75B的前端侧设有供所述倾斜引导部73A抵接的倾斜引导部75A。而且,所述卡止构件75设置成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且由施力机构(未图示)向图14的右方向施力以使所述卡止部75B卡止于所述卡止承受部73B。并且,通过进行将所述操作部9向图14的左方向按压的操作,所述卡止部75B移动,从所述卡止承受部73B脱落,从而能够从所述装配部61拆卸所述集尘容器3。
[0066]而且,所述中央突条部73与1个所述第一切口部51在前后方向上排列设置。并且,当将所述集尘容器3安装于所述吸尘器主体2时,在所述底面部62的与所述第一切口部51对应的所述中央纵槽部71的后方位置设有凸部81。该凸部81以将所述装配部61的外周部66与所述吸入筒部64连结的方式形成。而且,所述凸部81具备向所述纵缘部51A、51A、52A、52A之间插入的两侧的侧面部82、82和将两侧的侧面部82、82连结的上面部83。而且,在该上面部83的上部中央形成有凸状的弯曲面部83W。此外,在所述凸部81的宽度方向端部,在所述侧面部82、82与上面部83的角部形成有由弯曲面构成的引导部81K。该引导部81K能够与所述第二切口部52的倒角部52M抵接。
[0067]所述凸部81向所述底面部62鼓出形成,利用所述凸部81构成安全阀装置。具体而言,如图4所不,所述凸部81构成阀壳体84的一部分。该阀壳体84的外侧的开闭口 85与所述吸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