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预应力生态板桩人性化逃生攀爬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7602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高强预应力生态板桩人性化逃生攀爬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基础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预应力生态板桩人性化逃生攀爬梯。



背景技术:

生态板桩作河岸、河堤时,板桩高度高于水平面一米以上,同时板桩本身垂直于水平面。若有人不慎落水,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在河道内游泳,想要在河道内爬上生态板桩做成的河岸、河堤将十分困难。只能继续漂流直至能够上岸的水域亦或是等待救援,然而较高的河堤再加上防护栏阻碍使得救援工作更加困难、耗时,这大大降低了落水人员的存活率。

本发明对生态板桩临水面生物筑巢孔作相应的调整、改进,使得生态板桩建成的河岸、河堤每隔一段距离就有相应逃生攀爬梯供落水人员逃生使用,同时配套相应的救援、急救设施,方便救援工作的开展,大大增加落水人员的存活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预应力生态板桩人性化逃生攀爬梯,本着人性化设计的原则,在生态板桩临水面通过对原有生物筑巢孔进行改进,形成逃生攀爬梯,使落水者能够通过攀爬梯自救逃生,或通过攀爬梯增加在水中的存活时间,增加救援的成功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强预应力生态板桩人性化逃生攀爬梯,包括设置在河岸、河堤两侧的生态板桩,生态板桩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生态板桩临水面内壁设有多层攀爬孔,攀爬孔自上而下依次平行设置;

所述攀爬孔底部外边缘位置设有混凝土扶手;所述生态板桩的桩顶设有铁质扶手;所述生态板桩内设有救援设施储存室。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攀爬孔为长400mm、宽100mm、深度150mm的矩形孔洞。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混凝土扶手为长400mm、宽50mm、深度50mm的矩形扶手。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攀爬孔自水位线下1m至桩顶间间距为500mm,自水位线下1m以下间距为1000mm。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生态板桩顺河道方向设置间隔为

100m,在人员稀疏区段或是事故发生率较低区域带有攀爬孔板桩间距可相应增大,但不应大于500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在于保证不慎落水的人员能够在生态板桩做成的河岸、河堤的上下河道,通过板桩自带的攀爬梯攀爬上岸完成自救;同时,攀爬梯所提供的扶手和爬梯使得落水人员能够在水中存活更长的时间,增加救援的成功率;在带有逃生攀爬梯板桩内设置有多种救援、急救措施,增加落水人员的生还率。

2、本发明经济实用性高,攀爬孔由生物筑巢孔改进而得,无人攀爬时可作为生物筑巢孔,有人员落水时又可成为重要的救援保障;

3、本发明制作简单,耐久性好,攀爬孔在板桩生产时对相应板桩模具进行微小调整即可生产,同时用于生产板桩的混凝土本身就有耐腐蚀高耐久性的特点,固相对于其他铁质扶梯更具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2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高强预应力生态板桩人性化逃生攀爬梯,包括设置在河岸、河堤两侧的生态板桩1,生态板桩1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生态板桩临水面内壁设有多层攀爬孔2,所述攀爬孔2为长400mm、宽100mm、深度150mm的矩形孔洞,且自上而下依次平行设置,攀爬孔2自水位线下1m至桩顶间间距为500mm,自水位线下1m以下间距为1000mm;

所述攀爬孔2底部外边缘位置设有混凝土扶手3,混凝土扶手3为长400mm、宽50mm、深度50mm的矩形扶手;所述生态板桩1的桩顶设有铁质扶手4;所述生态板桩内设有救援设施储存室(图中为标出)。

所述生态板桩1顺河道方向设置间隔为100m,在人员稀疏区段或是事故发生率较低区域生态板桩1间隔可相应增大,但不应大于500m。

在有人员落水时,本实施例提供的逃生攀爬梯可为落水者提供生存保障,落水者可通过板桩自带的攀爬孔2攀爬上岸实现自救;同时,攀爬梯所提供的混凝土扶手3使得落水人员能够在水中存活更长的时间,增加救援的成功率;在生态板桩内设置有多种救援、急救设施,增加落水人员的生还率。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