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污水再利用自动补水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23686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家庭污水再利用自动补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家庭污水再利用自动补水装置。包括搅拌装置、备用补水箱、补水箱、清水箱,搅拌装置出水端通过连接管A连接备用补水箱入水端,备用补水箱一侧下端通过连接管B连接补水箱一侧下端,备用补水箱另一侧上端设有出水管,备用补水箱与补水箱形成一连通器,补水箱另一端下侧通过连接管C连接清水箱;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水位监测器、控制器、智能水阀、报警装置,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清水箱底部,水位监测器设置于补水箱内下端,压力传感器及水位监测器均连接于控制器输入端,控制器输出端连接智能水阀及报警装置,智能水阀设置于连接管C上;所述连接管A上设置有控制阀。本发明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实现污水处理再利用且实现自动补水。
【专利说明】家庭污水再利用自动补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家庭污水再利用自动补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如何在利用成了一个主要问题,尤其是现在居民的生活用水量逐渐增加,产生的大量污水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中,而冲洗厕所马桶都需要用掉大量的洁净自来水,极大的造成了饮用水淡水资源的浪费;我们应该尽量的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尽可能的充分利用二次用水。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实现污水处理再利用且实现自动补水的家庭污水再利用自动补水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家庭污水再利用自动补水装置,包括搅拌装置、备用补水箱、补水箱、清水箱,搅拌装置出水端通过连接管A连接备用补水箱入水端,备用补水箱一侧下端通过连接管B连接补水箱一侧下端,备用补水箱另一侧上端设有出水管,备用补水箱与补水箱形成一连通器,补水箱另一端下侧通过连接管C连接清水箱;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水位监测器、控制器、智能水阀、报警装置,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清水箱底部,水位监测器设置于补水箱内下端,压力传感器及水位监测器均连接于控制器输入端,控制器输出端连接智能水阀及报警装置,智能水阀设置于连接管C上;所述连接管A上设置有控制阀。
[0005]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补水箱及备用补水箱下面均设置有支撑台。
[0006]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报警装置采用蜂鸣器。
[0007]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设置于搅拌罐内的搅拌轴、设置于搅拌罐顶部并与搅拌轴连接的驱动电机,搅拌罐顶部还设置有进料管及污水入口,搅拌罐底部设置有清水出口,清水出口通过连接管A连通备用补水箱。
[0008]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搅拌罐由圆饼状罐盖、圆环状罐体及罐底组成,管盖与罐体螺纹连接。
[0009]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搅拌罐罐底截面为半球状结构。
[0010]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搅拌罐顶部设置的进料管均匀分布于搅拌罐顶部圆周方向上。
[0011]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备用补水箱上端出水管连通灌溉蓄水池。
[001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经搅拌装置处理后的清水进入备用补水箱,备用补水箱与补水箱组成连通器,两位水位自动互补,补水箱通过智能水阀连接于清水箱,压力传感器检测清水箱内水压数据,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智能水阀工作,进而自动控制补水箱对清水箱内补水,可以始终保持清水箱内水位不变,便于取用处理后的清水;同时,补水箱内设水位监测器,水位监测器检测到补水箱内水位变化数据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进而决定控制报警装置工作,进而提醒使用者需要对补水箱及备用补水箱内注入处理后的清水以保障清水箱内用水需求;再者,如果搅拌装置处理后的清水过多,清水箱、补水箱及备用补水箱都已是最大负荷工作下,过量的清水便可以通过备用补水箱上端的出水管输出,以确保清水箱、补水箱及备用补水箱正常工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发明搅拌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发明搅拌装置罐盖俯视图。
[0016]图中标号为:1_搅拌装置,2-备用补水箱3-补水箱,4-清水箱,5-连接管A,6-连接管B,7-出水管,8-连接管C,9-压力传感器,10-水位监测器,11-控制器,12-智能水阀,13-报警装置,14-控制阀,15-支撑台,16-搅拌罐,161-罐盖,162-罐体,163-罐底,17-搅拌轴,18-驱动电机,19-进料管,20-污水入口,21-清水出口,22-灌溉蓄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9]参照图1至图3所示可知,家庭污水再利用自动补水装置,包括搅拌装置1、备用补水箱2、补水箱3、清水箱4,搅拌装置I出水端通过连接管A5连接备用补水箱2入水端,备用补水箱2 —侧下端通过连接管B6连接补水箱3 —侧下端,备用补水箱2另一侧上端设有出水管7,出水管7连通灌溉蓄水池22,备用补水箱2与补水箱3形成一连通器,补水箱3另一端下侧通过连接管CS连接清水箱4,补水箱3及备用补水箱2下面均设置有支撑台15。
[0020]家庭污水再利用自动补水装置还包括压力传感器9、水位监测器10、控制器11、智能水阀12、报警装置13,本方案中报警装置13采用蜂鸣器,所述压力传感器9设置于清水箱4底部,水位监测器10设置于补水箱3内下端,压力传感器9及水位监测器10均连接于控制器11输入端,控制器11输出端连接智能水阀12及报警装置13,智能水阀12设置于连接管CS上;所述连接管A5上设置有控制阀14。
[0021]所述搅拌装置I包括搅拌罐16、设置于搅拌罐16内的搅拌轴17、设置于搅拌罐61顶部并与搅拌轴17连接的驱动电机18,搅拌罐16顶部还设置有进料管19及污水入口 20,搅拌罐16底部设置有清水出口 21,清水出口 21通过连接管A5连通备用补水箱2 ;所述搅拌罐16由圆饼状罐盖161、圆环状罐体162及罐底163组成,罐盖161与罐体162螺纹连接;所述搅拌罐16罐底截面为半球状结构;所述搅拌罐16顶部设置的进料管19均匀分布于搅拌罐16顶部圆周方向上。
[0022]经搅拌装置I处理后的清水进入备用补水箱2,备用补水箱2与补水箱3组成连通器,两位水位自动互补,补水箱3通过智能水阀12连接于清水箱4,压力传感器9检测清水箱4内水压数据,传输给控制器11,控制器11控制智能水阀12工作,进而自动控制补水箱3对清水箱4内补水,可以始终保持清水箱4内水位不变,便于取用处理后的清水;同时,补水箱3内设水位监测器,水位监测器10检测到补水箱3内水位变化数据传输给控制器11,控制器11进而决定控制报警装置13工作,进而提醒使用者需要对补水箱3及备用补水箱2内注入处理后的清水以保障清水箱4内用水需求;再者,如果搅拌装置I处理后的清水过多,清水箱4、补水箱3及备用补水箱2都已是最大负荷工作下,过量的清水便可以通过备用补水箱2上端的出水管7输送给灌溉蓄水池22用于备用灌溉,以确保清水箱4、补水箱3及备用补水箱2正常工作。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家庭污水再利用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装置、备用补水箱、补水箱、清水箱,搅拌装置出水端通过连接管A连接备用补水箱入水端,备用补水箱一侧下端通过连接管B连接补水箱一侧下端,备用补水箱另一侧上端设有出水管,备用补水箱与补水箱形成一连通器,补水箱另一端下侧通过连接管C连接清水箱;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水位监测器、控制器、智能水阀、报警装置,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清水箱底部,水位监测器设置于补水箱内下端,压力传感器及水位监测器均连接于控制器输入端,控制器输出端连接智能水阀及报警装置,智能水阀设置于连接管C上;所述连接管A上设置有控制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庭污水再利用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箱及备用补水箱下面均设置有支撑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庭污水再利用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装置采用蜂鸣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家庭污水再利用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设置于搅拌罐内的搅拌轴、设置于搅拌罐顶部并与搅拌轴连接的驱动电机,搅拌罐顶部还设置有进料管及污水入口,搅拌罐底部设置有清水出口,清水出口通过连接管A连通备用补水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家庭污水再利用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由圆饼状罐盖、圆环状罐体及罐底组成,管盖与罐体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家庭污水再利用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罐底截面为半球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家庭污水再利用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顶部设置的进料管均匀分布于搅拌罐顶部圆周方向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家庭污水再利用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补水箱上端出水管连通灌 溉蓄水池。
【文档编号】E03C1/12GK103898949SQ201410136671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31日
【发明者】陈迎霞 申请人:陈迎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