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4878发布日期:2019-08-16 21:28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挡土墙。



背景技术:

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其有利于平整作业面,防止土壤流失,有利于避免造成土壤基层强度不够等情况的出现;

但是现有技术背景下的挡土墙在进行使用时,不便于对土壤内的水的排出,不便于稳定的阻挡土的外流,不利于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不便于长期使用,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挡土墙,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挡土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现有技术背景下的挡土墙在进行使用时,不便于对土壤内的水的排出,不便于稳定的阻挡土的外流,不利于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不便于长期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挡土墙,包括底基板、支撑柱和中间载板,所述底基板的右侧顶部安装有侧基板,且底基板的顶端固定有渗透板,所述底基板的内部开设有水槽,且底基板的右端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支撑柱设置在底基板的上方,且支撑柱的顶端安装有固定板,且支撑柱和固定板的外侧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中间载板设置在支撑柱的拐角处外侧,且中间载板的下方连接有下层支撑板,并且下层支撑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中间载板的上方安装有上层支撑板,且上层支撑板的顶端连接有第二安装板,并且第二安装板的上方安装有警示灯。

优选的,所述底基板与侧基板之间垂直设置,且底基板与侧基板之间为一体化结构,并且底基板的左端面以及侧基板的右端面均呈倾斜结构。

优选的,所述水槽的顶部通过渗透板与底基板和侧基板折角内侧相连通,且水槽的右端与支撑柱之间为连通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由固定板通过固定栓分别与底基板和侧基板固定连接,且支撑柱的折角处通过固定孔与中间载板之间固定连接,并且支撑柱的形状结构呈倒置“L”字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中间载板、下层支撑板和上层支撑板之间为一体化结构,且下层支撑板和上层支撑板的顶部截面形状结构均呈“W”字形结构,并且下层支撑板和上层支撑板均呈镂空结构。

优选的,所述下层支撑板和上层支撑板分别与底基板和侧基板之间卡合连接,且上层支撑板顶端连接的第二安装板的上方的警示灯通过固定栓与侧基板固定连接,并且警示灯、中间载板、下层支撑板、上层支撑板和排水口的中心轴线在同一个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土木工程施工用挡土墙,便于对土壤内的水的排出,便于稳定的阻挡土的外流,有利于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便于长期使用;

1.通过呈一体化结构的底基板与侧基板便于对该结构整体进行放置,便于通过底基板顶部渗透板的镂空结构,使得水下渗,从而便于由水槽通过排水口进行水的外排,避免土壤内水含量过多;

2.通过支撑柱在底基板和侧基板内侧的固定连接,以便于通过支撑柱对中间载板进行固定,同时通过下层支撑板与底基板之间以及上层支撑板与侧基板之间的卡合,便于对中间载板、下层支撑板和上层支撑板进行固定,以便于稳定使用;

3.通过下层支撑板和上层支撑板的镂空结构,便于土壤内的水进入到底基板与侧基板之间,便于水的排出,且通过警示灯便于提示下层支撑板和上层支撑板所在位置,以便于对等间距分布的下层支撑板和上层支撑板的位置进行了解,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柱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基板;2、侧基板;3、渗透板;4、水槽;5、排水口;6、支撑柱;7、固定板;8、固定孔;9、固定栓;10、中间载板;11、下层支撑板;12、上层支撑板;13、第一安装板;14、第二安装板;15、警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挡土墙,包括底基板1、侧基板2、渗透板3、水槽4、排水口5、支撑柱6、固定板7、固定孔8、固定栓9、中间载板10、下层支撑板11、上层支撑板12、第一安装板13、第二安装板14和警示灯15,底基板1的右侧顶部安装有侧基板2,且底基板1的顶端固定有渗透板3,底基板1的内部开设有水槽4,且底基板1的右端设置有排水口5,支撑柱6设置在底基板1的上方,且支撑柱6的顶端安装有固定板7,且支撑柱6和固定板7的外侧均开设有固定孔8,中间载板10设置在支撑柱6的拐角处外侧,且中间载板10的下方连接有下层支撑板11,并且下层支撑板11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板13,中间载板10的上方安装有上层支撑板12,且上层支撑板12的顶端连接有第二安装板14,并且第二安装板14的上方安装有警示灯15。

如图1中底基板1与侧基板2之间垂直设置,且底基板1与侧基板2之间为一体化结构,并且底基板1的左端面以及侧基板2的右端面均呈倾斜结构,便于进行支撑,方便进行挡土使用,水槽4的顶部通过渗透板3与底基板1和侧基板2折角内侧相连通,且水槽4的右端与支撑柱6之间为连通结构,便于进行排水,避免土壤内积水过多。

如图1和5中支撑柱6由固定板7通过固定栓9分别与底基板1和侧基板2固定连接,且支撑柱6的折角处通过固定孔8与中间载板10之间固定连接,并且支撑柱6的形状结构呈倒置“L”字形结构,便于进行安装固定,便于对中间载板10进行支撑,中间载板10、下层支撑板11和上层支撑板12之间为一体化结构,且下层支撑板11和上层支撑板12的顶部截面形状结构均呈“W”字形结构,并且下层支撑板11和上层支撑板12均呈镂空结构,便于增大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便于排水使用,下层支撑板11和上层支撑板12分别与底基板1和侧基板2之间卡合连接,且上层支撑板12顶端连接的第二安装板14的上方的警示灯15通过固定栓9与侧基板2固定连接,并且警示灯15、中间载板10、下层支撑板11、上层支撑板12和排水口5的中心轴线在同一个面上,便于安装,避免下层支撑板11和上层支撑板12晃动,有利于提高稳定性,便于提示位置。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土木工程施工用挡土墙时,首先将呈一体化结构的底基板1和侧基板2移动至适合进行使用的位置,然后将侧基板2右侧的倾斜面对向土壤外侧,再将支撑柱6通过固定板7固定在底基板1和侧基板2之间,并使得支撑柱6位于渗透板3的上方,然后将支撑柱6由固定板7通过固定栓9固定在底基板1和侧基板2之间,再将呈一体化结构的中间载板10、下层支撑板11和上层支撑板12移动至支撑柱6的外侧,将下层支撑板11的底端通过第一安装板13卡合进底基板1的内侧,使得固定栓9的内侧折角处与支撑柱6的外侧折角处相贴合,同时使上层支撑板12顶部通过第二安装板14与侧基板2的顶端进行卡合,然后通过固定栓9将中间载板10与支撑柱6角部的固定孔8进行连接,以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然后将第二安装板14通过警示灯15底端的固定栓9与侧基板2的顶端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使得中间载板10、下层支撑板11和上层支撑板12稳定安装,以便于通过下层支撑板11和上层支撑板12的镂空结构使得土壤中的水流进底基板1和侧基板2之间,然后通过渗透板3渗透进水槽4的内部,以便于通过排水口5对水进行处理,且随水一起留下的淤泥会滞留在底基板1与侧基板2之间,以便于后期的处理,同时通过下层支撑板11和上层支撑板12顶部的“W”字形结构,便于增大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以便于保证挡土墙强度的同时,便于进行排水,便于使用,这就是该土木工程施工用挡土墙的整个工作过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