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台座及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58597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变形台座及其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台座、桌、椅,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变形的台或座。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办公或家居用品,椅子或者桌子的功能单一,不能根据使用场合和需求而将椅子拼接成桌子,更不可能将桌子拆成椅子。即使将椅子并排放置,也只能在椅子面上临时放置物品,从外形、结构上来看仍然是椅子,无法融入周围的环境,也不适合当作桌子长期摆放。
[0003]目前可根据环境、场合,灵活改变居室桌、椅、柜的形状、位置已成为一种个性化时尚居室设计潮流。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通用性的变形台座。
[000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0006]一种变形台座,包括交叉连接的第一板和第二板,还包括支撑第一板的第一支撑件,以及支撑第二板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板共同支撑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板共同支撑所述第二板。
[0007]所述第一板的两端伸出第二板构成T型连接。
[0008]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部支撑在所述第二板上,另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
[0009]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交叉连接。
[0010]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交叉连接成一组支撑件,该组支撑件构成Z字型。
[0011]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交叉连接成一组支撑件,两组支撑件分别靠近所述第一板和/或所述第二板的边沿设置。
[0012]所述第一板上且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处还设有第三支撑件,第三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板和所述第一支撑件共同支撑所述第一板。
[0013]一种变形台座组件,至少包括两组上述变形台座,各组变形台座分别包括交叉连接的第一板和第二板,还包括支撑第一板的第一支撑件,以及支撑第二板的第二支撑件,各组所述变形台座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板共同支撑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板共同支撑所述第二板;其中一组所述变形台座的第一板或第二板与另一组所述变形台座的第一板或第二板拼接组合。
[0014]两组所述变形台座的拼接组合处采用嵌合或者咬合的卡接结构。
[0015]所述卡接结构采用U型槽,U型槽开设在开设在所述第一板上且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板面上,或者U型槽开设在所述第二板上且远离所述第一板的板面上,或者U型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板或第二板的端部,该端部在板厚方向上的截面呈U型。
[0016]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台座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板共同支撑第一板,若第二板竖放,第一板平放,则第一板既可当桌面又可当椅面;同样,若第一板竖放,第二板平放,则第二板既可当桌面又可当椅面;本实用新型不仅通用性强且美观实用,灵活多变的用途能融入周边环境,满足了人们对个性化时尚居室的设计要求。
[0017]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台座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至少两组变形台座相互拼接,其中一组变形台座的第一板或第二板与另一组变形台座的第一板或第二板拼接组合,两组变形台座中的第一板与第一板拼接,或者第一板与第二板拼接,或者第二板与第一板拼接,或者第二板与第二板拼接;若水平放置,既可当桌子、矮柜又可当椅子,若竖放,则可当立柜或者层架,放置多种物品、摆设等。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台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台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台座组件的U型槽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台座增加第三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台座组件增加第三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变形台座I 第一板11
[0025]第二板 12 第一支撑件 13
[0026]第二支撑件14 U型槽15
[0027]第三支撑件16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0029]如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台座组件,至少包括两组变形台座1,各组变形台座I分别包括第一板11、第二板12、第一支撑件13和第二支撑件14。
[0030]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可分别采用直板或者弯板、曲板、弧板等,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交叉连接在一起。若第一板11的两端伸出第二板12构成T型连接,当第一板11竖起时,第一板11的上端部相当于椅子的靠背、桌子的档板。另外,第一板11也可仅其一端伸出第二板12,从而构成L型连接。
[0031]第一支撑件13与第二板12共同支撑第一板11,第二支撑件14与第一板11共同支撑第二板12。具体可采用以下多种实施方式:
[0032]1、第一支撑件13平行于第二板12的板面,第一支撑件13的底端与第二板12的底边沿位于同一平面内,这样第一支撑件13与第二板12能共同支撑第一板11。第二支撑件14的一端部支撑在第二板12的边沿、角部或者中部,较佳地,该支撑位置远离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交叉连接处,便于形成稳定的支撑。第二支撑件14的另一端部连接第一支撑件13,第二支撑件14既可平行于第一板11的板面,也可与第一板11的板面交叉。
[0033]如图2所示,通过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件13和第二支撑件14,当第一板11平放、第二板12竖放当作桌子、矮柜时,第一支撑件13与第二板12共同支撑第一板11。当第二板12平放、第一板11竖放当作椅子、立柜、层架时,第二支撑件14与第一板11共同支撑第二板12,无论何种情形均可形成稳定、有力的支撑。
[0034]2、第一支撑件13和第二支撑件14类似十字交叉状,第一支撑件13的一端部支撑在第一板11上,第二支撑件14的一端部支撑在第二板12上。当第一板11平放、第二板12竖放当作桌子、矮柜时,第一支撑件13的另一端部与第一板11的下边沿共同支撑第一板Ilo当第二板12平放、第一板11竖放当作椅子、立柜、层架时,第二支撑件14的另一端部与第一板11的下边沿共同支撑第二板12。
[0035]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