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预制两墙合一基坑围护体系及其逆作法,主要应用于管廊类市政建筑的地基基坑围护及防止土方位移等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化城市土地资源极为匮乏,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受到土地资源、市政规划、城市景观以及环境保护等越来越严格的限制,把各种缆线、管道综合放置迫在眉睫。地下市政综合管廊,又名共同沟,即在地下设置专供各种公共事业摆放缆线、管道的沟道。地下综合管廊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基础设施管网布置形式,是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有效手段。目前,城市综合管廊基坑围护施工存在着经济性差、施工效率低、环境影响大等缺点。针对上述缺点,本发明涉及一种经济性良好、施工效率高、环境影响小的新型预制两墙合一基坑围护体系及其逆作法,该围护结构与建筑结构外墙两墙合一,支撑体系与顶板合一,经济性良好;围护结构为预制,施工效率高;新型止水离心桩挤土性小,环境影响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承载能力大,隔水效果好,施工便捷,效率高,围护结构与建筑外墙两墙合一,支撑体系与建筑顶板合一,成本造价低的基坑围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预制两墙合一基坑围护体系及其逆作法,该新型预制两墙合一基坑围护体系由围护结构和支撑体系组成,所述围护结构由新型止水离心桩组成,所述新型止水离心桩采用导槽相对接、桩顶设置混凝土压顶梁的方式连接,所述支撑体系采用隔段浇筑建筑顶板,所 述支撑体系通过预埋的钢筋接驳器与新型止水离心桩连接。
所述的新型止水离心桩为预制桩。
所述的新型止水离心桩导槽采用注浆保证围护体系止水。
所述的围护结构兼作建筑外墙、建筑顶板兼作支撑体系,即新型止水离心桩兼作建筑外墙、建筑顶板兼作支撑体系。
所述的新型止水离心桩在建筑底板及建筑顶板位置预埋钢筋接驳器。
一种新型预制两墙合一基坑围护体系及其逆作法,包括以下步骤:
1)平整施工场地,根据施工图放出实样;
2)新型止水离心桩进场验收后,堆放至便于施工的位置;
3)遥控控制边桩机移动到施工放样位置,启动动力组件,边桩机吊臂将步骤2)中新型止水离心桩吊至边桩机静压装置;
4)遥控控制启动边桩机静压装置,将新型止水离心桩压至设计标高;
5)遥控控制边桩机移位,旋转边桩机吊臂,将步骤2)中新型止水离心桩吊至边桩机静压装置,将所述新型止水离心桩导槽与已施工桩体导槽相对接,遥控控制启动边桩机静压装置,将该桩压至设计标高;
6)重复步骤5)直至完成整个基坑围护结构;
7)进行新型止水离心桩桩顶混凝土压顶梁施工;
8)混凝土压顶梁达到要求强度后,基坑开挖至钢筋接驳器完全暴露,隔段进行建筑顶板施工,隔段长度根据设计计算确定;
9)待建筑顶板强度满足要求后,开挖至坑底钢筋接驳器完全暴露;
10)进行建筑底板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施工;
11)向上进行内衬墙及剩余隔段处管廊顶板施工;
12)全部施工完成后,回填至地坪标高。
与现有管廊类基坑围护体系及施工方法相比,本发明有如下优点:
1、围护与建筑结构两墙合一,支撑体系与顶板合一,围护结构与建筑结构完美结合,经济效益好。
2、新型止水离心桩为预制桩,施工效率高,无需多余养护时间施工工期短;新型止水离心桩挤土性小,环境影响小。
附图说明
图1为基坑围护示意图
1新型止水离心桩2建筑顶板3内衬墙4建筑底板5钢筋接驳器6混凝土压顶梁
图2为围护结构连接的形式
6混凝土压顶梁7导槽
图3为边桩机
8边桩机9静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预制两墙合一基坑围护体系及其逆作法,该新型基坑围护体系由围护结构结合支撑体系组成。所述围护结构由新型止水离心桩1组成,该新型止水离心桩1采用导槽7相对接、桩顶设置混凝土压顶梁6的方式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体系采用隔段浇筑建筑顶板2来保证基坑的稳定性;所述建筑顶板2通过预埋件钢筋接驳器5与新型止水离心桩1连接。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新型预制两墙合一基坑围护体系及其逆作法,采用边桩机8施工,其具体步骤为:
1)平整施工场地,根据施工图放出实样;
2)新型止水离心桩1进场验收后,堆放至便于施工的位置;
3)遥控控制边桩机8移动到施工放样位置,启动动力组件,边 桩机吊臂将步骤2)中新型止水离心桩1吊至边桩机静压装置9;
4)遥控控制启动边桩机静压装置9,将新型止水离心桩1压至设计标高;
5)遥控控制边桩机8移位,旋转边桩机吊臂,将步骤2)中新型止水离心桩1吊至边桩机静压装置9,将该桩导槽7与已施工桩体导槽7相对接,遥控控制启动边桩机静压装置9,将该桩压至设计标高;
6)重复步骤5直至完成整个基坑围护结构新型止水离心桩1施工;
7)进行新型止水离心桩1桩顶混凝土压顶梁6施工;
8)混凝土压顶梁6达到要求强度后,基坑开挖至预埋钢筋接驳器5完全暴露,隔段进行建筑顶板2施工,隔段长度根据设计计算确定;
9)待建筑顶板2强度满足要求后,开挖至坑底预埋钢筋接驳器5完全暴露;
10)进行建筑底板4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施工;
11)向上进行内衬墙3及剩余隔段处建筑顶板2施工;
12)全部施工完成后,回填至地坪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