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公路桥梁基桩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2776发布日期:2019-11-19 21:32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公路桥梁基桩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基桩加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公路桥梁基桩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公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公路桥梁作为公路发展的一部分,也随着发展起来。现有的公路桥梁在长期使用时,其桥梁基桩往往长期受到外部的雨水冲击冲刷以及风蚀现象的存在,导致其存在安全隐患。传统的加固方式是采用重新在受损的基桩外再浇筑保护水泥筒,上述施工时间长,修复速度慢,工作效率降低,影响公路的正常通行。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公路桥梁基桩加固装置,具有防护能力优、稳定性好和安全可靠能力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公路桥梁基桩加固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公路桥梁基桩加固装置,包括底基块,所述底基块的中部设置有中固定盘,所述底基块的表面开设有防护槽,所述防护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桥梁基桩,所述底基块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滑槽,所述矩形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扇形块,所述扇形块的两侧均设置有契合柱,所述扇形块通过契合柱固定连接于矩形槽的内部,所述底基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合盘,所述卡合盘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下表面开设有通槽,所述卡合盘活动连接于通槽的内部,所述固定盘的表面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防护垫块。

可选的,所述底基块与固定盘的材质均相同,所述底基块与固定盘的表面均开设有螺纹接孔,所述螺纹接孔的内部通过螺栓与桥梁基桩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固定盘的内部为中空,所述中固定盘内壁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中部设置有中固定盘,且所述固定盘的表面开设有与固定槽相同的固定槽。

可选的,所述固定槽的数量为若干,且所述固定槽均依次等间距排列在固定盘的表面,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均通过防护垫块固定连接于地面。

可选的,所述中固定盘的底部位于底基块的表面设置有撑块,所述撑块的形状为圆锥形,所述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地面。

可选的,所述底基块与固定盘的表面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两处,且所述定位孔的内部均插接有锚杆,所述锚杆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地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公路桥梁基桩加固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新型公路桥梁基桩加固装置,通过底基块,基桩的底部往往是桥梁基桩最为脆弱的地方,通过底基块的设置来对桥梁基桩的底部进行整体的固定,能够强化桥梁基桩在使用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效果,从而使得该装置对桥梁基桩的防护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通过设置矩形槽,矩形槽与扇形块的设置,方便了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放,能够有效地使得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灵活的进行拆卸与固定,使得该装置的方便能力得到有效的强化。

2、该新型公路桥梁基桩加固装置,通过设置固定盘,固定盘的设置能够使装置整体固定效果得到强化,在固定盘的作用下,对桥梁基桩的表面进行固定,在装置支撑杆的作用下,来达到强化对桥梁基桩稳定效果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装置整体的防护面积,在固定盘结构使得该固定盘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达到叠加的效果,以此有效的强化了该装置在使用时的适用能力,使得该装置的覆盖率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来对桥梁基桩的稳固性能的到明显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基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盘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基块、2-中固定盘、3-防护槽、4-桥梁基桩、5-矩形槽、6-固定滑槽、7-扇形块、8-契合柱、9-卡合盘、10-固定盘、11-通槽、12-固定槽、13-连接块、14-支撑杆、15-防护垫块、16-转动轴、17-撑块、18-定位孔、19-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公路桥梁基桩加固装置,包括底基块1,通过底基块1,基桩的底部往往是桥梁基桩最为脆弱的地方,通过底基块1的设置来对桥梁基桩4的底部进行整体的固定,能够强化桥梁基桩4在使用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效果,从而使得该装置对桥梁基桩4的防护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底基块1与固定盘10的表面均开设有定位孔18,定位孔18的数量为两处,且定位孔18的内部均插接有锚杆19,锚杆19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地面,通过锚杆19的设置来强化装置整体使用的稳定性,能够使得该装置再使用过程中的固定效果的到进一步的加强,降低了桥梁应力的作用下对桥梁基柱4带来的损伤,底基块1与固定盘10的材质均相同,底基块1与固定盘10的表面均开设有螺纹接孔,螺纹接孔的内部通过螺栓与桥梁基桩4固定连接,底基块1的中部设置有中固定盘2,中固定盘2的底部位于底基块1的表面设置有撑块17,撑块17的形状为圆锥形,撑块17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地面,底基块1的表面开设有防护槽3,防护槽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桥梁基桩4,底基块1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槽5,通过设置矩形槽5,矩形槽5与扇形块7的设置,方便了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放,能够有效地使得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灵活的进行拆卸与固定,使得该装置的方便能力得到有效的强化,矩形槽5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滑槽6,矩形槽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扇形块7,扇形块7的两侧均设置有契合柱8,契合柱8的设置方便了对扇形块7的固定,使得扇形块7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轻易脱落,提高了装置整体稳固效果,扇形块7通过契合柱8固定连接于矩形槽5的内部,底基块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合盘9,卡合盘9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固定盘10,通过设置固定盘10,固定盘10的设置能够使装置整体固定效果得到强化,在固定盘10的作用下,对桥梁基桩4的表面进行固定,在装置支撑杆14的作用下,来达到强化对桥梁基桩4稳定效果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装置整体的防护面积,在固定盘10结构使得该固定盘10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达到叠加的效果,以此有效的强化了该装置在使用时的适用能力,使得该装置的覆盖率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来对桥梁基桩4的稳固性能的到明显提升,固定盘10的内部为中空,固定盘10内壁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转动轴16,转动轴16的中部设置有中固定盘2,且中固定盘2的表面开设有与固定槽12相同的固定槽12,固定盘10的下表面开设有通槽11,固定盘10的顶部设置有与卡合盘9相同的卡合盘9,通过卡合盘9的设置使得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进行叠加,从而提高了装置整体的稳固效果,卡合盘9活动连接于通槽11的内部,固定盘10的表面开设有固定槽12,固定槽12的数量为若干,且固定槽12均依次等间距排列在固定盘10的表面,支撑杆14的底部均通过防护垫块15固定连接于地面,固定槽12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块13,连接块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4,支撑杆14的底部设置有防护垫块15。

综上所述,该新型公路桥梁基桩加固装置,使用时,通过底基块1,基桩的底部往往是桥梁基桩最为脆弱的地方,通过底基块1的设置来对桥梁基桩4的底部进行整体的固定,能够强化桥梁基桩4在使用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效果,从而使得该装置对桥梁基桩4的防护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通过设置矩形槽5,矩形槽5与扇形块7的设置,方便了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放,能够有效地使得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灵活的进行拆卸与固定,使得该装置的方便能力得到有效的强化,通过设置固定盘10,固定盘10的设置能够使装置整体固定效果得到强化,在固定盘10的作用下,对桥梁基桩4的表面进行固定,在装置支撑杆14的作用下,来达到强化对桥梁基桩4稳定效果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装置整体的防护面积,在固定盘10结构使得该固定盘10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达到叠加的效果,以此有效的强化了该装置在使用时的适用能力,使得该装置的覆盖率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来对桥梁基桩4的稳固性能的到明显提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