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铲运机动臂的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6043发布日期:2019-11-05 23:4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铲运机动臂的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铲运机的润滑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地下铲运机动臂的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铲运机动臂根据与铲斗连接臂处的断面结构形式,可分为双板式结构和箱体式结构。通常情况下,中小型地下铲运机采用双板式结构,因为双板式结构能够在保证动臂受力良好的前提下,结构相对简单,同时能减轻铲运机工作装置的重量,减少能耗。

合理的润滑结构外加定期的保养是保证地下铲运机安全、高效、稳定运行的前提,依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润滑不良导致的设备故障占地下铲运机设备故障总数的60%。而动臂作为地下铲运机的核心工作装置,其合理的润滑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同于地上铲运机,地下铲运机作业工况复杂,随时都可能有落石发生,故地下铲运机动臂至铲斗部分润滑管路都采用“暗线”,箱体式结构动臂润滑管路都走在箱体内腔,而双板式结构动臂只能采用在臂内加工深孔的方式实现供油,此种方案能够实现双板式结构动臂“暗线”供油,但是却存在两个弊端:加工深孔一定程度上降低动臂的结构强度;加工深孔难度系数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不降低地下铲运机动臂结构强度且加工方便的动臂润滑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地下铲运机动臂润滑结构包括动臂、前臂和连接管,动臂两端分别安装有一前臂,两前臂分别安装在连接管两端,前臂包括前端和后端;连接管表面设置有后油管,后油管一端安装有黄油嘴,另一端与后端相连通,黄油嘴上连接有进油管;后端为一圆弧形部件,在圆弧内臂设有输油管路;前端为一圆管形部件,在圆管内臂设有油槽,圆管内套设有钢套和铜套,钢套上设有过油孔,铜套镶嵌在钢套内;前端和后端之间的连接臂上设有侧油管,侧油管一端与前端的油槽相连通,另一端与后端的输油管路相连通。

进一步地,后油管内设后油管C型油槽和后油管矩形油槽,后油管C型油槽远离后油管矩形油槽的一端安装黄油嘴。

进一步地,后端输油管路为后端C型油槽和后端V型油槽,后端V型油槽沿弧形部件的弧线设置,后端C型油槽与后端V型油槽垂直相交,后端C型油槽与侧油管相连通,后端V型油槽与后油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侧油管内设有侧油管C型油槽,沿侧油管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前端内设油槽为前端C型油槽和前端V型油槽,前端V型油槽沿圆管形部件的圆周设置,前端C型油槽与前端V型油槽垂直相交。

进一步地,进油管和黄油嘴上方设置有肋板,肋板固定设置于连接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

通过在动臂的连接管上及前端与后端之间的连接臂上设置外部润滑管路,从而避免臂内挖孔造成其结构强度降低带来的危险,并且在外部设置输油管路加工制作也较为方便。为了方便加工制作,在管路中将油槽设置成V型油槽和C型油槽。在油管和黄油嘴上方设置肋板可以防止落石破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动臂示意图

图2是动臂的润滑结构示意图

图3是前臂结构示意图

图4是后油管结构示意图

图5是侧油管结构示意图

图6是钢套示意图

图7是铜套示意图

图8是润滑油的路径图附图标记名称如下:1-动臂、2-前臂、3-前端、301-前端C型油槽、302-前端V型油槽、4-后端、401-后端C型油槽、402-后端V型油槽、5-连接管、6-肋板、7-进油管、8-黄油嘴、9-后油管、901-后油管C型油槽、902-后油管矩形油槽、10-侧油管、1001-侧油管C型油槽、11-钢套、1101-过油孔、12-铜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动臂1与铲斗相连接,动臂1前端设有两个前臂2,两个前臂2分别连接在连接管5的两端,前臂2包括前端3和后端4;前端3为一圆管形部件,在圆管内臂上设有油槽,后端4为一圆弧形部件,在圆弧内臂上设有输油管路,在连接管5表面设置有后油管9,后油管9一端通过密封管螺纹安装黄油嘴8,另一端与后端4相连通,黄油嘴8上通过快换接头连接有进油管7;在前端3的圆管内套设有钢套11和铜套12,钢套11上设有过油孔1101,是为了油脂经过该孔进入到铜套12内,铜套12镶嵌在钢套11内,铜套12两端各装配油封,防止灰尘等杂物进入润滑系统;前端3和后端4之间的连接臂上设有侧油管10,侧油管10一端与前端3的油槽相连通,另一端与后端4的输油管路相连通。

如图3所示,后端4输油管路为后端C型油槽401和后端V型油槽402,后端V型油槽402沿弧形部件的弧线设置,后端C型油槽401与后端V型油槽402垂直相交,润滑油脂从V型油槽上端进入然后进入C型油槽,其余路径通过焊接封住即可。后端C型油槽401与侧油管10相连通,后端V型油槽402与后油管9相连通;前端3内设油槽为前端C型油槽301和前端V型油槽302,前端V型油槽302沿圆管形部件的圆周设置,前端C型油槽301与前端V型油槽302垂直相交。

如图4所示,后油管9内设后油管C型油槽901和后油管矩形油槽902,润滑油脂先经过C型油槽901,然后再经过矩形油槽902,后油管C型油槽901远离后油管矩形油槽902的一端安装有黄油嘴8。

如图5所示,侧油管10内设有侧油管C型油槽1001,沿侧油管10的长度方向设置。

如图6所示,钢套11上设有过油孔1101;如图7所示,为铜套12,铜套12镶嵌在钢套11内,环形油槽与钢套11上的油孔1101对齐。

上述输油管中的油槽设置成V型、C型,主要是为了方便加工制作。

上述润滑结构焊接后需要做密封测试和畅通测试。

图8标出了油脂从进油管7进入后最终到达铜套12内所经过的路径:润滑油脂从自动注油枪压出后,经进油管7(从动臂内腔引出),通过黄油嘴8压入后油管9,先经后油管9上的C型油槽901,然后再经过后油管矩形油槽902进入后端4,再经过后端4上的V型油槽402,然后再经过后端C型油槽401进入侧油管10,通过侧油管10上的C型油槽1001进入前端3处的C型油槽301,再经V型油槽302进入钢套11,经钢套11上的过油孔1101进入铜套12,在铜套12的内表面形成均匀的润滑膜,从而完成对动臂的润滑。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并非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凡依照本技术方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