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在家具厂房成型时实现预埋桩基础的操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1667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在家具厂房成型时实现预埋桩基础的操作工艺。



背景技术:

从广义上来说,建筑学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建筑学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建筑学所涉及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以及作为实用艺术的建筑艺术所包括的美学的一面和实用的一面,它们虽有明确的不同但又密切联系,并且其分量随具体情况和建筑物的不同而大不相同。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朴素淡雅的风格,主要以茅草、木材为建筑材料,以木架构为结构方式(柱、梁、枋、檩、椽等构件),按照结构需要的实际大小、形状和间距组合在一起。这种建筑结构方式反映了古代宗法社会结构的清晰、有序和稳定。由于木质材质制作的梁柱不易形成巨大的内部空间,古代建筑便巧妙地利用外埠自然空间,组成庭院。庭院是建筑的基本单位,它既是封闭的,又是开放的;既是人工的,又是自然的,可以俯植花草树木,仰观风云日月,成为古人“天人合一”观念的又一表现,也体现了中国人既含蓄内向,又开拓进取的民族性格。古代稍大一些的建筑都是由若干个庭院组成的建筑群,单个建筑物和庭院沿一定走向布置,有主有次,有高潮有过渡,成为有层次、有深度的空间,呈现出一种中国人所追求的整体美和深邃美。其中宫殿、寺庙一类比较庄严的建筑,往往沿着中轴线一个接一个地纵向布置主要建筑物,两侧对称的布置次要建筑物,布局平衡舒展,引人入胜。

古人很早就能运用平衡、和谐、对称、明暗轴线等设计手法,达到美观的效果。古代建筑重艺术装饰,但不复杂,只在主要部位作重点装饰,如窗檐、门楣、屋脊等,布局多为衡平方向发展,不重高层建筑,至佛教传入后,出现了楼阁佛塔,高建筑才得以盛行。建筑的一切艺术加工也都是对结构体系和构件的加工,如色彩、装饰与构件结合,构成了丰富绚丽的艺术成就,雕梁画栋,形体优美而色彩斑斓;楹联匾额,激发意趣而遐想无穷。

现在的建筑都是采用钢筋水泥,其承重量大,就需要对基础桩位进行预埋,而现有的预埋方式预埋基础差,存在安全隐患,而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建筑都是采用钢筋水泥,其承重量大,就需要对基础桩位进行预埋,而现有的预埋方式预埋基础差,存在安全隐患,而且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在家具厂房成型时实现预埋桩基础的操作工艺,该工艺的步骤简单,能够有效地实现预埋桩操作,效率高,桩的质量高而且稳固,成本低,解决了现有建筑都是采用钢筋水泥,其承重量大,就需要对基础桩位进行预埋,而现有的预埋方式预埋基础差,存在安全隐患,而且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基于在家具厂房成型时实现预埋桩基础的操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就位桩机: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2)起吊预制桩: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和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住桩上端

吊环附近处,一般不宜超过30cm,再起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位臵要准确;再在桩顶扣好桩帽或桩箍,即可除

去索具;

(3)稳桩: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较小的落距冷锤1~2次,桩入上一定深度,再使桩垂直稳定,10m以内短桩可目测或用线坠双向校正;10m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不得用目测,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桩在打入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臵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4)打桩:用落锤或单动锤打桩时,锤的最大落距不宜超过1.0m,用柴油锤打桩时,应使锤跳动正常,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来选用,打桩顺序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先深后浅;依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由于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自中间向两个心向对称进行或向四周进行;也可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

(5)接桩:在桩长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其预制桩表面上的预埋件应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焊接时,应采取措施,减少焊缝变形;焊缝应连续焊满,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lm左右时进行,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折曲矢高不得大于l‰桩长,接桩处入土前,应对外露铁件,再次补刷防腐漆;

(6)送桩:设计要求送桩时,则送桩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才能进行送桩,若桩顶不平,可用麻袋或厚纸垫平,送桩留下的桩孔应立即回填密实;

(7)检查验收:每根桩打到贯入度要求,桩尖标高进入持力层,接近设计标高时,或打至设计标高时,应进行中间验收,在控制时,一般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规定的数值,或以桩尖打至设计标高来控制,符合设计要求后,填好施工记录,如发现桩位与要求相差较大时,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然后移桩机到新桩位。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工艺的步骤简单,能够有效地实现预埋桩操作,效率高,桩的质量高而且稳固,成本低,解决了现有建筑都是采用钢筋水泥,其承重量大,就需要对基础桩位进行预埋,而现有的预埋方式预埋基础差,存在安全隐患,而且成本高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

基于在家具厂房成型时实现预埋桩基础的操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就位桩机: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2)起吊预制桩: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和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住桩上端

吊环附近处,一般不宜超过30cm,再起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位臵要准确;再在桩顶扣好桩帽或桩箍,即可除

去索具;

(3)稳桩: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较小的落距冷锤1~2次,桩入上一定深度,再使桩垂直稳定,10m以内短桩可目测或用线坠双向校正;10m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不得用目测,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桩在打入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臵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4)打桩:用落锤或单动锤打桩时,锤的最大落距不宜超过1.0m,用柴油锤打桩时,应使锤跳动正常,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来选用,打桩顺序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先深后浅;依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由于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自中间向两个心向对称进行或向四周进行;也可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

(5)接桩:在桩长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其预制桩表面上的预埋件应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焊接时,应采取措施,减少焊缝变形;焊缝应连续焊满,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lm左右时进行,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折曲矢高不得大于l‰桩长,接桩处入土前,应对外露铁件,再次补刷防腐漆;

(6)送桩:设计要求送桩时,则送桩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才能进行送桩,若桩顶不平,可用麻袋或厚纸垫平,送桩留下的桩孔应立即回填密实;

(7)检查验收:每根桩打到贯入度要求,桩尖标高进入持力层,接近设计标高时,或打至设计标高时,应进行中间验收,在控制时,一般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规定的数值,或以桩尖打至设计标高来控制,符合设计要求后,填好施工记录,如发现桩位与要求相差较大时,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然后移桩机到新桩位。

该工艺的步骤简单,能够有效地实现预埋桩操作,效率高,桩的质量高而且稳固,成本低,解决了现有建筑都是采用钢筋水泥,其承重量大,就需要对基础桩位进行预埋,而现有的预埋方式预埋基础差,存在安全隐患,而且成本高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法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