窨井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8263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窨井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窨井,尤其涉及了一种窨井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窨井是用在排水管道的转弯、分支、跌落等处,以便于检查、疏通用的井,学名叫检查井。同时下水道窨井对道路排水有窨井上设有窨井盖,防止人或物坠入窨井,在道路积水时进行排水处理。

传统的窨井盖通过窨井盖上滤孔进行排水,淤泥或树叶等物体会从窨井盖的滤孔中进入窨井,在窨井内堆积。若使用普通过滤装置,当过滤装置被堵塞后,流水无法排出,易造成道路积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普通过滤装置不适宜应用于窨井、过滤装置不易与窨井结合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窨井过滤装置,将本技术方案中的固定装置在道路建设时期直接建造进道路,将过滤装置固定在固定装置上形成一个整体,安装方便,便于清理维护,可单独更换滤网,降低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窨井过滤装置,包括滤网,还包括箱体,箱体顶部边沿向外延水平伸形成定位板,箱体包括侧壁和底面,底面中心设有通孔,通孔边缘与滤网活动连接,滤网为顶面封闭底部开放的柱形,滤网顶面与定位板齐平或低于定位板。柱形的滤网增大了滤网面积和高度,在少量滤网孔被堵或过滤装置内淤积了杂质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过滤效果。

作为优选,还包括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基座,基座底部向内水平延伸形成支撑板,箱体的定位板的下表面与固定装置的支撑板的上表面相抵。固定装置固定在窨井内,箱体通过定位板和支撑板的配合固定在窨井内。

作为优选,底面的通孔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筒状的第一连接部,滤网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部,滤网和箱体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配合活动连接。滤网需要清洗或废弃需要更换时,可单独拆卸滤网,节约成本。

作为优选,第一连接部内表面上设有内螺纹,第二连接部外表面上设有与第一连接部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侧壁上部设有排水孔,排水孔孔径大于滤网孔径。当窨井水流量过大,过滤装置无法及时排水造成过滤装置内积水时,水流可从排水孔中排出,避免引起路面积水。

作为优选,侧壁上的排水孔孔径从下向上逐渐增大。

作为优选,定位板上设有提手。提手方便过滤装置的放置和安装。

作为优选,侧壁从上向下逐渐向滤网中心靠拢。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结构合理、过滤效率高,过滤装置内淤积的杂质清理方便、减少人工成本,排水量大,滤网清洗更换方便,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过滤装置剖面图。

图3是固定装置剖面图。

图4是固定装置俯视图。

图5是固定装置俯视图。

图6是警示板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7是警示板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8是第一折叠片和第二折叠片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9是警示板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过滤装置、11—箱体、12—滤网、13—侧壁、14—底面、15—通孔、16—定位板、17—凸板、18—第一连接部、19—第二连接部、160—把手;

2—固定装置、21—基座、22—支撑板、23—井盖栏;

3—防护盖、31—防护部、32—排水部;

4—警示板、41—主体部、42—警示部、43—镂空、44—限位块、45—第一折叠部、46—第二折叠部;

5—连接部、51—固定片、52—旋转片、53—转轴;

6—弹性件、61—第一扭簧、62—第二扭簧;

7—折叠件、71—第一折叠片、72—第二折叠片、73—折叠转轴;

91—窨井、92—窨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窨井过滤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滤网12,还包括箱体11,箱体11顶部边沿向外延水平伸形成定位板16,箱体11包括侧壁13和底面14,底面14中心设有通孔15,通孔15边缘与滤网12活动连接,滤网12为顶面封闭底部开放的柱形,滤网12顶面与定位板16齐平或低于定位板16。还包括固定装置2,固定装置2包括基座21,基座21底部向内水平延伸形成支撑板22,箱体11的定位板16的下表面与固定装置2的支撑板22的上表面相抵。底面14的通孔15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筒状的第一连接部18,滤网12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部19,滤网12和箱体11通过第一连接部18和第二连接部19的配合活动连接。第一连接部18内表面上设有内螺纹,第二连接部19外表面上设有与第一连接部18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第一连接部18和第二连接部19螺纹连接。侧壁13上部设有排水孔10,排水孔10孔径大于滤网12孔径。侧壁13上的排水孔10孔径从下向上逐渐增大。定位板16上设有提手160。侧壁13从上向下逐渐向滤网12中心靠拢。

待排水进入过滤装置后通过滤网12过滤排出,淤泥、不腐烂物留在过滤装置内。固定装置2固定在窨井91内,箱体11通过定位板16和支撑板22的配合固定在窨井91内。需要大量排水时,待排水可通过排水孔10排出。

更换或清洗滤网12时,旋转滤网12,将第一连接部18和第二连接部19分离,将新滤网12或洗净的滤网12置于通孔15上,旋转滤网12使第一连接部18和第二连接部19相固定。

实施例2

一种新型窨井装置,如图1-9所示,包括过滤装置1,还包括固定装置2和防护盖3,固定装置2包括基座21,基座21底部向内延伸形成水平的支撑板22;过滤装置1包括箱体11和滤网12,箱体11顶部边沿向外延伸形成水平的定位板16,过滤装置1的定位板16下表面与固定装置2的支撑板22上表面相抵;防护盖3包括防护部31和排水部32,防护盖3位于箱体11上部。防护盖3面积较过滤装置1的顶面面积小,过滤装置1顶部设有向内凸起的凸板17,防护盖3下表面与凸板17上表面接触,防护盖3与凸板17固定连接。防护盖3上设有警示板4,警示板4的一端和防护盖3转动连接,警示板4和防护盖3间设有弹性件6。防护盖3上设有限位块44,当弹性件6处于展开状态,警示板4与限位块42相抵。箱体11包括侧壁13和底面14,底面中心设有通孔15,通孔15边缘与滤网12活动连接。底面14的通孔15边缘上设有筒状的第一连接部18,第一连接部18内表面上设有内螺纹,滤网12底部与筒状的第二连接部19连接,第二连接部19外表面上设有与第一连接部18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固定装置2的基座21上设有向上凸起的井盖栏23,井盖栏23内轮廓图形半径较基座21内轮廓图形半径大。过滤装置1的定位板16和固定装置2的支撑板22上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过滤装置1的侧壁上部设有排水孔10,排水孔10孔径大于滤网12孔径,排水孔10孔径从下向上逐渐增大。警示板4和防护盖3间还设有连接部5,连接部5包括固定片51、旋转片52和转轴53,固定片51与旋转片52通过转轴53转动连接,固定片51与防护盖3固定连接,旋转片52与警示板4固定连接。第一折叠部45和第二折叠部46间设有折叠件7,折叠件7包括第一折叠片71、第二折叠片72和折叠转轴73,第一折叠片71和第二折叠片72通过折叠转轴73转动连接,第一折叠片71与第一折叠部45连接,第二折叠片72与第二折叠部46连接,第二折叠片72上设有折叠限位块74,当第二扭簧62处于展开状态,第一折叠片71与折叠限位块74相抵。

在道路建造阶段将固定装置2固定进窨井91,道路建造完毕后将过滤装置1放入窨井91,过滤装置1的定位板16下表面与固定装置2的支撑板22上表面相抵,将过滤装置1固定在固定装置2上,将防护盖3置于过滤装置2的凸板17上,将防护盖3固定在凸板17上,将窨井盖92置于固定装置2的井盖栏23内,基座21上表面上。

排水状态时,待排水通过窨井盖92进入窨井,经过防护盖3的排水部32流入过滤装置1内,待排水经过过滤装置1过滤后排入窨井91内,杂质堆积在过滤装置1内。大量排水时,待排水通过侧壁12上部的排水孔10排出。

清理时,打开防护盖3,将堆积在过滤装置1内的淤泥及不腐烂物掏出。更换或清洗滤网12时,旋转滤网12,将第一连接部18和第二连接部19分离,将新滤网12或洗净的滤网12置于通孔15上,旋转滤网12使第一连接部18和第二连接部19相固定。

当窨井盖92丢失后,第二折叠部46在第一扭簧61作用下向上弹起至第二折叠部46与限位块44相抵的位置,第一折叠部45在第二扭簧62作用下向上弹起至第一折叠片71与折叠限位块74相抵的位置。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