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连续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7496发布日期:2018-08-28 22:00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连续墙具有结构刚度大、整体性、抗渗性和耐久性好的特点,可作为永久性的挡土挡水和承重结构;能适应各种复杂的施工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可紧靠已有建筑物施工,施工时基本无噪音、无震动,对邻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影响较小;能建造各种深度、宽度和外形的地下墙。由于具有一系列的优点,所以地下连续墙在城市地铁和深基础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但是,对于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较为丰富的施工场地,如何处理好已经施工完毕的地下连续墙和将要施工的地下连续墙二者之间接头处的止水防渗一直是设计施工的一个难题。

对地下连续墙制作之前,需要先在设定位置成槽,而现有的成槽方式主要是先抓取法和铣削法,其中抓取法在岩层中成槽困难,铣削法虽然适用于岩层成槽,但由于其成槽机械数量较少,且制作费用较高,在软岩内成槽成本较高,制作一种新的地下连续墙来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地下连续墙制作成本高和防渗措施不完善的问题,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连续墙结构,包括彼此相交的第一地下连续墙和第二地下连续墙,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与第一地下连续墙相接的端头处设置有平直的弯折段,此弯折段朝向坑外侧延伸,且此弯折段与第一地下连续墙贴靠在一起;

在垂直地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和第二地下连续墙位于岩层上方为矩形混凝土结构,岩层下方为并排连续设置的圆柱混凝土结构,所述圆柱混凝土结构的直径小于矩形混凝土结构的宽度,并排设置的圆柱混凝土结构均位于设置在矩形混凝土结构的下方。

优化的,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的朝向坑内侧的墙体处设置有沿墙体长度方向连续延伸的单排三轴搅拌桩,第二地下连续墙的朝向坑外侧的墙体处设置有沿墙体长度方向连续延伸的多排平行排布的三轴搅拌桩所构成的三轴搅拌桩组;

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弯折段的端头部与第一地下连续墙之间的接缝处设置有多根用于密封的高压旋喷桩。

优化的,所述第一地面连续墙和第二地下连续墙长度方向的两侧上设置有导墙,所述导墙包括与上表面与地面平行的水平导墙和一侧面与矩形混凝土结构贴合的竖直导墙,所述水平导墙和竖直导墙垂直连接。

优化的,所述单排三轴搅拌桩或三轴搅拌桩组与第二地下连续墙墙体之间的间距为10~20厘米;所述三轴搅拌桩组中,彼此相邻的两排三轴搅拌桩之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0厘米。

优化的,所述彼此相邻的两排三轴搅拌桩之间的搭接长度为20厘米。

优化的,所述高压旋喷桩设置为至少两排,且高压旋喷桩与设置在第二地下连续墙的坑外侧的三轴搅拌桩组咬合搭接为一体。

优化的,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的弯折段的长度不小于3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第一地下连续墙为已经施工完毕的地下连续墙,第二地下连续墙则为在后施工的地下连续墙,本实用新型在第二地下连续墙的端部设置了一个具有一定长度的弯折段,从而在第二地下连续墙的接头处形成L型的端部,且此L型端部与第一地下连续墙紧密地贴靠在一起。连续墙紧密地贴靠在一起。这种L型端部的设计一方面延长了地下水的渗透路径,另一方面则显著地提升了地下连续墙接头处的端部刚度,从而使地下连续墙的接头处满足了防渗和受力的双重要求。相对于地面到岩层之间的土层结构硬度更大,本实用新型在岩层采用旋挖机挖出为并排连续设置的圆柱形槽,最后岩层处形成的第一地下连续墙和第二连续墙为圆柱混凝土结构,这样可大大减少制作地下连续墙的成本,由于岩层的含水量少,渗透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2)本实用新型在第二地下连续墙的坑内侧设置了单排三轴搅拌桩,并在第二地下连续墙的坑外侧设置了双排三轴搅拌桩,其中双排三轴搅拌桩的桩顶与地下连续墙的墙顶平齐,双排三轴搅拌桩的桩底达到中风化层;这种设计在第二地下连续墙成槽时能够有效地防止两侧土体的坍塌和地下水的渗入,确保第二地下连续墙施工阶段周边环境的安全。同时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即三轴搅拌桩在第二地下连续墙的坑外侧形成止水帷幕,并承担了部分挡土的功能,增加了第二地下连续墙的刚度,起到永久挡土及止水的作用,搅拌桩为圆柱形结构,这样也可以使用旋挖机来开槽,从而减少了工序。

(3)在第二地下连续墙施工结束后,在基坑开挖前对第二地下连续墙弯折段与第一地下连续墙之间的接缝处进行高压喷射注浆加固,高压喷射注浆制备得到的高压旋喷桩封堵在接缝处,处于端部的高压旋喷桩则与所述双排三轴搅拌桩咬合搭接为一体,从而封闭了接缝处的所有的渗水路径。

(4)本实用新型以与所述双排三轴搅拌桩咬合搭接为一体的高压旋喷桩作为第一道防线,以与第一地下连续墙紧密贴合在一起的第二地下连续墙的L型的弯折段为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共同构成的防水结构将接缝的各个可能存在的渗水途径进行了全方位的封堵,从而有效地阻止了地下水的渗入。

(5)本实用新型不但止水防渗效果好,同时还具有造价低且施工便捷的优点,可推广应用于类似工程地下连续墙接缝的防渗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地下连续墙结构的结构俯视图。

图2为导墙下方的水平切面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图。

图4为图3中岩面处水平切面的俯视图。

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

10-第一地下连续墙 20-第二地下连续墙 30-单排三轴搅拌桩

40-三轴搅拌桩组 50-高压旋喷桩 60-矩形混凝土结构

70-圆柱混凝土结构 80-岩层 91-水平导墙 92-竖直导墙

L1-弯折段的长度 L2-搭接长度

L3-三轴搅拌桩与第二地下连续墙墙体之间的间距

L4-矩形混凝土结构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水结构做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本防水结构包括彼此相交的第一地下连续墙10和第二地下连续墙20,其中第一地下连续墙10为先施工完毕的地下连续墙,而第二地下连续墙20则为后施工的地下连续墙。

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20与第一地下连续墙10相接的端头处设置有平直的弯折段,此弯折段朝向坑外侧延伸,且此弯折段与第一地下连续墙10贴靠在一起;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20的朝向坑内侧的墙体处设置有沿墙体长度方向连续延伸的单排三轴搅拌桩30,第二地下连续墙20的朝向坑外侧的墙体处设置有沿墙体长度方向连续延伸的多排平行排布的三轴搅拌桩所构成的三轴搅拌桩组40;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20弯折段的端头部与第一地下连续墙10之间的接缝处设置有6根用于密封的高压旋喷桩50。

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20的弯折段的长度L1为3米。所述单排三轴搅拌桩30或三轴搅拌桩组40与第二地下连续墙20墙体之间的间距L3为10厘米;所述三轴搅拌桩组40由彼此相邻的两排三轴搅拌桩构成,且此彼此相邻的两排三轴搅拌桩之间的搭接长度L2为20厘米。

所述高压旋喷桩50设置为两排,且高压旋喷桩50与设置在第二地下连续墙20的坑外侧的三轴搅拌桩组40咬合搭接为一体。高压旋喷桩50与三轴搅拌桩组40的搭接长度为20厘米。

高压旋喷桩50与第二地下连续墙20弯折段的搭接长度、高压旋喷桩50 与第一地下连续墙10的搭接长度均为20厘米。

如图3所示在垂直地面的方向上,第一地下连续墙10和第二地下连续墙20位于岩层上方为矩形混凝土结构60,岩层下方为并排连续设置的圆柱混凝土结构70,圆柱混凝土结构70的直径小于矩形混凝土结构的宽度L4,并排设置的圆柱混凝土结构70均位于设置在矩形混凝土60的下方。

其中单排三轴搅拌桩30、三轴搅拌桩组40、高压旋喷桩50的水平高度均低于水平导墙91。

第一地面连续墙10和第二地下连续墙20长度方向的两侧上设置有导墙,导墙包括与上表面与地面平行的水平导墙91和一侧面与矩形混凝土结构60贴合的竖直导墙92,水平导墙91和竖直导墙92垂直连接。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做详细说明。

1)、首先将第一地下连续墙10施工完毕;

2)、在岩层上方使用成槽机抓取形成矩形槽,然后使用旋挖机在矩形槽内并排钻孔成圆柱形槽,在矩形槽的与第一连续墙10不接触的其他面上设置导墙;

3)、然后规划出包括弯折段在内的第二地下连续墙20的位置,并在第二地下连续墙20的坑内侧进行单排三轴搅拌桩30的施工,在第二地下连续墙20的坑外侧进行三轴搅拌桩组40的施工;

4)、完成单排三轴搅拌桩30和三轴搅拌桩组40的施工后,灌注矩形槽和圆柱形槽,分别形成矩形混凝土结构60和圆柱混凝土结构70,最终形成第二地下连续墙20;

5)、待第二地下连续墙20施工结束后,在基坑开挖前对第二地下连续墙20弯折段的端头部与第一地下连续墙10之间的接缝处进行高压喷射注浆加固,即进行高压旋喷桩50施工,封闭所有的渗水路径即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创造,凡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