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层全套管咬合桩的护筒压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3903发布日期:2019-08-07 01:02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软土地层全套管咬合桩的护筒压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土地层全套管咬合桩的护筒压泥装置。



背景技术:

在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围护结构施工中,软土地层咬合桩施工通常采用全套管咬合桩施工工艺。在咬合桩施工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根据混凝土面标高变化,对护筒进行提升拔除。软土地层中护筒拔出过程中,护筒的外壁会带出大量的原状泥土,不仅增大了对地层的扰动,还造成了桩径扩大、增加了混凝土超灌量,从而提高了施工风险及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软土地层全套管咬合桩的护筒压泥装置,以解决软土地层中,护筒拔出过程中其外壁附着大量的原状泥土,不仅增大了对地层的扰动,还造成了桩径扩大、增加了混凝土超灌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软土地层全套管咬合桩的护筒压泥装置,包括:

用于铺设于全套管咬合桩的孔口处的二压泥板,所述压泥板的第一侧形成有缺口,二所述压泥板的缺口相互对接形成用于套设于所述全套管咬合桩的护筒上的套口;以及

刮泥刀,连接于所述缺口的下边缘,所述刮泥刀的刀刃贴合于所述护筒的外壁,二所述压泥板上的刮泥刀相互对接形成用于套设于所述护筒的套筒。

进一步的,二所述压泥板的第一侧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上夹板的两侧分别搭接于二所述压泥板的上表面上,所述下夹板的两侧分别搭接于二所述压泥板的下表面上,所述上夹板的两侧和所述下夹板的两侧之间分别设有拉结件。

进一步的,所述拉结件包括:

螺杆,每一所述压泥板上开设有一第一穿孔,所述上夹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螺杆穿设于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中,所述螺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下夹板;以及

紧固螺母,螺合于所述螺杆的第二端。

进一步的,所述压泥板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通过第二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孔口处的地面,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

预埋套管,埋设于所述孔口处的地面中,所述压泥板上开设有对准所述预埋套管的通孔;以及

禁锢螺栓,插设于所述通孔和所述预埋套管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软土地层全套管咬合桩的护筒压泥装置通过于桩孔的孔口处设置压泥板,于压泥板上设置刮泥刀,利用刮泥刀的刀刃将护筒的外壁附着的附着物剔除在桩孔内,避免附着物连同护筒带出桩孔,进而避免了对地层的扰动,确保了桩孔的桩径、混凝土超灌量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软土地层全套管咬合桩的护筒压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的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的B-B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1实施例中的C-C处的剖视图。

图5为图1实施例中的压泥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软土地层全套管咬合桩的护筒压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中的A-A处的剖视图、图3为图1实施例中的B-B处的剖视图、图4为图1实施例中的C-C处的剖视图、图5为图1实施例中的压泥板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土地层全套管咬合桩的护筒压泥装置,包括:两块压泥板1和刮泥刀2。

压泥板1用于铺设于全套管咬合桩的孔口处。压泥板1的第一侧形成有缺口10。两块压泥板1的缺口10相互对接形成一套口。所述套口套设于全套管咬合桩的护筒5上。

刮泥刀2连接于缺口10的下边缘。刮泥刀2的刀刃贴合于护筒5的外壁。两块压泥板1上的刮泥刀2相互对接形成一套筒,所述套筒套设于护筒5上,用于将护筒的外壁附着的泥土6剔除在桩孔内,而不带出桩孔。

本实用新型的软土地层全套管咬合桩的护筒压泥装置通过于桩孔的孔口处设置压泥板,于压泥板上设置刮泥刀,利用刮泥刀的刀刃将护筒的外壁附着的附着物剔除在桩孔内,避免附着物连同护筒带出桩孔,进而避免了对地层的扰动,确保了桩孔的桩径、混凝土超灌量的稳定。

压泥板采用厚10mm的钢板制作,压泥板的缺口的弧形半径R应大于护筒的外壁的半径10mm。

刮泥刀采用厚度10mm、高50mm的圆弧形钢板,圆弧形钢板的下端打成坡口形成刀刃。坡口角度为30°。

压泥板上预留圆形孔直径为18mm,条形孔尺寸为18×30mm。

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3所示,两块压泥板由第一连接件3连接成一个整体。两块压泥板1的第一侧通过两个第一连接组件3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组件3包括上夹板31和下夹板32。上夹板31的两侧分别搭接于二压泥板1的第一侧的上表面上。下夹板32的两侧分别搭接于两块压泥板1的第一侧的下表面上。上夹板31的两侧和下夹板32的两侧之间分别设有拉结件33。

具体的,拉结件33包括螺杆331和紧固螺母332。每一块压泥板1上开设有一第一穿孔。上夹板3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穿孔。螺杆331穿设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中。螺杆331的第一端焊接连接于下夹板。紧固螺母332螺合于螺杆331的第二端。

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3所示,压泥板1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通过第二连接组件4连接于孔口处的地面。具体的第二连接组件4包括预埋套管41和禁锢螺栓42。预埋套管41埋设于孔口处的地面中。压泥板1上开设有对准预埋套管41的通孔。禁锢螺栓42插设于通孔和预埋套管41中。

预埋套管的上端形成有内螺纹,禁锢螺栓的下端形成有与预埋套管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禁锢螺栓螺纹连接于预埋套管的上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