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泥船挖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2384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挖泥船挖泥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挖泥船,特别是涉及一种挖泥船挖泥机构。



背景技术:

船舶的整挂泥斗在上下、导轮之间运行进行挖泥作业,如附图2中现有技术中的挖泥机构所示,在浅滩(浅水)施工时,斗桥下放浅,主桥1’与付桥2’折弯较大,泥斗链6’处于垂链线状态,泥斗链7’悬空(未与泥斗导滚8’贴合)较多,由于上导轮4’是六方柱体,在上导轮4’转速一定时,六方柱体带动泥斗7’的线速度是变化的,这样一来,易引起斗链6’的抖动,整个斗链6’是处于胁迫振动状态,使泥斗7’与泥斗导滚8’产生严重的摔碰现象,而且上导轮4’的转速越高(斗速越高),摔碰现象越严重。为防止此现象,只能降低斗速,这样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斗速快、斗链抖动幅度小、挖泥效率高的挖泥船挖泥机构。

本实用新型挖泥船挖泥机构,包括主桥和付桥,所述主桥上端与船体铰接,付桥上端与船体铰接,主桥的上部设置有垫墩,垫墩与付桥的下端搭接,主桥与付桥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付桥的上端设置上导轮,主桥的下端设置下导轮,所述上导轮为主动轮,下导轮为从动轮,上导轮与下导轮由斗链连接,斗链上设置有若干泥斗,泥斗均匀固定在斗链上,主桥和付桥的上表面固定有若干泥斗导滚,泥斗导滚均匀设置,泥斗底部能够与泥斗导滚接触,斗链呈垂链线状态。

本实用新型挖泥船挖泥机构,其中所述上导轮为六方柱体形,下导轮为七方柱体形。

本实用新型挖泥船挖泥机构,其中所述垫墩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付桥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挖泥船挖泥机构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挖泥船挖泥机构付桥下端增设垫墩,以抬高付桥下端部,使得主桥与付桥之间形成的夹角增大,使夹角处泥斗导滚与泥斗的悬空高度减小,减轻了泥斗的抖动,避免泥斗磕碰,斗速得以提高,增加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挖泥船挖泥机构中上导轮为六方柱体,下导轮为七方柱体,这样做可最大限度减轻因上、下导轮运行时因角速度不同引发的斗链抖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挖泥船挖泥机构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挖泥船挖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挖泥船挖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挖泥船挖泥机构包括主桥1和付桥2,主桥1上端与船体9铰接,付桥2上端与船体9铰接,主桥1的上部设置有垫墩3,垫墩3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付桥2的两侧;垫墩3与付桥2的下端搭接,主桥1与付桥2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付桥2的上端设置上导轮4,上导轮4为六方柱体形,主桥1的下端设置下导轮5,下导轮5为七方柱体形;上导轮4为主动轮,下导轮5为从动轮,上导轮4与下导轮5由斗链6连接传动,斗链6上设置有若干泥斗7,泥斗7均匀固定在斗链6上,主桥1和付桥2的上表面固定有若干泥斗导滚8,泥斗导滚8均匀设置,泥斗7底部能够与泥斗导滚8接触,斗链6呈垂链线状态。

上导轮4为六方柱体,下导轮7为七方柱体,这样做可最大限度减轻因上、下导轮运行时因角速度不同引发的斗链6抖动。

付桥2下端增设l垫墩3,以抬高付桥2下端部,使得主桥1与付桥2之间形成的夹角增大,使夹角处泥斗导滚8与泥斗7的悬空高度减小,减轻了泥斗7的抖动。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