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装拆的防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23987发布日期:2018-12-19 05:49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装拆的防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门的防水挡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对防水挡板安装、拆卸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系统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加之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极端性天气,对电力部门散布在外的若干变电站、以及由电力部门管理的小区电房对突如其来的漫水情况需进行防备。为此,本单位自2015年起,进行了相关研发活动,形成十多件与此相关的专利成果,并基本投入应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均存在防汛装置现场安装难度大、专业性高,以及与门之间必须设置专门结构进行配合的问题。

如:一种防汛挡板及其工作方法、2015105144668,出于防水效果好,结构简单牢固的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至少两块50-120cm的挡块、底边水袋、直立水袋和硬质出水口,挡块底边设有底边水袋,挡块之间由直立水袋连接;底边水袋和直立水袋相互连通,底边水袋和直立水袋共同构成伸缩水袋;硬质出水口置于防汛挡板的一侧,与底边水袋连通。该案的技术方案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专业化程度要求极高,这就带来在应急使用时,往往使用者难以快速、准确实现安装,需要请专业人员到场。而往往在这个时候,专业人员也无法满足若干现场的到位要求,导致推广难度较大,无法充分发挥防汛效能。

再如:一种智能防汛挡板系统及其工作方法、201510513911;出于小型化密封性好且能够迅速及时对保护对象实施防汛的目的,采取了“包括水位测试系统、远程信息传输发布系统、远程实时监控系统、远程操作指令系统、自动操作指令系统和挡板系统,水位测试系统、远程实时监控系统、远程信息传输发布系统、远程操作指令系统和挡板系统分别与自动操作指令系统相连接;挡板系统包括高度为50~120cm的用于挡屋门的至少两块挡板,屋内和屋外设有集水槽和集水井,集水槽和集水井相连通,集水井内设排水泵;水位测试系统包括若干感应器;远程信息传输发布系统包括有线传输系统和无线传输系统;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包括成像装置;远程操作指令系统包括远程控制中心和手持控制装置;自动操作指令系统包括控制器”的技术方案。该案的技术方案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基本可以实现无人值守,但实际上很多功能有“冗余”之嫌;装置复杂,成本昂贵,真正启动应用极少。

为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安装简便,无专业化要求,普通工作人员经过简单培训,或根据使用说明书即可对防汛装置进行快速装、拆作业的防汛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安装、拆卸简便,密封可靠性高的快速装拆的防汛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设置在门内沿的防汛挡板,

所述防汛挡板本体的宽度小于所述门内沿宽度,单边宽度间隙m为10-200mm;

所述防汛挡板的中部设有一对横向的顶杆,一对顶杆的内端头分别开设有旋向相反的螺纹,一双头螺母连接在一对顶杆的内端头;所述一对顶杆的外端头在所述双头螺母的作用下分别实现水平运动;

在所述防汛挡板的两侧边与门内沿之间分别设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至少具有外表面与所述门内沿贴合的侧板、朝向迎水面的面板、底板和顶板;

所述防汛挡板两端头的底部搁置在所述底板上,搁置的长度为n,所述n为m的0.8-1.5倍;

所述侧板的内表面接触所述顶杆的外端头;

在所述顶板上还设有顶部压紧装置;

在所述防汛挡板迎水面和所述面板内表面之间设有迎水面压紧装置。

所述顶部压紧装置为设置在所述顶板上的顶部压紧螺栓。

所述顶部压紧装置为设置在所述顶板上的偏心轮压紧机构。

所述移动柱还设有背板,所述迎水面压紧装置为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迎水面压紧螺栓。

所述迎水面压紧装置为设置在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的偏心轴机构,所述偏心轴机构位于所述防汛挡板的内侧。

在所述防汛挡板的底边上设有底面密封条。

在所述门内沿表面或移动柱侧板外表面设有侧面密封条。

在所述移动柱面板内表面或防汛挡板两端部外表面设有迎水面密封条。

本发明的防汛挡板宽度略小于门宽,放置到位后,通过对宽度的调节,使得防汛挡板两侧的移动柱与门体内沿实现水密封、防汛挡板底部与门框底面(门槛面)实现水密封。使用完毕后,解除密封的同时,也解除了与门框内沿的抵撑连接。本发明在操作时,1-2人即可完成对防汛装置整体的安装和拆卸,主要操作要领是对防汛挡板背面中部的螺母进行旋动,驱动两侧移动柱实现侧面密封,再操作顶部压紧装置、迎水面压紧装置,实现防汛功能。

本发明操作便利,结构精巧,可靠性高,可广泛应用于所有涉及需防水的场所,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移动柱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右视图,

图5是图3中b-b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中移动柱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右视图,

图8是图6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1中表达了x-y参考运动坐标系,图2中表达了z-y参考坐标系;

图中1是门,11是门内沿,12是地面;

2是防汛挡板,21是顶杆容置槽,22是顶杆,23是顶杆头,24是螺纹,25是双头螺母;

31是底面密封条,32是侧面密封条,33是迎水面密封条;

4是移动柱,41是侧板,42是面板,43是顶板,44是底板,45是背板;

4011是顶部压紧螺栓,4012是迎水面压紧螺栓,

4021偏心轴,40211是轴体,40212是轴头,40213是旋转把手;

5是移动柱与门内沿间隙,50是防汛挡板与移动柱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如图1-9所示,包括设置在门内沿11的防汛挡板2,

所述防汛挡板2本体的宽度小于所述门内沿11宽度,单边宽度间隙m为10-200mm;

所述防汛挡板2的中部设有一对横向的顶杆22,一对顶杆22的内端头分别开设有旋向相反的螺纹24,一双头螺母25连接在一对顶杆22的内端头;所述一对顶杆22的外端头在所述双头螺母25的作用下分别实现水平运动;防汛装置设于门1内,防汛挡板2中部设有横向的顶杆容置槽21,所述一对顶杆22设于顶杆容置槽21内,这样,双头螺母25在旋转时,驱动两端的顶杆22外展,顶杆22的两外端头均设有顶杆头23,顶杆头23推动移动柱4向两侧运动,缩小移动柱与门内沿间隙5,扩大防汛挡板与移动柱间隙50,直至抵紧门内沿11;

在所述防汛挡板2的两侧边与门内沿11之间分别设有移动柱4,所述移动柱4至少具有外表面与所述门内沿11贴合的侧板41、朝向迎水面的面板42、底板44和顶板43;

所述防汛挡板2两端头的底部搁置在所述底板44上,搁置的长度为n,所述n为m的0.8-1.5倍;n大于m,这样,防汛挡板的两端头在伸长到最大量后不会脱离底板,确保密封操作可靠进行;

所述侧板41的内表面(朝向防汛挡板侧面的表面)接触所述顶杆22的外端头,在顶杆做x向“扩展”运动时,可被抵紧在门内沿表面;在所述顶板43上还设有顶部压紧装置,用于向下压紧挡板,实现挡板底面与地面之间的水密封;在所述防汛挡板2迎水面和所述面板42内表面之间设有迎水面压紧装置。旋转双头螺母,驱动两端的顶杆外展,进而将移动柱向两侧运动,直至抵紧门内沿,配合设在门内沿或移动柱的侧板外表面上的侧面密封条,实现侧面密封;顶部压紧装置动作,驱动顶板靠近、顶撑防汛挡板,使得防汛挡板与地面紧密结合,配合设在防汛挡板底边的底面密封条,实现底面密封;迎水面压紧装置动作,驱动面板靠近、顶撑防汛挡板,配合设在移动柱面板内表面或防汛挡板两端部外表面的迎水面密封条,实现迎水面密封;三重密封,确保了密封的可靠性,同时,结构精巧,操作简单,拆装方便。

所述顶部压紧装置为设置在所述顶板43上的顶部压紧螺栓4011。使用压紧螺栓驱动顶板,动作可靠、稳定,便于后期的维护、更新。

所述顶部压紧装置为设置在所述顶板43上的偏心轮压紧机构。使用压紧螺栓驱动顶板,动作可靠、稳定,便于后期的维护、更新;所述偏心轮机构机构包括偏心轮本体和设于本体上的推杆,推动推杆,偏心轮转动,驱动顶板下压防汛挡板。

本案针对迎水面密封两种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3-5所示,所述移动柱4还设有背板45,所述迎水面压紧装置为设置在所述背板45上的迎水面压紧螺栓4012。迎水面压紧装置动作,即旋进迎水面压紧螺栓,驱动面板靠近、顶撑防汛挡板。

实施例二

如图6-8所示,所述迎水面压紧装置为设置在所述顶板43和底板44之间的偏心轴机构,所述偏心轴机构位于所述防汛挡板2的内侧。所述偏心轴机构包括轴体、轴头和旋转把手,一对所述轴头分别设于轴体的两端、且偏心设置,所述旋转把手设于位于轴体上部的轴头上,所述旋转把手用于握持并实现轴头的旋转,从而带动轴体旋转,由于轴头偏心设置,使得轴体的旋转半径变换,从而驱动面板抵紧防汛挡板。

在所述防汛挡板2的底边上设有底面密封条31。确保防汛挡板底边与地面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确保底面密封的可靠性。

在所述门内沿11表面或移动柱4侧板41外表面设有侧面密封条32。确保移动柱外表面与门内沿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确保侧面密封的可靠性。

在所述移动柱4面板42内表面或防汛挡板2两端部外表面设有迎水面密封条33。确保移动柱面板与防汛挡板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确保迎水面密封的可靠性。

本发明在工作中,双头螺母25旋转,驱动两端的顶杆22外展,进而将移动柱4向两侧运动,直至抵紧门内沿11,结合设置在门内沿11或移动柱4的侧板41外表面上的侧面密封条32,实现侧面密封。

设置在顶板43上的顶部压紧装置,如顶部压紧螺栓4011在旋进时,将设置在移动柱4顶板43和底板44之间的防汛挡板2顶紧,结合底面密封条31(可设置在防汛挡板2的底边上)实现底面密封。当然,顶部压紧装置也可以采用偏心轮机构(本案中,未图示;此压紧机构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以上说明,能够直接的毫无疑义的,无需创造性劳动即可实现)。

迎水面密封本案提出了两种实施方式,第一种实施方式是如图3-5采用的迎水面压紧螺栓4012的结构形式,但采取这种实施方式时,移动柱4需增设背板45。

第二实施方式是如图6-8采用的偏心轴机构,在旋动旋转把手时,轴体40211转动,驱动防汛挡板2沿z方向向门外运动,直至抵紧移动柱4的面板42。以上两种实施方式,结合设置在防汛挡板2两侧端迎水面或面板42背面的迎水面密封条33实现迎水面密封。

通过上述的侧面密封、底面密封和迎水面密封三重密封,可靠实现防水、防洪,且操作简单、装拆方便,密封可靠性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