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矿山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岩石加固锚杆。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锚杆主要有机械式点负荷锚杆、普通砂浆锚杆、树脂锚杆和缝管锚杆等。机械式点负荷锚杆易产生锚头蠕变和应力集中,锚头周围的岩石常发生破裂;普通砂浆锚杆和树脂锚杆为被动型锚杆,并不对岩石施加预应力,只有当岩石移动时,锚杆才承受拉应力和剪应力;缝管锚杆要求锚杆管径略大于钻孔孔径,安装工序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岩石加固锚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锚杆无法主动支护、安装工作繁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岩石加固锚杆,包括钢管和套管,钢管的一侧呈圆弧形凹陷,钢管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第一套管远离钢管端部的一端设有喇叭形开口,第一套管上设有注射钻孔与钢管上的注射钻孔连通。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钢管的外径小于锚杆钻孔的孔径。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与钢管两端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岩石加固锚杆是一种完全主动的锚固装置,膨胀后,可立即在全长范围内对孔壁施加径向压力和阻止围岩下滑的摩擦力,加上锚杆托盘托板的承托力,从而使围岩处于三向受力状态,并实现岩层稳固;在爆破振动围岩锚移等情况下,后期锚固力有明显增大,当围岩发生显著位移时,锚杆并不失去其支护抗力;本锚杆可通过舌形部分的细缝对岩石起到一定程度的排水作用,提高了岩石自身的抗剪强度,间接地增强了支护效果;本装置具有安装简单、快捷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面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B-B面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钢管;2、第一套管;3、第二套管;4、注射钻孔;5、喇叭形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在常见的32mm的锚杆钻孔中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岩石加固锚杆,包括钢管1和套管,钢管1由直径41mm,壁厚2mm的圆形钢管冷轧制成的一侧呈圆弧形凹陷的钢管,钢管1为最大直径30mm,小于锚杆钻孔的孔径;钢管1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3,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3与钢管1两端焊接密封,第一套管2远离钢管1端部的一端设有喇叭形开口5,第一套管2上设有注射钻孔4与钢管1上的注射钻孔4连通。
锚杆安装作业时,装一个卡盘在第一套管1的喇叭形开口5上,通过注射钻孔4注射压力为150-300mpa的高压水入钢管1内,钢管1在水压作用下膨胀直至充满锚杆钻孔,钢管1膨胀产生压力使钻孔壁发生弹性位移;排出钢管1内注水释放水压后,岩壁内的径向压力将锚杆固定,此时钢管1和钻孔壁之间保持100-200KN/m的摩擦力,即完成了一个锚杆的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