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拆式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1722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拆式基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础,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快拆式基础。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领域,一般采用浇筑混凝土作为基础。由于浇铸混凝土往往耗时较长,制作不便,在有些需要临时搭建建筑物的地方或者需要紧急搭建建筑物的时候,比如地震、台风等重大灾害发生后,往往需要搭建临时建筑物供救援或者临时居住使用,这时候,采用混凝土基础则完全不可行,而且这种临时性建筑采用混凝土基础还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不够环保。同样在一些偏远山区或者地形复杂的地方,往往会遇到不便于通过开挖浇注混凝土基础的地方。

虽然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快装式基础,但是由于该基础本体仍然为较大块部件,搬运困难,不易安装,也不易拆卸,特别是在拆卸该老式基础时需要工人站立于基础里面将泥土一点点铲到基础外面,工作效率极其低下,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搬运方便,快速安装与拆卸,更适宜作为临时性基础或用于偏远山区的快拆式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拆式基础,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基础不易搬运,安装与拆卸效率低下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拆式基础,包括:底部支撑托板,该底部支撑托板为水平方向布置的具有稳定几何形状的正多边形板;中心支撑底座,该中心支撑底座的主体为竖向布置的圆筒,该圆筒的顶部和底部均分别横向向外延伸形成顶板和底板,该顶板上均匀的设置有螺栓孔,该圆筒的外圆周上均匀的设置有自顶板向底板竖向延伸的肋条,肋条的数量与正多边形板的边数相同,中心支撑底座通过底板垂直固定于底部支撑托板的形心处;侧边支撑护栏,侧边支撑护栏为竖向布置的且长度等于正多边形板边长的矩形板;主支撑杆,每根主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肋条上靠近顶板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肋条所对应的侧边支撑护栏与底部支撑托板的连接处;还包括:辅支撑杆,所述辅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肋条上靠近所述底板处,另一端与对应的侧边支撑护栏的顶部连接;其中,所述侧边支撑护栏在所述正多边形板的每条边处与所述底部支撑托板采用销轴连接,相邻的任意两个侧边支撑护栏采用销轴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底部支撑托板为正十四边形板。

在该实施例中,对应的肋条、侧边支撑护栏、主支撑杆和辅支撑杆的数目均为十四个。

中心支撑底座的底板与底部支撑托板通过螺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肋条靠近底板处设置有连接孔。

肋条与主支撑杆也通过螺栓连接,从而在安装时快速便捷。

主支撑杆和辅支撑杆均为角钢,主支撑杆和辅支撑杆用于将中心支撑底座、底部支撑托板和侧边支撑护栏连接为一个整体。

所述快拆式基础的内部通过任意相邻的两根所述主支撑杆间隔成与所述正多边形板的边数相同数量的单元空间,所述单元空间可容纳一个标准混凝土块。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填充物可以是土、碎石、砖或者沙子,这些材料均可以就地取材,从而便于快速搭建基础,还可以是标准混凝土块,当选用标准混凝土块作为配重时,安装和拆卸就更加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拆式基础,整个基础每个部件重量都比较轻,便于搬运;并且侧边支撑护栏既可沿一个侧边向外打开,又可沿底部支撑托板的一条边向下打开,方便取出基础内部的填充物,使得拆卸更加快捷,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快拆式基础的立体示意图;

图2如图1所示的快拆式基础的主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快拆式基础的中心支撑底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如图1所示的快拆式基础的其中一个侧边支撑护栏沿侧边向外打开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是如图1所示的快拆式基础的多个侧边支撑护栏沿侧边向外打开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是如图1所示的快拆式基础的其中一个侧边支撑护栏沿底部支撑托板的边向下打开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7是如图1所示的快拆式基础的多个侧边支撑护栏沿底部支撑托板的边向下打开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是采用标准混凝土块对该快拆式基础进行配重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构造的快拆式基础,该快拆式基础主要包括底部支撑托板1、中心支撑底座2、侧边支撑护栏3、主支撑杆4和辅支撑杆5。

其中,底部支撑托板1可为任意具有稳定几何形状的薄板,比如正多边形薄板等,在此以正十四边形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正十四边形的底部支撑托板1设置为水平方向延伸的钢板,中心支撑底座2垂直固定于底部支撑托板1的形心处。该中心支撑底座2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其主体为竖向布置的圆筒21,该圆筒21的顶部和底部均分别横向向外延伸形成顶板22和底板23,该顶板22上均匀的设置有螺栓孔221,该圆筒21的外圆周上均匀的设置有自顶板22向底板23竖向延伸的肋条24,肋条24的数量与正多边形板的边数相同,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肋条24为十四个,中心支撑底座2通过底板23垂直固定于底部支撑托板1的形心处。其中,每个肋条24在临近顶板22处设置有第一连接孔241,在临近底板23处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42。

主支撑杆4和辅支撑杆5的设置可如图1所示,每根主支撑杆4的一端固定在肋条24上的第一连接孔241处,另一端连接于肋条24所对应的侧边支撑护栏3与所述底部支撑托板1的连接处;辅支撑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肋条24上靠近所述底板23的第二连接孔242处,另一端与对应的侧边支撑护栏3的顶部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中心支撑底座2的底板与底部支撑托板1通过螺栓连接,螺栓连接方便快捷且易于拆卸。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肋条24与主支撑杆4之间的连接、肋条24与辅支撑杆5之间的连接以及肋条24与底部支撑托板1之间的连接均可以采用焊接。

在该实施例中,主支撑杆4和辅支撑杆5均为角钢,主支撑杆4和辅支撑杆5用于将底部支撑托板1、中心支撑底座2和侧边支撑护栏3连接为一个整体,使用时,通过螺栓8将立杆9(参见图8所示)安装在中心支撑底座2之上,然后将填充物填入底部支撑托板1和侧边支撑护栏3围成的空间中即可。该填充物为土、碎石、砖或者沙子,这些材料均可以就地取材,从而便于快速搭建基础,并且临时性基础用完后还可以迅速拆卸,节省材料。

结合图1、图2所示,侧边支撑护栏3为竖向布置的且长度等于正多边形板边长的矩形板,侧边支撑护栏3在正多边形板的每条边处与底部支撑托板1采用第一销轴6连接,相邻的两个侧边支撑护栏3采用第二销轴6’连接;因此,一方面,侧边支撑护栏3之间以及侧边支撑护栏3与底部支撑托板1之间均可拆卸,整个基础每个部件重量都比较轻,便于搬运;另一方面,在需要将基础里面填充的泥或沙取出时,如图4所示,可将侧边支撑护栏3底部的第一销轴6和一边的第二销轴6’取出,保留侧边支撑护栏3的另一边第二销轴6’,然后将侧边支撑护栏3沿一边向外打开,为其中泥土或者沙子的取出提供便利。当多个操作工人同时进行泥或沙的取出工作时,如图5所示,可将多个侧边支撑护栏3沿一边向外打开,多个操作工人同时进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如图6所示,也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将侧边支撑护栏3两边的第二销轴6’都取出,保留底部的第一销轴6,将侧边支撑护栏3沿着底部的第一销轴6打开,便于泥土或者沙子的取出。如图7所示,还可将所有侧边支撑护栏3都向下翻开,直接用工程设备将基础里面的泥土或者沙子取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如图8所示,该快拆式基础的内部通过任意相邻的两根主支撑杆4间隔成与正多边形板的边数相同数量的单元空间7,每个单元空间的尺寸设计为可容纳一个标准混凝土块10的大小,因此操作工可选用标准混凝土块进行配重,使得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每个部件重量都比较轻,便于搬运;并且侧边支撑护栏可根据实际需求以多种方式打开,方便取出基础内部的填充物,使得拆卸更加快捷,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即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均为常规技术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