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挑檐式地下室底板与永久保护墙处侧墙部位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7501发布日期:2018-08-28 22:00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室侧墙防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挑檐式地下室底板与永久保护墙处侧墙部位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地下室防水材料以沥青类防水卷材为主,考虑到同类材料的施工相容性好的特点,故一般地下基本选用同一类材料,但是目前逆作法式开挖方式也逐渐增多,侧墙狭小,埋深较深等各种不利于卷材施工的因素的存在,涂料类的施工也逐渐增多(在侧墙部位施工简单,效率高),而涂料类中以聚氨酯涂料性能最为优异,但是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同聚氨酯涂料之间的施工搭接问题一直是防水处理的难点,该两类材料属于不同类材料,且存在一定的施工相容性隐患问题,《浅谈沥青聚氨酯的相容性问题》一文中描述沥青及聚氨酯相容问题。沥青的极性很小,而聚氨酯预聚体由于含有极性基团氨基甲酸酯基与-O-基,具有较强的极性,二者的相容性较差。表现在材料的性能上,为易析油或固液分离不相容,致使机械性能变差,防水性能降低。这一问题是沥青、聚氨酯防水涂料研究的难题。

目前在建筑行业的防水工程相关领域中,对于地下室防水施工相关规范规定除防水材料本身标准外,主要是以《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345-2008及其验收标准《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为主。而两本规范对于细部关键部位的节点处理方式基本以某一部位或某一细部构造的节点处理参考方式为主,且一般以同类材料进行节点做法示意,未考虑到不同材料之间的施工处理方式,特别是施工不相容之间的防水材料的搭接处理(如SBS热熔卷材与聚氨酯涂料之间的施工处理,不仅是材性之间的相容性问题,其两者的施工相容存在较大隐患),更不用说结合不同形式、不同构造、不同地域所使用的不同细部节点的深化设计,同时防水深化设计往往需要专业单位进行,而目前国内防水行业较繁乱,各类分包方层出不穷,相对专业化的深化设计也无从考究,仅凭以往施工经验进行施工,防水施工效果更加难以把控。需要更多的标准化、不同材料之间性能更加可靠的节点处理方式以完善专业设计,弥补不足,提高质量可控性。

另结合现在项目开发的周期性,特别是对于地下室部位的开发进度要求高、工期短,而防水施工分包不专业,其相应的关键部位节点处理往往参考规范或经验进行,且施工过程中随意性较大,且无相应的标准验收、把控节点,而对于不同材料,施工相容性差的节点处理,其相应的处理方式往往粗狂,造成地下室部位的防水设防形同虚设,渗漏频发,项目成本不断扩大,甚至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结构安全。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第4.3.23第5条图4.3.23卷材防水层甩槎、接槎构造中,防水材料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卷材接槎的搭接长度,高聚物改性沥青类卷材应为150mm;2、当使用两层卷材时,卷材应错槎接缝,上层卷材应盖过下层卷材。该技术主要针对侧墙及底板均为同类别防水卷材的防水构造设计,对于类似卷材在该部位的处理方式给出参考,但是并没有给出不同材料之间的处理方式,更没有针对施工相容性差的不同材料之间的搭接处理方式,对与许多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深化设计在某些方面起了一定的偏差指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相容性差的不同材料之间的相应的质量控制很难实现。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第4.4.5防水涂料宜采用外防外涂或外防内涂(图4.4.5-1、4.4.5-2)。以上构造简要的说明了防水涂料在该部位采用外防外涂或外防内涂时的节点处理参考做法,没有针对施工相容性差的不同材料之间的搭接处理方式,对与许多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深化设计在某些方面起了一定的偏差指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相容性差的不同材料之间的相应的质量控制很难实现。特别是图4.4.5-1构造处理做法,当项目埋设较大,采用逆作法进行开挖施工时,地下室外侧围护结构与地下室侧墙之间空间较狭小时,其垫层部位往往建筑垃圾、地下水位较大,原做与垫层部位的防水涂料早已破坏失效,后期防水涂料在该垫层部位无法进行施工处理,何谈闭合效果,最终导致该部位防水处理为空谈。第二构造处理方式取决于基层强度情况,一般防水涂料的基层强度要求比卷材的高,若基层强度差,再涂料无法进行施工处理。

《防水工》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4年5月第2次,一书,第二篇施工知识中,对于地下室外防外贴时,永久性保护墙部位防水层的铺贴顺序有两种处理方式。第一种处理方式见图1-66;1-67所示,此类做法基本参照了规范的相关做法,也考虑了现场卷材施工情况,但仅是针对于防水卷材施工时的处理节点做法示意,基本类同与现有规范的规定,但是并没有给出不同材料之间的处理方式,更没有针对施工相容性差的不同材料之间的搭接处理方式,对与许多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深化设计在某些方面起了一定的偏差指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相容性差的不同材料之间的相应的质量控制很难实现。第二种处理方式见图1-68所示,此类做法基本参照了规范的相关做法,也考虑了现场卷材施工情况,但仅是针对于防水卷材施工时的处理节点做法示意,基本类同与现有规范的规定,但是并没有给出不同材料之间的处理方式,更没有针对施工相容性差的不同材料之间的搭接处理方式,对与许多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深化设计在某些方面起了一定的偏差指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相容性差的不同材料之间的相应的质量控制很难实现。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急需发明一种新的挑檐式地下室底板与永久保护墙处侧墙部位的防水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挑檐式地下室底板与永久保护墙处侧墙部位的防水结构,首先解决了地下室该部位沥青卷材与聚氨酯涂料搭接处理的难题;还可以解决其他部位同样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与聚氨酯防水涂料搭接处理的问题;同时解决其他材性不相容的防水材料(其中一种为卷材一种为涂料)的搭接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下述方案:

一种挑檐式地下室底板与永久保护墙处侧墙部位的防水结构,包括底板和侧墙,所述底板上设有挑檐,所述侧墙内设有施工缝,所述挑檐外设有永久保护墙体,所述侧墙上设有侧墙防水结构;所述侧墙防水结构包括从下至上搭接设置的施工缝防水层和墙体防水层,所述施工缝防水层和所述墙体防水层的搭接部位与所述施工缝位置对应设置,所述施工缝防水层延伸至所述挑檐的上表面,所述墙体防水层延伸至所述侧墙的外表面和所述挑檐的上表面,并包覆于所述施工缝防水层;所述施工缝防水层和所述墙体防水层采用相同材质制成。

优选地,所述施工缝防水层采用内附无纺布的聚氨酯涂料制成;所述墙体防水层采用聚氨酯涂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墙体防水层上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与所述侧墙和所述挑檐的形状相适应。

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有底板防水结构,所述底板防水结构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底板防水层和混凝土垫层;所述底板防水层延伸至所述挑檐的右表面和上表面,包覆所述挑檐的右表面,并与设置在所述挑檐的上表面上的所述施工缝防水层并排过渡设置,所述墙体防水层包覆于所述施工缝防水层和所述底板防水层的过渡位置。

优选地,所述挑檐和所述侧墙的阴阳角处还设置有阴阳角加强防水层,所述阴阳角加强防水层设置于所述底板防水层与所述混凝土垫层和所述永久保护墙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施工缝上埋设有止水条。

优选地,所述阴阳角加强防水层的材料采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氨酯防水涂料中的任一。

优选地,所述挑檐和所述侧墙的阴阳角为圆角、倒角中的任一。

优选地,所述永久保护墙体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垫层上。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垫层设置在基层上。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挑檐式地下室底板与永久保护墙处侧墙部位的防水结构,提供不同材料(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聚氨酯涂料)之间在永久性保护墙处侧墙部位具体处理构造方式及相应的标准做法,弥补在该部位采用聚氨酯和卷材进行搭接处理时的粗狂处理方式,减少施工相容性差的隐患,同时增加卷材与涂料搭接处理时的抗开裂强度,既是推广标准做法的一种,同样可作为项目该部位采用卷材和涂料进行搭接处理防时的深化设计的参考,为防水施工在该部位保质保量提供依据和标准,有利于地下室部位整体防水性能的加强,从而减少渗漏,提高建筑使用寿命和结构安全性,降低维护成本;首先解决了地下室该部位沥青卷材与聚氨酯涂料搭接处理的难题;还可以解决其他部位同样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与聚氨酯防水涂料搭接处理的问题;同时解决其他材性不相容的防水材料(其中一种为卷材一种为涂料)的搭接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挑檐式地下室底板与永久保护墙处侧墙部位的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所示,一种挑檐式地下室底板与永久保护墙处侧墙部位的防水结构,包括底板1和侧墙2,所述底板上设有挑檐3,所述侧墙内设有施工缝4,所述挑檐外设有永久保护墙体5,所述侧墙上设有侧墙防水结构;所述侧墙防水结构包括从下至上搭接设置的施工缝防水层6和墙体防水层7,所述施工缝防水层和所述墙体防水层的搭接部位与所述施工缝位置对应设置,所述施工缝防水层延伸至所述挑檐的上表面,所述墙体防水层延伸至所述侧墙的外表面和所述挑檐的上表面,并包覆于所述施工缝防水层;所述施工缝防水层和所述墙体防水层采用相同材质制成。所述施工缝防水层采用内附无纺布的聚氨酯涂料制成;所述墙体防水层采用聚氨酯涂料制成。所述墙体防水层上设有保护层8,所述保护层与所述侧墙和所述挑檐的形状相适应。所述底板上设有底板防水结构,所述底板防水结构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底板防水层9和混凝土垫层10;所述底板防水层延伸至所述挑檐的右表面和上表面,包覆所述挑檐的右表面,并与设置在所述挑檐的上表面上的所述施工缝防水层并排过渡设置,所述墙体防水层包覆于所述施工缝防水层和所述底板防水层的过渡位置。所述挑檐和所述侧墙的阴阳角处还设置有阴阳角加强防水层11,所述阴阳角加强防水层设置于所述底板防水层与所述混凝土垫层和所述永久保护墙体之间。所述施工缝上埋设有止水条12。所述永久保护墙体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垫层上。所述混凝土垫层设置在基层13上。所述底板防水层和所述阴阳角加强防水层的材料均采用SBS(Styrene-Butadiene-Styrene)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所述底板和所述侧墙的阴阳角为圆角。具体实施时,所述阴阳角加强防水层的材料还可以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所述底板和所述侧墙的阴阳角还可以为倒角。

本实施例中所述挑檐式地下室底板与永久保护墙处侧墙部位的防水结构,提供不同材料(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聚氨酯涂料)之间在永久性保护墙处侧墙部位具体处理构造方式及相应的标准做法,弥补在该部位采用聚氨酯和卷材进行搭接处理时的粗狂处理方式,减少施工相容性差的隐患,同时增加卷材与涂料搭接处理时的抗开裂强度,既是推广标准做法的一种,同样可作为项目该部位采用卷材和涂料进行搭接处理防时的深化设计的参考,为防水施工在该部位保质保量提供依据和标准,有利于地下室部位整体防水性能的加强,从而减少渗漏,提高建筑使用寿命和结构安全性,降低维护成本;首先解决了地下室该部位沥青卷材与聚氨酯涂料搭接处理的难题;还可以解决其他部位同样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与聚氨酯防水涂料搭接处理的问题;同时解决其他材性不相容的防水材料(其中一种为卷材一种为涂料)的搭接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述挑檐式地下室底板与永久保护墙处侧墙部位的防水结构的原理为:鉴于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与聚氨酯防水涂料存在施工相容性隐患,如果采用两种材料对接搭接或采用聚氨酯材料搭接卷材,则可消除相应的施工相容性隐患。根据地下室永久性保护墙处侧墙部位防水施工特性及相关要求(需先施工永久墙部位的卷材,得地下室外墙浇筑完成后,再施工外墙部位的聚氨酯涂料,涂料施工前需对施工缝等关键部位进行防水层的附加层处理),先用卷材防水层在施工缝处进行附加层处理,侧墙部位的大面聚氨酯涂料与卷材附加层的上沿口采用对接搭接,再将原永久墙部位的防水卷材上翻与附加层卷材热熔搭接密实,后再用涂料进行外侧加强层的加强处理,一是需要保证聚氨酯防水涂料与卷材不存在相应的施工相容性隐患,二是保证已处理完成的各搭接部位的收头处不是开口的,以提高防水效果。一般卷材上表面都是PE(聚乙烯膜)/S(砂面)/M(页岩面)等上表面,而非沥青材料本体;聚氨酯涂料其具有与各类基层超强的粘结强度,涂敷于卷材上表面有很好的粘结强度,且不是直接与沥青材质接触,不会存在施工相容性问题,搭接粘结强度大。又卷材本身存在1.5mm、2mm、3mm、4mm等多种不同厚度型号,卷材越厚,涂料在与卷材搭接处理时可能存在容易开裂的隐患,故需在涂料内部增加胎体布作为加筋层,以增强涂料的抗开裂性能,而聚氨酯材料本身具有优越的物理性能,在其内部增加胎体布不但能提高其抗开裂性能,也能大幅增强聚氨酯其余性能,使其类似与现场制作的卷材,使两者搭接处理更加有效、可靠。

本实施例中根据地下室永久性保护墙处侧墙部位防水施工特性及相关要求(需先施工永久墙部位的卷材,等地下室外墙浇筑完成后,再施工外墙部位的聚氨酯涂料。涂料施工前需对阴阳角、施工缝等关键部位进行防水层的附加层处理),先将地下室底板部位原预留卷材热熔满粘于底板,在底板平面部位上翻宽度不小于25cm;再用聚氨酯涂料防水层在施工缝处进行附加层处理,施工缝部位内附500mm宽120g/㎡无纺布,附加层上部应高出施工缝上部至少25cm,下部延伸至底板平面处,并与底板预留卷材对接;然后侧墙部位的大面聚氨酯涂料,侧墙聚氨酯涂料延伸至底板平面,并遮盖住原底板预留卷材与聚氨酯涂料附加层对接缝处,并在对接缝部位增设500mm宽120g/㎡无纺布,保证已处理完成的各搭接部位的收头处不是开口的,以提高防水效果;防水层施工完成后,浇筑一道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保护层在浇筑过程中,需注意对防水层的保护。

本实施例中所述挑檐式地下室底板与永久保护墙处侧墙部位的防水结构的具体施工步骤为:1、垫层部位根据相关规范要求施工处理完毕(包括永久墙的砌筑、粉刷等工作),验收合格后,进行相应的防水层施工处理,防水层道数、厚度等选用根据设计要求;2、阴阳角部位圆弧或倒角处理;3、地下室底板部位原预留卷材热熔满粘于底板,在底板平面部位上翻宽度不小于25cm;4、侧墙施工缝部位涂刷聚氨酯涂料防水附加层,施工缝处内附500mm宽120g/㎡无纺布,附加层上部应高出施工缝上部至少25cm,下部延伸至底板平面处,并与底板预留卷材对接;5、地下室侧墙部位的大面聚氨酯涂料,侧墙聚氨酯涂料延伸至底板平面,并遮盖住原底板预留卷材与聚氨酯涂料附加层对接缝处,并在对接缝部位增设500mm宽120g/㎡无纺布;6、垫层卷材上表面保护层施工处理,待达到规范强度后,在保护层上部绑扎钢筋,并浇筑地下室底板,地下室底板浇筑后,达到养护及相应强度后,进行地下室侧墙的浇筑施工处理,相关工序应符合建筑相关施工质量标准要求;7、以上所需各部都需进行工序验收处理,及时做好相应的隐蔽验收工作;8、施工完成后,进行后续工序的施工,如保温层、填充层等处理(根据各项目情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