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坝体自动蓄泄装置的板体回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0474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适用于坝体自动蓄泄装置的板体回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适用于水库、湖泊及大塘小坝等坝体的自动蓄泄装置的板体回复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的大、中、水型水库、湖泊坝体及大塘水坝等,因为每年梅雨季节来临时,突如其来的暴雨或特大暴雨时有发生,尤其是在海拔较高的“云”、“贵” “川”地区及一般的山区和丘陵地带,一旦洪水来临时,其冲击力大到数百吨、几十吨或十几吨不等, 如果坝基上没有自动蓄泄装置,坝基内的蓄水量猛增,受洪水冲力和压力愈来愈大,其坝基必然难以承受。同时还有可能遭到连根拔(坝基整体翻倒)的危险,它将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风险或难以估量的损失。而对于自动蓄泄装置而言,板体回复结构的合理设置,决定了整个蓄泄装置的蓄积能力和泄除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复能力强、安全稳定性高的适用于坝体自动蓄泄装置的板体回复结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适用于坝体自动蓄泄装置的板体回复结构,设置于自动蓄泄装置的蓄泄板与坝墩之间,所述板体回复结构一端连接于蓄泄板后的坝墩内侧,另一端连接于蓄泄板中部。所述板体回复结构为弹簧。所述弹簧埋设于坝墩内部。所述弹簧与坝墩底边构成45度左右的夹角。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弹簧的回复能力,埋设板体回复结构有效地避免在泄洪过程中弹簧对于顺水泄出的杂物的挂钩,降低对泄洪的不利影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坝墩;2为蓄泄板;3为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坝体自动蓄泄装置的板体回复结构,设置于自动蓄泄装置的蓄泄板2与坝墩1之间,具体到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板体回复装置是弹簧3。弹簧一端连接于蓄泄板2后的坝墩1内侧,另一端连接于蓄泄板2中部。一般来说,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弹簧3的回复能力,以弹簧3与坝墩1的底边构成45 度夹角来确定弹簧3与坝墩1的连接位置。[0015] 另外,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弹簧3必须埋设于坝墩1内部,以避免在泄洪过程中弹簧3对于顺水泄出的杂物的挂钩,排除对泄洪的不利影响。
权利要求1.适用于坝体自动蓄泄装置的板体回复结构,设置于自动蓄泄装置的蓄泄板与坝墩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回复结构一端连接于蓄泄板后的坝墩内侧,另一端连接于蓄泄板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坝体自动蓄泄装置的板体回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回复结构为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坝体自动蓄泄装置的板体回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埋设于坝墩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坝体自动蓄泄装置的板体回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与坝墩底边构成45度左右的夹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坝体自动蓄泄装置的板体回复结构,设置于自动蓄泄装置的蓄泄板与坝墩之间,板体回复结构一端连接于蓄泄板后的坝墩内侧,另一端连接于蓄泄板中部。板体回复结构为弹簧。本实用新型最大限度地利用弹簧的回复能力,埋设板体回复结构有效地避免在泄洪过程中弹簧对于顺水泄出的杂物的挂钩,降低对泄洪的不利影响。
文档编号E02B8/04GK202273212SQ201120411500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6日
发明者李祖德 申请人:李祖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