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节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降雨排水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在环境中要经受降雨,雨水的排放一般采用雨水管引至排污渠道流失,而且当雨水过大时,由于与雨水管对应的排水孔空间有限导致雨水在屋顶聚集,使建筑房屋内发生漏水现象,而且现有的建筑无法实现对雨水的合理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降雨排水利用系统,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再利用,用于在建筑表面种植植物美化环境。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筑降雨排水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雨水管,设置在建筑物的墙体上,其顶端通过集水器与对应的至少两个排水孔连接,其底端与设置在地面上的水箱连接,所述的集水器一侧设有一与排水孔对应连接的进水口,集水器底面为一斜面且斜面底端设有与雨水管对应连接的出水口;
壁挂式栽植池,安装在建筑物的墙体上并分为多行设置,每行壁挂式栽植池均设置在楼层之间,壁挂式栽植池通过注水管与水箱连接,注水管上串联设有注水泵,所述的注水管一端伸入壁挂式栽植池一侧并延伸至壁挂式栽植池另一侧,注水管表面设有若干注水孔;
壁挂式栽植架,安装在建筑物的墙体上并设置在楼层中部。
所述的壁挂式栽植池和壁挂式栽植架均采用玻璃钢材质。
所述的排水孔之间间隔至少为1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结构设计合理,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再利用,用于在建筑表面种植植物美化环境。
2、通过集水器的设置使每个雨水管可以对多个排水孔连接,使雨水可以及时排出建筑物的屋顶,防止雨水聚集导致建筑物的房屋内漏水。
3、在建筑物墙体设置壁挂式栽植池和壁挂式栽植架,利用雨水种植绿植对建筑物墙体进行装饰,美化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排水孔、集水器和雨水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集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水器、2雨水管、3壁挂式栽植池、4注水管、5注水泵、6水箱、7出水口、8注水孔、9壁挂式栽植架、10建筑物、11进水口、12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根据附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降雨排水利用系统,包括:
雨水管2,设置在建筑物10的墙体上,其顶端通过集水器1与对应的三个排水孔12连接,排水孔12之间间隔为1米,其底端与设置在地面上的水箱6连接,所述的集水器1一侧设有一与排水孔12对应连接的进水口11,集水器1底面为一斜面且斜面底端设有与雨水管2对应连接的出水口7;通过集水器1的设置使每个雨水管2可以对多个排水孔12连接,使雨水可以及时排出建筑物10的屋顶,防止雨水聚集导致建筑物10的房屋内漏水,同时可以通过水箱6对雨水进行收集,用于雨水的再次利用。
壁挂式栽植池3,安装在建筑物10的墙体上并分为多行设置,每行壁挂式栽植池3均设置在楼层之间,壁挂式栽植池3通过注水管4与水箱6连接,注水管4上串联设有注水泵5,所述的注水管4一端伸入壁挂式栽植池3一侧并延伸至壁挂式栽植池3另一侧,注水管4表面设有若干注水孔8;通过注水管4及注水泵5可以将水箱6内的雨水灌溉至壁挂式栽植池3内,通过注水孔8实现对壁挂式栽植池3内植物的均匀灌溉,为壁挂式栽植池3内的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
壁挂式栽植架9,安装在建筑物10的墙体上并设置在楼层中部,通过在壁挂式栽植池3种植蔓藤植被,蔓藤植被可以依附壁挂式栽植架9进行生长,对建筑物10的墙体进行装饰,美化环境。
所述的壁挂式栽植池3和壁挂式栽植架9均采用玻璃钢材质,抗老化、耐腐蚀,可以保障壁挂式栽植池3和壁挂式栽植架9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