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预制污水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0241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预制污水泵站,属于污水泵站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污水泵站是污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污水管不像给水管(自来水),是没有压力的,靠污水自身的重力自流的,由于城市截污网管收集的污水面积较广,离污水处理厂距离较远。不可能将管道埋地很深,所以需要设置泵站,提升污水的高程,现有技术中,污水泵站无法根居液位的高度来控制排污泵的启动与停止,造成能源的浪费,且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新型预制污水泵站,它解决了现有污水泵站无法根居液位的高度来控制排污泵的启动与停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新型预制污水泵站,包括壳体、控制板面、通气管道、顶盖、维修平台、出水管道、进水管路、粉碎性格栅、液位浮球和排污泵,所述壳体顶部一侧设置有控制板面,中部设置有通气管道,另一侧设置有顶盖,所述维修平台设置在壳体内部,将壳体分为上层空腔和下层空腔,所述进水管道穿过上层空腔的壳体一侧,伸出壳体外,所述进水管路穿过下层空腔的壳体一侧,伸入壳体内,所述粉碎性格栅固定在进水管路伸入到下层空腔内的一端,所述液位浮球设置在下层空腔内部与维修平台固定连接,所述排污泵设置在下层空腔的底部,排污泵通过管道与出水管道连通。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液位浮球包括报警液位浮球、启泵液位浮球和停泵液位浮球,报警液位浮球高度大于启泵液位浮球,启泵液位浮球高度大于停泵液位浮球。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上层空腔内设置有爬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顶盖设计有方便开启的液位支撑和保温层,顶盖采用防滑板,调出地面,防止行人意外落井;进水管道上设置有粉碎性格栅,可能粉碎大颗粒的固定,确保杂物隔离,避免吸入水泵室,造成损坏;下层空腔内设置液位浮球,用以检测液信息,通过液位浮球反馈的信号来控制排污泵的启动与停止;整体站地面积小,适应性强,寿命长且智能化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壳体1,控制板面2,通气管道3,顶盖4,维修平台5,出水管道6,进水管路7,粉碎性格栅8,液位浮球9,排污泵10,上层空腔11,下层空腔12,爬梯111,警液位浮球91,启泵液位浮球92,停泵液位浮球9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新型预制污水泵站,包括壳体1、控制板面2、通气管道3、顶盖4、维修平台5、出水管道6、进水管路7、粉碎性格栅8、液位浮球9和排污泵10,壳体1顶部一侧设置有控制板面2,中部设置有通气管道3,另一侧设置有顶盖4,维修平台5设置在壳体1内部,将壳体1分为上层空腔11和下层空腔12,进水管道6穿过上层空腔11的壳体1一侧,伸出壳体1外,进水管路7穿过下层空腔12的壳体1一侧,伸入壳体1内,粉碎性格栅8固定在进水管路7伸入到下层空腔12内的一端,液位浮球9设置在下层空腔12内部与维修平台5固定连接,排污泵10设置在下层空腔12的底部,排污泵10通过管道与出水管道6连通。

液位浮球9包括报警液位浮球91、启泵液位浮球92和停泵液位浮球93,报警液位浮球91高度大于启泵液位浮球92,启泵液位浮球92高度大于停泵液位浮球93。所述上层空腔11内设置有爬梯111。

控制板面2采用PLC作为控制核心元件,触摸屏做为人机交换界面,人性化、智能化程度高,配有GPRS远程通信模块,模块与PLC连接,当设备出现故障或着人为破坏时,设备通过GPRS模块将信息传递到管理人员的手机上,告知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可远程控制设备的启动和停止,来改变设备的运行状态。

排污泵10采用大流道坑堵塞水力部件设计,大大提高了污物的通过能力,能不效的通过泵口径5倍纤维物质和直径为泵口径约50%的固体颗粒。机械密封采用双道串连密封,材质耐用耐磨,可以使泵安全持续运行8000小时以上,泵油室内设有油水探头,当水泵侧机械密封损坏时,水进入油室后探头发出信号,对泵实施保护。

下层空腔12内设置有液位浮球9,液位浮球9包括报警液位浮球91、启泵液位浮球92和停泵液位浮球93,报警液位浮球91高度大于启泵液位浮球92,启泵液位浮球92高度大于停泵液位浮球93,当通过进水管道进入壳体1内部的污水达到报警液位浮球91时,发生信号,进行液位报警,提醒管理人员,当进入壳体1内部的污水达到启泵液位浮球92,启泵液位浮球92发出信号,排污泵10启动,进行污水处理,当入壳体1内部的污水低于停泵液位浮球93时,停泵液位浮球93发出信号,排污泵10停止工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