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箱围堰承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1726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套箱围堰承台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承台围堰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套箱围堰承台结构。



背景技术:

双壁钢套箱围堰是一种常用的深水中的大直径钻孔群桩基础承台施工方案。其施工顺序通常为a.围堰的加工,b.围堰的浮运,c.围堰的下沉,d.封底混凝土层的施工,e.抽水制作承台底模,f.在承台底模上绑扎承台钢筋和浇筑承台。其中承台底模的制作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利用封底混凝土层顶面作为承台底模,这就需要承台底面高程和封底混凝土层顶面高程一致;另外一种就是制作钢底模将其挂在护筒的牛腿上,或者支撑在封底混凝土顶面。

但是,在深水区用套箱围堰施工低桩承台时,由于承台底面高程与封底混凝土层顶面高程常常有一定的距离,不能将封底混凝土层的顶面直接作为承台底模;若采用钢底模则不仅构造复杂,施工不便,而且钢模无法拆除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箱围堰承台结构,构造简单,有效的降低了工程造价,加快了施工进度。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套箱围堰承台结构,包括:围堰本体;封底混凝土层,所述封底混凝土层设于所述围堰本体底部;砂垫层,所述砂垫层设于所述封底混凝土层顶面上;垫层混凝土层,所述垫层混凝土层设于砂垫层顶面上,所述垫层混凝土层中水平铺设有钢筋网片;承台,所述承台设于所述垫层混凝土层顶面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砂垫层内设有多根沿所述围堰本体圆周分布的滤水管,且所述围堰本体中心区域还设有至少一滤水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沿所述围堰本体圆周分布的滤水管之间相互连通,且沿所述围堰本体圆周分布的滤水管与所述围堰本体中心区域的滤水管之间设有连通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滤水管上设有多个滤水孔,所述滤水孔均匀分布于所述滤水管底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滤水孔设于所述滤水管下端两米范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滤水孔外设有透水土工布。

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封底混凝土层上增设砂垫层至承台底面标高,用钢筋网片参与浇筑形成的垫层混凝土层取代一般的钢底模。本实用新型的围堰承台构造简单,既有效的降低了工程造价、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降低了施工工艺难度,这对保证施工质量有很大帮助。本实用新型在深水区用套箱围堰施工低桩承台时应用前景广泛,特别是在深水、河床面为光板岩施工难度较大的大型跨江桥梁中,取得了良好运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套箱围堰承台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套箱围堰承台垫砂层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套箱围堰承台垫砂层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围堰本体,2-封底混凝土层,3-砂垫层,4-垫层混凝土层,5-透水土工布,6-承台,7-滤水管,71-滤水孔,8-连通管,9-钢护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套箱围堰承台结构,包括:围堰本体1;封底混凝土层2,封底混凝土层2设于围堰本体1底部;砂垫层3,砂垫层3设于封底混凝土层2顶面上;垫层混凝土层4,垫层混凝土层4设于砂垫层3顶面上,垫层混凝土层4中水平铺设有钢筋网片;承台6,承台6设于垫层混凝土层4顶面上。

参见图2和图3所示,砂垫层3内设有多根沿围堰本体1圆周分布的滤水管7,且围堰本体1中心区域还设有至少一滤水管7。其主要作用是过滤填砂中的水,让围堰内填砂密实,降低砂的压缩量,提高砂的承载力。滤水管7采用820mm钢管制作,长5.0m,底口封闭,底端与封底混凝土层2顶面接触。沿围堰本体1圆周分布的滤水管7之间相互连通,且沿围堰本体1圆周分布的滤水管7与围堰本体1中心区域的滤水管7之间设有连通管8。连通管8保证各处的滤水管内水位基本等高,有利于加强通过滤水管7抽水的效果。滤水管7上设有多个滤水孔71,滤水孔71均匀分布于滤水管7底部。滤水管7下端两米范围管壁钻10mm滤水孔71,孔间距为10cm*10cm。为防止砂从孔漏到管内,在管外裹一层透水土工布5。在围堰内布置14根钢排水滤管,其在围堰内的分布如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在封底混凝土上设砂垫层至承台底面标高,用钢筋网片参与浇筑成垫层混凝土层以取代一般的钢底模,最后在垫层混凝土层上浇筑承台。本实用新型的围堰承台构造简单,施工便捷,既有效的降低了工程造价、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降低了施工工艺难度,这对保证施工质量有很大帮助。本实用新型在深水区用套箱围堰施工低桩承台时应用前景广泛,特别是在深水、河床面为光板岩施工难度较大的大型跨江桥梁中,取得了良好运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