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槽的滤渣筒以及应用有该滤渣筒的落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1344发布日期:2018-06-22 23:35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水槽的滤渣筒以及应用有该滤渣筒的落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品,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槽的滤渣筒以及应用有该滤渣筒的落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厨房水槽的蓄水盆底部均设有用于排水的排水孔,在排水孔底部安装有排水装置(落水器)并连接排水管,通过落水器和排水管可以将水池中的废水引入下水道。为了避免在泄水时大颗粒的杂质进入下水道引起管道堵塞,以及控制蓄水盆中的水的排水量,在落水器上装有过滤篮及止水件。当过滤篮被抬起时,水池内的水可以较迅速地流入下水道,当过滤篮压下去时,水池内的水不会流入下水道。过滤篮的上下移动可以调节蓄水盆向下水道流通的水流大小。落水器的过滤篮通常为一个,当提起过滤篮准备倒掉过滤篮上的垃圾时,过滤篮上的部分垃圾会从周边滑入排水管,有可能使排水管堵塞而引起不便。该过滤篮的结构一般有两种,如一专利号为ZL200920209944.4(公告号为CN20159868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水槽落水器》披露了这样一种均包括有这两种结构过滤篮的水槽落水器,其中一种滤篮结构类似该专利的第一过滤篮,其包括提手、第一过滤篮主体、紧固杆以及与第一过滤篮配合使用的止水盖,利用紧固杆插入排水管内以承装残渣,止水盖也可直接塞在第一过滤篮的顶部,用以封闭第一过滤篮的顶部,使水槽中的水不会流出,并达成良好密封效果。当需要排出蓄水池中的水时,可以将止水盖提起,然后用手拿取第一过滤篮的边沿将残渣倒出,这样手容易碰及残渣;另一种滤篮结构类似该专利的第二过滤篮,其包括提环和第二过滤篮主体,提环枢接于第二过滤篮主体,要排出蓄水池中的水时,可以将提环提起,由于提环与第二过滤篮主体为枢接,在提取提环将第二过滤篮主体内的残渣倒出时,手也容易碰及残渣。上述两种落水器中的过滤篮均存在倒残渣的过程中地,手容易碰及残渣。为此,需要对现有的过滤篮作进一步的限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手不容易碰及残渣的用于水槽的滤渣筒。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滤渣筒的落水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在邻近所述滤渣筒筒口顶部的位置设置有局部覆盖住滤渣筒敞口的盖片,并且盖片的外周缘与滤渣筒的内周壁相贴合。

所述的盖片和滤渣筒筒体可以是分体件,两者固定一体或可拆卸地安装在一起,也可以是两者一体制造成型。为了更好的起到导残渣的作用,所述盖片自其外周缘至内周缘逐渐向下倾斜。

为了防止进入滤渣筒的残渣返回水槽内,所述盖片的内周缘具有向下延伸的凸壁。

为了避免通过拿取滤渣筒的边沿或是拿取滤渣筒的提环而将滤渣筒提起时手触及残渣,所述盖片的内周缘具有C字型凹口。由于盖片设置在滤渣筒顶部周缘一侧,通过侧面提拿滤渣筒可以避免上述问题,更好的,通过手指穿过凹口提拿滤渣筒,使用上更加方便,手与残渣的接触面积更小。

为了使手与残渣的接触面积更小,同时还能有效地通过盖片提拿滤渣筒,所述盖片的面积与所述滤渣筒的筒口总面积之间的比率为10%~25%。两者面积之间的比率过大容易造成手与残渣的接触面积过多,比率过小容易造成通过盖片提拿整个滤渣筒的平稳性不强。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应用有上述的用于水槽的滤渣筒的落水器,包括有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以用于过滤并收集残渣的滤渣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滤渣筒的筒口顶部的位置设置有局部覆盖住滤渣筒敞口的盖片,该盖片构成滤渣筒的侧面提拿部件,不仅有利于提拿滤渣筒,同时还能够在倾倒残渣时从盖片的内周缘与滤渣筒的内周壁之间具有的间隔处倒出,避免手碰及残渣,具有使用方便,干净、卫生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落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落水器内滤渣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例。本水槽的落水器结构设计适合于水槽式清洗机,以下以水槽式清洗机为例进行展开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的水槽式清洗机,包括水槽本体和位于水槽本体底部的落水器,水槽本体可以为家用的普通水槽,水槽本体内形成洗涤空间,以容纳上述的碗碟、蔬菜、水果等,对其进行清洗。本用于水槽的落水器包括有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部以用于过滤并收集残渣的滤渣筒2,滤渣筒2的顶部开口还适配有能密封滤渣筒2顶部开口的密封盖3,密封盖3由塑料(如PVC)或金属材料成型,具有抗菌、防霉特性。其中,在邻近滤渣筒2筒口顶部的位置设置有局部覆盖住滤渣筒2敞口的盖片21,并且盖片21的外周缘与滤渣筒2的内周壁相贴合,该盖片21的内周缘与滤渣筒2的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隔,且盖片21的面积与滤渣筒2的筒口总面积之间的比率为20%,该比率能确保在提拿盖片21时手与残渣的接触面积小,同时还确保提拿整个滤渣筒2的平稳度,另外,为了更好的起到导残渣的作用,盖片21自其外周缘至内周缘逐渐向下倾斜,同时,为了防止进入滤渣筒2的残渣返回水槽内,盖片21的内周缘具有向下延伸的凸壁211。

为了避免通过拿取滤渣筒2的边沿或是拿取滤渣筒2的提环而将滤渣筒2提起时手触及残渣,盖片21的内周缘具有C字型凹口212,以使得盖片21大致呈“几”字型,通过手指穿过凹口212提拿滤渣筒2,使用上更加方便,手与残渣的接触面积更小。该滤渣筒2上的过滤孔设于其外侧和底部,既可保证放水时水流的顺畅,并可收集密度较大的残渣如骨头,残叶等。

使用时,需要对碗碟、蔬菜、水果等其进行清洗时,先将密封盖3盖设在滤渣筒2顶部开口,待清洗结束需要排出水槽中的水时,提拿密封盖3,待残渣收集在滤渣筒2后,用户的手指穿过凹口212后提拿滤渣筒2,并将残渣从盖片21的内周缘与滤渣筒2的内周壁之间具有的间隔处倒出,避免手碰及残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