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态景观组合护岸的防水插板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2609阅读:1224来源:国知局
用于生态景观组合护岸的防水插板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态景观组合护岸的防水插板桩。



背景技术:

纵观目前市场上的护岸桩,如U型板桩、波浪状、BT桩H型预应力混凝土桩等护岸桩均采用相同的桩连接,每个桩的两侧分别是榫头与卯口,桩与桩之间采用榫头与卯口配合。并在生产上,制造工艺落后,榫头与卯口等结构,导致只能人工编笼,机械化程度低,并且无法离心成桩,桩身质量无法保证;施工中,挤土效应突出,施工定位困难,立面效果无法保证。

如专利公开CN105625257A中公开的生态环保型岸堤防护墙及用于该防护墙的H型预应力混凝土桩,公开了一种H型预应力混凝土桩,所述H型预应力混凝土桩的横截面为由两个翼缘及连接两个翼缘的腹板构成的H形,翼缘两侧面分别具有凸筋和插槽。将多根相同的H型预应力混凝土桩插入土壤中,相邻的两根H型预应力混凝土桩通过凸筋和插槽插接配合,即打入土壤中的每一个桩体都为受力桩。但在实际施工中,受力桩与受力桩之间的凸筋和插槽结构精细,施工难度大、定位精度要求高、桩身易损坏;多根相同的H型预应力混凝土桩紧密配合,产生较大的挤土效应,打入土壤后,尺寸偏差大,达不到预期的挡土止水的拼装效果,止水效果无法保证;H型预应力混凝土桩结构不规则,在制作时无法采用离心成形法、脱模困难、本身成形效果较差,不易于规模化快速生产;并且制桩成本高、强度差、工效低、质量无法保证;后期在做防水处理时,两个H型桩之间形成的孔洞内的土无法完全取出,后灌混凝土与就与桩身无法完全密合,防水效果不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生态景观组合护岸的防水插板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生态景观组合护岸的防水插板桩,所述防水插板桩的左右两侧部中的每一侧部都具有能够与生态景观组合护岸中的受力桩相对应配合的至少一个纵向延伸的插部,或者所述防水插板桩的左右两侧部中的每一侧部都具有能够与生态景观组合护岸中的受力桩相对应配合的至少一个纵向延伸的插槽,所述防水插板桩的左右两侧部分别具有长度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注浆管,每个注浆管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沿着上下方向分布设置的出浆管,每个出浆管的长度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出浆管、注浆管与大气相连通,通过所述注浆管与所述出浆管在实现在与所述受力桩配合的接缝处进行防水处理。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水插板桩的上部设置有多个开口朝上用于连接冠梁的钢套筒,所述钢套筒与大气相连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水插板桩包括纵向延伸的插板钢构架、预制设置于所述插板钢构架上并将所述插板钢构架包裹在内的插板水泥造型体,所述钢套筒固定于所述插板钢构架的上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插部为横截面外边缘构成矩形、梯形、半椭圆形、半圆形、燕尾形、鼓形,所述插部的横截面造型与所述插槽的横截面造型相匹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受力桩与/或所述防水插板桩的前后两侧面中至少一侧面为横截面向外拱起的拱面或是向内凹陷的凹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受力桩与/或所述防水插板桩前后两侧面中至少一侧面包括位于左右边角部的两个坡面、连接于两个所述坡面之间的中间面,所述中间面为平面、向外拱起的拱面或是向内凹陷的凹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水插板桩的横截面外轮廓呈扁平长条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浆管内填设有易被破坏的填充物。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作为用于生态景观组合护岸的防水插板桩,生态景观组合护岸的受力桩配合使用,主要考虑用于满足挡土止水的要求即可,无需考虑受力的要求,从而可以与受力桩采用不同的造型规格,降低生产制作成本,还可以便于与受力桩相安装连接,安装连接后,能够通过注浆管与出浆管在受力桩与防水插板桩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水泥浆,进行防水处理,防水效果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景观组合护岸立体示意图(实施例一);

图2为防水插板桩的立体示意图(实施例一);

附图3为防水插板桩的俯视图(实施例一);

附图4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景观组合护岸立体示意图(实施例二);

附图5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景观组合护岸俯视示意图(实施例三);

附图6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景观组合护岸俯视示意图(实施例四);

附图7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景观组合护岸俯视示意图(实施例五);

附图8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景观组合护岸俯视示意图(实施例六);

附图9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景观组合护岸俯视示意图(实施例七);

附图10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景观组合护岸俯视示意图(实施例八);

附图11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景观组合护岸俯视示意图(实施例九);

附图12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景观组合护岸俯视示意图(实施例十);

附图13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景观组合护岸俯视示意图(实施例十一);

附图14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景观组合护岸俯视示意图(实施例十二);

附图15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景观组合护岸俯视示意图(实施例十三);

附图16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景观组合护岸俯视示意图(实施例十四);

附图17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景观组合护岸俯视示意图(实施例十五);

附图18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景观组合护岸俯视示意图(实施例十六);

附图19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景观组合护岸俯视示意图(实施例十七);

其中:1、受力桩;11、插槽;2、防水插板桩;21、插部;22、防水插板桩通孔;23、插板钢构架;231、钢套筒;241、注浆管;242、出浆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生态景观组合护岸,如各附图所示,是由两种规格的受力桩与防水插板桩构成的,受力桩为承受各种力的主架,防水插板主要起挡土止水的作用,作用不同,造型、结构也不同,施工采用跳打的施工法,即先打入相邻两个受力桩,再在中间打入防水插板桩,因防水插板主要起挡土止水的作用,因而其高度较短于受力桩的高度,并且优选制作成横截面外轮廓呈扁平长条状,即宽度较窄,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生态景观组合护岸采用两种规格的受力桩与防水插板桩组合构成,本身能够弱化挤土效应,并且相较现有技术中受力桩与受力桩连接的护岸,这种组合护岸定位精度高,成形之面效果好,既能满足力学性能又能起到大幅降低工程造价。

受力桩1是由钢筋构架、水泥预制而成。同样的,防水插板桩2也是由插板钢构架23、水泥预制而成。每两个受力桩1之间连接有用于挡土止水的防水插板桩2,即受力桩1、防水插板桩2、受力桩1、防水插板桩2…如此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重点保护防水插板桩2,详细如下:

防水插板桩2的造型可以是多种,如附图1-14所示,受力桩1的左右两侧中部向内形成一个凹陷,形成上下穿透的插槽11;防水插板桩2的左右两侧形成上下延伸的插部21。附图15-17所示,受力桩1左右两侧中每侧都具有一组插槽11,每组插槽11都具有两个。附图18所示,防水插板桩2的左右两侧开有插槽,相应的受力桩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插头。附图19所示,防水插板桩2的左右两侧为弧形插部21,相应的受力桩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弧形插槽,弧形插部21与弧形插槽相配合,实现转角。从附图1-19所示的各个实施例中,不同造型的防水插板桩2的示意图。所述插部21的造型可为是多种,为横截面外边缘构成矩形、梯形、半椭圆形、半圆形、燕尾形、鼓形、弧形,所述插部21的横截面造型与所述插槽11的横截面造型相匹配。

不管采用何种造型,所述防水插板桩2的左右两侧部分别设置有长度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注浆管241,每个注浆管241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沿着上下方向分布设置的出浆管242,每个出浆管242的长度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出浆管242、注浆管241与大气相连通,通过所述注浆管241与所述出浆管242在实现在与所述受力桩配合的接缝处进行防水处理。当在相邻两个受力桩中间打入防水插板桩2后,针对防水要求高的场合,往注浆管241内通过高压泵注入水泥浆,通过出浆管242流出,从而在受力桩1与防水插板桩2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水泥浆,进行防水处理,防水效果好,而且操作方便。在出浆管242 内可以设置泡沫海绵等易破坏填充物,避免制作加工等场合堵塞,使用时,可先将其穿刺。

所述防水插板桩2包括纵向延伸的插板钢构架23、预制设置于所述插板钢构架23上并将所述插板钢构架23包裹在内的插板水泥造型体,所述插板钢构架23的上部固定设置有多个开口朝上的钢套筒231,所述钢套筒231与大气相连通。钢套筒231内能够穿插钢筋、浇注水泥用于连接冠梁。

所述防水插板桩2的前后两侧外轮廓面的造型,可以都是平面。优选为前后两侧面中至少一侧面为横截面向外拱起的拱面或是向内凹陷的凹面,或者前后两侧面中至少一侧面包括位于左右边角部的两个坡面、连接于两个所述坡面之间的中间面,所述中间面为平面、向外拱起的拱面或是向内凹陷的凹面。当许多防水插板桩2、受力桩1依次间隔拼装构成护岸墙后,由于插槽11与插部21之间并不是紧密配合,而是间隙配合,因而相邻的受力桩1、防水插板桩2之间有可能会产生相对位置的偏差,非平面的外轮廓造型,可以弱化受力桩1、防水插板桩2相对位置偏差产生的视觉效果。

如上,我们完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技术领域的从业者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