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由组合的预制管廊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9303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由组合的预制管廊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由组合的预制管廊体系。



背景技术:

地下综合管廊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基础设施管网布置形式,是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施工一般包括现浇和预制的方法,其中预制混凝土管廊及其装配施工更具质量保证,拥有工期短、成本低、节能环保等显著优势。现代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正朝着多舱室大断面方向发展,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及工程设计上对管廊断面形式的不同需求,传统的预制方法存在预制构件之间不易连接且容易渗漏水、预制管廊自重大、不易运输吊装,所需管廊预制模具多、可重复使用率低、增加了建设成本等突出问题。

因此,急需一种方便装配施工、不易漏水、自重小容易运输吊装且能有效降低建设成本的可自由组合的预制管廊体系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装配施工、不易漏水、自重小容易运输吊装且能有效降低建设成本的可自由组合的预制管廊体系,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自由组合的预制管廊体系,包括c字型管廊构件、工字型管廊构件和b字型管廊构件,所述c字型管廊构件、工字型管廊构件和b字型管廊构件均为一体成型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c字型管廊构件、工字型管廊构件和b字型管廊构件可自由组合并拼接成不同断面形式的综合管廊,所述c字型管廊构件、工字型管廊构件和b字型管廊构件的端部均设有用于管廊构件之间相互组合拼接的搭接钢筋。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c字型管廊构件包括上顶板、外侧墙和下底板,所述上顶板、下底板与外侧墙交接的阴角位置设有倒角结构,所述上顶板、外侧墙的外表面上设有沿管廊行进方向的止水凹槽,所述上顶板上设有用于吊装构件的吊点。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工字型管廊构件包括上顶板、中隔墙和下底板,所述上顶板、下底板与中隔墙交接的阴角位置设有倒角结构,所述上顶板的外表面上设有沿管廊行进方向的止水凹槽,所述上顶板上设有用于吊装构件的吊点。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b字型管廊构件包括搭接顶板、主舱室和搭接底板,所述搭接顶板、搭接底板与主舱室交接的阴角位置以及主舱室内部阴角位置设有倒角结构,所述搭接顶板、主舱室的外表面上设有沿管廊行进方向的止水凹槽,所述搭接顶板上设有用于吊装构件的吊点。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倒角结构的倒角为45°;所述止水凹槽宽度不小于5cm,深度不小于5cm;所述吊点为固定设置的吊钉。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c字型管廊构件、工字型管廊构件和b字型管廊构件中任一构件单块重量均不大于20吨。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搭接钢筋为方形环箍结构。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c字型管廊构件、工字型管廊构件和b字型管廊构件拼接时,在横向上组合成不同断面形式的综合管廊,包括:单仓管廊组合b、c+c(指c字型管廊构件和c字型管廊构件的组合,以下同),双仓管廊组合c+b、c+工+c,三仓管廊组合c+ 工+工+c、c+工+b、b+b,四仓以上管廊组合由三仓管廊组合中增加工字型管廊构件完成。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c字型管廊构件、工字型管廊构件和b字型管廊构件拼接时,在纵向上根据工程要求沿管廊行进方向拼装所需长度的管廊构件,并每隔20-30米设置一条变形缝。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可自由组合的预制管廊体系,包括c字型管廊构件、工字型管廊构件和b字型管廊构件,所述c字型管廊构件、工字型管廊构件和b字型管廊构件均为一体成型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c字型管廊构件、工字型管廊构件和b字型管廊构件可自由组合并拼接成不同断面形式的综合管廊,所述c字型管廊构件、工字型管廊构件和b 字型管廊构件的端部均设有用于管廊构件之间相互组合拼接的搭接钢筋。将综合管廊建设施工简化为典型的三种基本构件,即c字型、工字型和b字型管廊构件之间的组合装配施工,不仅可以满足各种复杂施工环境及工程设计对管廊断面形式的多舱室大断面的要求,而且可以实现预制构件的标准化生产,能有效解决预制管廊构件在生产过程中模具形式繁复且重复使用率不高的问题,标准化生产和模具简单化降低了建设成本,端部设置的搭接钢筋用于预制管廊构件之间的连接装配与施工,搭接钢筋优选方形环箍结构,方便了现场施工的钢筋绑扎搭接及管廊构件之间的连接。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c字型管廊构件的上顶板、下底板与外侧墙交接的阴角位置、工字型管廊构件的上顶板、下底板与中隔墙交接的阴角位置和b字型管廊构件的搭接顶板、搭接底板与主舱室交接的阴角位置及其主舱室的内部阴角位置均设有倒角结构,可以增强预制管廊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所述c字型管廊构件、工字型管廊构件和b字型管廊构件均设有用于吊装构件的吊点,优选采用固定设置的吊钉,能够方便预制管廊构件的运输和吊装;所述c字型管廊构件、工字型管廊构件和b字型管廊构件外表面均设置止水凹槽,通过延长渗水路径实现止水效果;所述c字型管廊构件、工字型管廊构件和b字型管廊构件中任一构件单块重量均不大于20吨,通过控制单块预制管廊构件的重量,能够解决传统预制管廊构件重量过大、不易运输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c字型管廊构件、工字型管廊构件和b字型管廊构件拼接时,在横向上组合成不同断面形式的综合管廊,包括:单仓管廊组合b、c+c,双仓管廊组合c+b、 c+工+c,三仓管廊组合c+工+工+c、c+工+b、b+b,四仓以上管廊组合由三仓管廊组合中增加工字型管廊构件完成;在纵向上根据工程要求沿管廊行进方向拼装所需长度的管廊构件,并每隔20-30米设置一条变形缝。建设施工时,根据工程需要吊装一定数量的c字型管廊构件、工字型管廊构件或b字型管廊构件至现场,组合拼装所需横向断面形式的地下综合管廊,能够显著提高工程建设施工的效率、标准化和稳定性;设置变形缝用于克服管廊构件在纵向上易出现的伸缩变形问题。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c字型管廊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工字型管廊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b字型管廊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将c字型管廊构件、工字型管廊构件和b字型管廊构件进行组合拼接后形成的一种典型断面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c字型管廊构件,101、上顶板,102、外侧墙,103、下底板,2、工字型管廊构件,201、上顶板,202、中隔墙,203、下底板,3、b字型管廊构件,301、搭接顶板,302、主舱室,303、搭接底板,4、搭接钢筋,5、倒角结构,6、止水凹槽,7、吊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实施例1:

一种可自由组合的预制管廊体系,包括c字型管廊构件1、工字型管廊构件2和b字型管廊构件3。

所述c字型管廊构件1详见图1,c字型管廊构件1为一体成型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c字型管廊构件1包括上顶板101、外侧墙102和下底板103,所述c字型管廊构件1 端部设有用于管廊构件之间相互组合拼接的搭接钢筋4,所述搭接钢筋4为方形环箍结构,所述上顶板101、下底板103与外侧墙102交接的阴角位置设有倒角为45°的倒角结构5,所述上顶板101、外侧墙102的外表面上设有沿管廊行进方向的止水凹槽6,所述上顶板 101上设有用于吊装构件的四个吊钉7。

所述工字型管廊构件2详见图2,工字型管廊构件2为一体成型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工字型管廊构件2包括上顶板201、中隔墙202和下底板203,所述工字型管廊构件2端部设有用于管廊构件之间相互组合拼接的搭接钢筋4,所述搭接钢筋4为方形环箍结构,所述上顶板201、下底板203与中隔墙202交接的阴角位置设有倒角为45°的倒角结构5,所述上顶板201的外表面上设有沿管廊行进方向的止水凹槽6,所述上顶板201 上设有用于吊装构件的四个吊钉7。

所述b字型管廊构件3详见图3,b字型管廊构件3为一体成型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b字型管廊构件3包括搭接顶板301、主舱室302和搭接底板303,所述b字型管廊构件3端部设有用于管廊构件之间相互组合拼接的搭接钢筋4,所述搭接钢筋4为方形环箍结构,所述搭接顶板301、搭接底板303与主舱室302交接的阴角位置以及主舱室 302内部阴角位置设有倒角为45°的倒角结构5,所述搭接顶板301、主舱室302的外表面上设有沿管廊行进方向的止水凹槽6,所述搭接顶板301上设有用于吊装构件的四个吊钉7。

所述c字型管廊构件1、工字型管廊构件2和b字型管廊构件3中任一构件单块重量均不大于20吨。

所述可自由组合的预制管廊体系在具体施工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施工现场基坑开挖后进行垫层浇筑,并粘贴防水卷材、浇筑保护层;

将预制完成的c字型管廊构件1、工字型管廊构件2和b字型管廊构件3运输至施工现场并吊装到位,根据施工现场实际需要进行组合并实地拼装,横向上形成组合方式为c+ 工+b的三仓管廊,拼装后形成的断面形式详见图4,纵向上,根据工程要求延管廊行进方向拼装所需长度的管廊构件,并每隔20-30米设置一条变形缝;

管廊构件拼装组合后进行位置校正,在拼接位置处对管廊构件设置的搭接钢筋4进行现场钢筋绑扎搭接,然后安装定型模板并现浇防水混凝土,详见图4;

对拼装完成后的管廊进行侧立面和顶面的防水卷材粘贴,然后回填基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