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339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中心地带建筑物、交通设施稠密,故城建工程的基坑开挖只能在支护结构保护下进行垂直开挖。目前城建深基坑围护结构一般采用的形式有钻孔灌注桩加水泥搅拌桩复合结构,地下连续墙结构和smw工法。相对上述围护结构,钻孔咬合桩在全国较少有应用。该方法适用于软弱地层、含水砂层地质情况下的地下工程深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采用钢筋混凝土桩与素混凝土桩切割咬合成排桩的型式,其围护和止水效果很好,工程造价比地下连续墙和人工挖孔桩要低左右。为此,在深基坑工程中引入了钻孔咬合桩工法是一个创新的尝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保证软弱地层、含水砂层地质的地下工程深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采用钻孔咬合桩孔口定位的精度以提高桩体就位效率,在咬合桩成桩前在桩顶部两侧施作混凝土导墙或钢筋混凝土导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桩与素混凝土桩切割咬合成排桩的型式,以围护和止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导墙施工

为了保证钻孔咬合桩孔口定位的精度并提高桩体就位效率,在咬合桩成粧前在桩顶部两侧施作混凝土导墙或钢筋混凝土导墙。

二、单根咬合桩施工工艺流程

(1)当定位导墙有足够的强度后,用吊车移动钻机就位,并使主机抱管器中心对应定位于导墙孔位中心;

(2)单桩成孔是随着第1节护筒的压入(深度为),冲弧斗随着从护筒内取土,一边抓士一边继续下压护筒,待第1节全部压入后,检测垂直度,合格后接第2节护筒,如此循环至压到设计桩底标高;

(3)成孔检查合格后进行安放钢筋笼工作,此时应保证钢筋笼标高正确;

(4)如孔内有水,需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法施工;如孔内无水,则采用干孔灌注法施工并注意振捣;

(5)拔筒成桩:一边浇注混凝土一边拔护筒,应注意保持护筒底低于混凝土面>2.5m。

三、排粧施工工艺流程

流程:a1—a2—b1—a3—b2—a4—b3。

1、控制措施

(1)成孔精度控制:为控制咬合粧的成孔精度达到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采用成孔精度全过程控制的措施。本工程采用的是在成桩机具上悬挂两个线柱控制南北、东西向护筒外壁垂直度并用两台测斜仪进行孔内垂直度检查。发现有偏差时及时进行纠偏调整。

(2)a桩混凝土缓凝时间的确定:在测定出单桩成桩所需时间t后,可根据下式计算a桩混凝土缓凝时间t

t=3t+k

其中,k为储备时间,一般取1.5t。

2、施工问题与解决方案

(1)防止管涌措施:在b桩成孔过程中,由于a桩混凝土未完全凝固,还处于流动状态,因此其有可能从a、b桩相交处涌入b桩孔内,形成“管涌”。克服措施有:①控制a桩坍落度<14cm;②护筒应超前孔底至少15m;③实时观察a桩混凝土顶面是否下陷,若发现下陷应立即停止b桩开挖,并一边将护筒尽量下压,一边向b桩内填土或注水(平衡a桩混凝土压力),直至制止住“管涌”为止。

(2)遇地下障碍物处理方法:由于咬合桩采用的是钢护筒,所以可吊放作业人员下孔内清除障碍物。

(3)克服钢筋笼上浮方法:在向上拔出护筒时,有可能带起放好的钢筋笼。预防措施可选择减小b桩混凝土骨料粒径或者可在钢筋笼底部焊上一块比其自身略小的薄钢板以增加其抗浮能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咬合桩采用的是全护筒冲弧法,能够克服不良地质条件下灌注桩成桩困难的问题;(2)咬合桩采用钢护筒,不像灌注桩用的是泥浆护壁,可以大大减小泥浆四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咬合桩垂直度比灌注桩好,不会塌孔,下挖过程中如遇到土体内有杂物影响时可以直接下去作业人员对杂物进行清理;(4)从经济角度,咬合桩比隧道基坑常用的地下连续墙结构要省的经费,经济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际工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例一

1、设计情况

该主体为地下一层多跨矩形框架结构,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原设计方案基坑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加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坑内设钢支撑系统。但由于本工程基坑开挖较深,达到了10.2m,且其中一段基坑与一栋高层建筑距离仅5.8m,而且由于开挖处杂填士中埋有建筑垃圾,有很多各种杂填物,情况非常复杂,经现场试验后发现一般钻孔灌注桩成桩较困难;此外,本段地下水埋藏较浅且丰富,桩孔易发生坍塌变形。钻孔咬合桩由于采用了全钢套管护壁,能有效地防止孔内流砂、涌砂现象的产生,并且通过现场实时监测其成孔精度即可得到有效控制,其“一荤(指钢筋混凝土桩)”、“一素(指素凝土桩)”相互咬合排列,挡土和止水效果极佳,经济性好。最后经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本工程决定采用咬合桩这一新型围护结构型式。

2、钻孔咬合桩施工

(1)导墙施工

为了保证钻孔咬合桩孔口定位的精度并提高桩体就位效率,应在咬合桩成桩前首先在桩顶部两侧施作混凝土导墙或钢筋混凝土导墙。

(2)单根咬合桩施工工艺流程

a、护筒钻机就位:当定位导墙有足够的强度后,用吊车移动钻机就位,并使主机抱管器中心对应定位于导墙孔位中心;

b、单桩成孔:其步骤为随着第1节护筒的压入(深度为),冲弧斗随着从护筒内取土,一边抓士一边继续下压护筒,待第1节全部压入后(一般地面上留以便于接筒)检测垂直度,合格后,接第2节护筒,如此循环至压到设计桩底标高;

c、吊放钢筋笼:对于b桩,成孔检查合格后进行安放钢筋笼工作,此时应保证钢筋笼标高正确;

d、灌注混凝土:如孔内有水,需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法施工;如孔内无水,则采用于孔灌注法施工并注意振捣;

e、拔筒成桩:一边浇注混凝土一边拔护筒,应注意保持护筒底低于混凝土面>2.5m。

(3)排桩施工工艺流程

流程:a1—a2—b1—a3—b2—a4—b3。

(4)控制措施

a、成孔精度控制:为控制咬合桩的成孔精度达到施工及验收要求,采用成孔精度全过程控制的措施。本工程采用的是在成桩机具上悬挂两个线柱控制南北、东西向护筒外壁垂直度并用两台测斜仪进行孔内垂直度检查。发现有偏差时及时进行纠偏调整。

b、a桩混凝土缓凝时间的确定:在测定出单桩成桩所需时间t后,可根据下式计算a桩混凝土缓凝时间t

t=3t+k

其中,k为储备时间,一般取1.5t。

(5)施工问题与解决方案

a、防止管涌措施:在b桩成孔过程中,由于a桩混凝土未完全凝固,还处于流动状态,因此其有可能从a、b桩相交处涌入b桩孔内,形成“管涌”。克服措施有:①控制a桩坍落度<14cm;②护筒应超前孔底至少15m;③实时观察a桩混凝土顶面是否下陷,若发现下陷应立即停止b桩开挖,并一边将护筒尽量下压,一边向b桩内填土或注水(平衡a桩混凝土压力),直至制止住“管涌”为止。

b、遇地下障碍物处理方法:由于咬合桩采用的是钢护筒,所以可吊放作业人员下孔内清除障碍物。

c、克服钢筋笼上浮方法:在向上拔出护筒时,有可能带起放好的钢筋笼。预防措施可选择减小b桩混凝土骨料粒径或者可在钢筋笼底部焊上一块比其自身略小的薄钢板以增加其抗浮能力。

3、工程实践效果与分析

在对各种围护结构型式比选后,最终在基坑工程中选择了钻孔咬合桩这一新工法。施工中,在靠近一侧的基坑采用小1200咬合桩,其余基坑段采用小1000咬合粧,桩间咬合200mm,桩长为19.2m。由于咬合桩这一围护型式在工程中使用,而且基坑工程又是整个项目的重要工程,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跟踪施工进程,对桩体侧移、坑周地面沉陷和地层位移、附近建筑物、地下管网等变形及受力情况进行监测,用取得的监测数据,与预测值或计算值相比较并进行分析,能可靠的反映工程施工所造成的影响,能较准确地以量的形式反映这种影响的程度,也可以对咬合桩的适用性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

4、钻孔咬合桩新工艺的评价分析

从基坑工程采用钻孔咬合桩这一新型围护结构型式的实际施工过程和效果看出,钻孔咬合粧相比较其他几种常用的围护型式有其自身很大的优势:(1)咬合粧采用的是全护筒冲弧法,能够克服不良地质条件下灌注桩成桩困难的问题;(2)咬合桩采用钢护筒,不像灌注桩用的是泥浆护壁,可以大大减小泥浆四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咬合桩垂直度比灌注桩好,不会塌孔,下挖过程中如遇到土体内有杂物影响时可以直接下去作业人员对杂物进行清理;(4)从经济角度,咬合桩比地铁隧道基坑常用的地下连续墙结构要省的经费,经济性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